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国是典型内陆国家,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2011年GDP增长率达到冠绝全球的17.3%以来,蒙古国经济一直处于相对低迷态势,其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中笔者分析了蒙古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推动蒙古国经济发展,助力蒙古国经济腾飞。
蒙古国经济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互利共赢
蒙古国经济近年发展状况概述
蒙古国自20世纪90年代伊始开始实行激进式的私有化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历经20多年的“阵痛期”,蒙古国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并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008年、2009年,蒙古国经济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骤跌影响,外贸出口额锐减,通货膨胀率持续攀升,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受重挫,GDP增长率由2008年的9%骤降至2009年-1.6%,出现严重经济衰退,给蒙古国经济发展以沉重打击。
2010年,蒙古国经济出现回暖态势,伴随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减弱,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大幅反弹,对外出口贸易增长,经济复苏明显,GDP增长率恢复到6.1%。
2011年蒙古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强劲回升,GDP增長率达到“冠绝全球”的17.3% 。除高速增长的GDP外,其对外贸易总额也在这一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3.073亿美元。
2012年、2013年,蒙古国GDP增速明显放缓,GDP增长率仍保持在10%以上,对外贸易总额也未跌破100亿美元。
2014年、2015年,蒙古国经济受国际形势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GDP增速呈断崖式下滑,2014年蒙古国全年GDP增速仅7.8%,较之前几年GDP增长率跌破10%,经济发展倒退明显。
笔者预测,2016年蒙古国经济发展形势仍不乐观,GDP增速仍将持续低迷态势。
蒙古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制约因素
近三年,蒙古国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吸引外资步伐放缓,抑制经济增長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对投资吸收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蒙古国自实施“矿业兴国”战略后,外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11年,蒙古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46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经济在矿业发展带动下曾实现迅猛发展。
然而,近年来蒙古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骤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3年前十个月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仅为10.76亿美元,全年外国直接投资额下降52%;2014年前三季度,蒙古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更是经历大幅跳水,共计6.8亿美元,同比下降70.1%,与2008年外国直接投资额近乎持平;2015年以来有预测数据显示外国直接投资不足1亿美元。
(2)产业结构单一,影响对外贸易发展
蒙古国是典型内陆国家,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本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几乎都围绕蒙古国矿产业展开。受前苏联影响,蒙古国产业结构严重畸形,主导产业仍为矿产业和畜牧业。其中,全国投资总额的85%、蒙古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预算收入的40%、出口收入的90%都源自矿产业。
产业结构单一,过渡依赖矿产资源出口,每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任何风吹草动,蒙古国经济都会引起较大波动。因此,要想扭转当前蒙古国经济发展现状,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经济增长点匮乏,亟待“换血”
畜牧业和矿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本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近几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蒙古国支柱产业“矿业”发展极其不景气,而其他产业,如机械制造业及其他加工业,在蒙古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极低,致使其经济增长点极其有限,影响稳定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蒙古国经济实施“换血”迫在眉睫。所谓“换血”,即是找寻蒙古国新的发展产业,以调整和更换现有产业模式,促进产业链对接整合,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换血”的首要领域应是强化加工业的发展。前已述及,蒙古国的主导产业仍为矿产业和畜牧业,其中矿业占全国投资总额的85%、蒙古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预算收入的40%、出口收入的90%。蒙古国的这种畸形产业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好在蒙古国已开始重视在加工业特别是在制造业吸引外国投资,“拉长”矿业开采产业链。与此同时,蒙古国也开始重视轻工业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用品需求。
实现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蒙古国标志性大项目合作取得突破
积极推进蒙古国标志性大项目合作,为其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动力引擎,迅速聚集大量人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带动其经济短期内快速走出疲软。2015年,如阿木古朗供热站、蒙欣巴音嘎拉水泥厂、巴格诺尔电站等一批中蒙重要经贸项目取得实际进展,为拉动蒙经济整体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应进一步下大力度推进蒙古国标志性大项目的建设.
(2)蒙借助同中俄共有边境线,建立中蒙、俄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依托中蒙拥有的4710公里共同边境线,俄蒙拥有的3543公里边境线,建立中蒙、俄蒙跨境经济合作区。
蒙古国,地处中俄之间的“缓冲带”,受内陆国家所限,只能通过与邻国共建经济走廊出口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将成为中蒙、俄蒙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突破口,不仅推动中俄蒙三国共同开拓欧亚跨境运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跨欧亚大铁路改造、草原之路等大项目,而且将增加三国边境地区人民就业率,改善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助力中俄蒙沿边经济腾飞。
(3)蒙应牢牢抓住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一历史机遇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向北提出的首要大战略,受到中蒙俄三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三国互为邻国,互为战略伙伴关系,优势互补,拥有良好合作基础,合作潜力巨大。正如蒙古国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米雅格玛尔所说,“一带一路”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的出台无疑对蒙古经济是一个好消息,蒙古国经济总量不大,一些重点项目的推进将对整个经济的好转产生重大影响。①
作者简介:张翀,女,硕士研究生,辽宁社会科学院外事工作办公室助理,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区域经济、东北亚问题。
①新华网,2015年06月30日,http:// news.xinhuanet.com/2015-06/30/c_1115769722.htm.
蒙古国经济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互利共赢
蒙古国经济近年发展状况概述
蒙古国自20世纪90年代伊始开始实行激进式的私有化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历经20多年的“阵痛期”,蒙古国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并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008年、2009年,蒙古国经济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骤跌影响,外贸出口额锐减,通货膨胀率持续攀升,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受重挫,GDP增长率由2008年的9%骤降至2009年-1.6%,出现严重经济衰退,给蒙古国经济发展以沉重打击。
2010年,蒙古国经济出现回暖态势,伴随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减弱,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大幅反弹,对外出口贸易增长,经济复苏明显,GDP增长率恢复到6.1%。
2011年蒙古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强劲回升,GDP增長率达到“冠绝全球”的17.3% 。除高速增长的GDP外,其对外贸易总额也在这一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3.073亿美元。
2012年、2013年,蒙古国GDP增速明显放缓,GDP增长率仍保持在10%以上,对外贸易总额也未跌破100亿美元。
2014年、2015年,蒙古国经济受国际形势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GDP增速呈断崖式下滑,2014年蒙古国全年GDP增速仅7.8%,较之前几年GDP增长率跌破10%,经济发展倒退明显。
笔者预测,2016年蒙古国经济发展形势仍不乐观,GDP增速仍将持续低迷态势。
蒙古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制约因素
近三年,蒙古国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吸引外资步伐放缓,抑制经济增長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对投资吸收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蒙古国自实施“矿业兴国”战略后,外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11年,蒙古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46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经济在矿业发展带动下曾实现迅猛发展。
然而,近年来蒙古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骤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3年前十个月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仅为10.76亿美元,全年外国直接投资额下降52%;2014年前三季度,蒙古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更是经历大幅跳水,共计6.8亿美元,同比下降70.1%,与2008年外国直接投资额近乎持平;2015年以来有预测数据显示外国直接投资不足1亿美元。
(2)产业结构单一,影响对外贸易发展
蒙古国是典型内陆国家,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本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几乎都围绕蒙古国矿产业展开。受前苏联影响,蒙古国产业结构严重畸形,主导产业仍为矿产业和畜牧业。其中,全国投资总额的85%、蒙古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预算收入的40%、出口收入的90%都源自矿产业。
产业结构单一,过渡依赖矿产资源出口,每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任何风吹草动,蒙古国经济都会引起较大波动。因此,要想扭转当前蒙古国经济发展现状,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经济增长点匮乏,亟待“换血”
畜牧业和矿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本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近几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蒙古国支柱产业“矿业”发展极其不景气,而其他产业,如机械制造业及其他加工业,在蒙古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极低,致使其经济增长点极其有限,影响稳定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蒙古国经济实施“换血”迫在眉睫。所谓“换血”,即是找寻蒙古国新的发展产业,以调整和更换现有产业模式,促进产业链对接整合,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换血”的首要领域应是强化加工业的发展。前已述及,蒙古国的主导产业仍为矿产业和畜牧业,其中矿业占全国投资总额的85%、蒙古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预算收入的40%、出口收入的90%。蒙古国的这种畸形产业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好在蒙古国已开始重视在加工业特别是在制造业吸引外国投资,“拉长”矿业开采产业链。与此同时,蒙古国也开始重视轻工业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用品需求。
实现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蒙古国标志性大项目合作取得突破
积极推进蒙古国标志性大项目合作,为其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动力引擎,迅速聚集大量人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带动其经济短期内快速走出疲软。2015年,如阿木古朗供热站、蒙欣巴音嘎拉水泥厂、巴格诺尔电站等一批中蒙重要经贸项目取得实际进展,为拉动蒙经济整体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应进一步下大力度推进蒙古国标志性大项目的建设.
(2)蒙借助同中俄共有边境线,建立中蒙、俄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依托中蒙拥有的4710公里共同边境线,俄蒙拥有的3543公里边境线,建立中蒙、俄蒙跨境经济合作区。
蒙古国,地处中俄之间的“缓冲带”,受内陆国家所限,只能通过与邻国共建经济走廊出口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将成为中蒙、俄蒙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突破口,不仅推动中俄蒙三国共同开拓欧亚跨境运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跨欧亚大铁路改造、草原之路等大项目,而且将增加三国边境地区人民就业率,改善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助力中俄蒙沿边经济腾飞。
(3)蒙应牢牢抓住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一历史机遇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向北提出的首要大战略,受到中蒙俄三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三国互为邻国,互为战略伙伴关系,优势互补,拥有良好合作基础,合作潜力巨大。正如蒙古国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米雅格玛尔所说,“一带一路”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的出台无疑对蒙古经济是一个好消息,蒙古国经济总量不大,一些重点项目的推进将对整个经济的好转产生重大影响。①
作者简介:张翀,女,硕士研究生,辽宁社会科学院外事工作办公室助理,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区域经济、东北亚问题。
①新华网,2015年06月30日,http:// news.xinhuanet.com/2015-06/30/c_1115769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