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不差钱,只为爽一把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从新疆兵团以同等学力考进武汉大学读研究生。他的专业是古典文学,《文心雕龙》迄今还被他视为他的学养之根。八十年代末美学之风兴盛,他的研究又转向了美学。《艺术人类学》等著作,便是这一个时期的代表作。
  1987年易中天与邓晓芒合作完成了《走出美学的迷惘》。书稿在不同出版社和不同编辑们的手中兜兜转转,两年后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当时印数只有800册,几乎无人知晓。1999年和2007年,《走出美学的迷惘》更名为《黄与蓝的交响》,分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武汉大学出版社两次再版,印数上万,颇受好评。十多年前还颇为超前的学术观点,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时代。
  但这个时候的易中天,打算不玩了。

将三千七百年化整为零


  就在那几年,易中天发现自己已经不看同行的著作和论文了,“因为根本就看不过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国家的‘人文学者’有如过江之鲫。他们的‘学术论文’,每天都会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汗牛充栋,铺天盖地。与其挂一漏万,不如统统不看。”
  大量的学術著作和论文,从一出生就被送进库房,交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这样的学术著作,还写它做甚?
  最初路金波找到易中天的时候,他的设想不过是做一套中国经典典籍的释读本,比如《大学》、《中庸》,但是易中天觉得这种注释经典的活计对他来说完全不过瘾。
  在出版业浸淫多年的路金波谙熟市场运作之道,他的一个理念打动了易中天。
  “现代生活节奏下普通读者很难有整块的阅读时间,除了在交通工具和封闭空间内,适合阅读的书应该在10万字以内,在一次飞机航行或一次高铁的途中就可以读完。”   早 在写《帝国的终结》时,易中天就萌生了书写中华史的念头,但始终找不到实际操作的路径。路金波这招“化整为零”法,似乎提出了某种可能性。他们商量,是不 是可以用五到八年的时间,陆续推出三十六卷,把中华史拆分成若干个轻松好读的单元?每季出版一卷,这样,无论是书写、购买还是阅读,都不至于负担过重。
  岂止是不重。这套中华史也许刷新了史书不可承受之轻的最新记录:
  “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
  “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秋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
  ……
  “女娲是一只大青蛙。”
  这是《易中天中华史》的第一卷《祖先》:第一章《夏娃造反》:第一节《创世》。做惯严肃阅读的知识分子读者,读了这样的开头,估计会倒吸一口凉气。瞥开那个宏大的标题,此等开场白的文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仙侠或玄幻。张鸣那个“90后”他都嫌不够劲,“总有一天,我会写得像个00后。”
2006年4月3日,北京,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主讲《品三国》

在历史的深處相见


  但是,如果忍过前面几章,一些隐蔽在浅俗台词里的思想,便开始露出锋芒。尤其到了第二卷《国家》,要对华夏几千年来的政治体制做一次总梳理、借历史对当下发言的欲望几乎按捺不住。书封上的导读提供了相似的线索:
  《国家》:三千年前,从部落到国家,文明开始了。
  罗马共和、希腊城邦民主、西周受命于天,为什么制度迥然不同?

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国家起源与机密


  他对国家制度的兴趣由来已久,早在《帝国的惆怅》和《帝国的终结》时已埋下伏笔。《费城风云》就是这种兴趣的向外延伸,《费城风云》故事从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开始说起,副标题即为“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200多年前,蛮荒大陆上的一群乡巴佬齐聚费城,为了制定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吵得不可开交。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阴云与曙光同在,妥协与原则共存,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磕磕绊绊通过的《联邦宪法》,日后会成为美国人的世俗《圣经》,影响遍及世界。
  美国宪法之父、费城制宪会议发起人,时年36岁的詹姆斯·麦迪逊认为,组成一个好的政府,关键是控制好权力。“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这就是一国必得有宪的土壤。
  民主法治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远称不上孟德斯鸠的门徒,亦非为了追求完美理性。但是,多方利益不断的冲突妥协,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谁也灭不了谁。长达116天的制宪会议开得结结巴巴、状况百出,跌宕起伏的拉锯战如一场大戏,反倒催生出一种尽可能无漏洞和彼此制衡的社会契约精神。

著史何必“官家授权”?


  近代知识分子以个人身份修通史,自梁启超、夏曾佑起已有先例。
  翦伯赞以一己之力写《中国史纲》是在1943年,据说积累用作修订的原始资料达百万字以上。但1961年后,他转入主编《中国史纲要》,其个人化的《中国史纲》只有两卷,终未能完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说,易中天以个人之力写通史,最积极的作用在于,“他的明星效应激活了大众对古典的兴趣,这是正面贡献。错批的东西可以有其他的学者慢慢给他修补,但本身还是值得鼓励,在现代传媒条件下,你不去利用这个工具,就太没意思了。”
  同样计划在未来以个人身份书写中国通史的马勇认为,“1949年后,知识分子没有能力写通史,转而去集体编书。集体写作,无论是写通史还是断代史,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知识,多一本、少一本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个人去写通史,最值得鼓励。集体写史应该终结了。”
  易中天读的第一部通史是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那是“文革”期间,这个版本易中天至今还保留着,“其中引用马恩列斯毛的话还要变成黑体字”。这一版本是 在延安写就的,因为是写给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工农读者看的,除了在思想上坚持阶级斗争为纲之外,倒是“非常浅显好读”。
  1925年,范文澜的《文心雕龙讲疏》在天津新懋印书馆出版,这是他第一本学术著作,梁启超为之作序,当时,范文澜刚刚32岁。1940年范文澜接到毛泽东直接委派的任务,要求他编一本篇幅十来万字的中国通史,在写完《中国通史简编》上册后,范文澜这样描述:“一个初学马列主义的人,一下子能够写出一本具有科学性的中国通史那真是怪事。只能像个初学走路的孩子,东倒西歪,连跌带爬,不成个样子。”
  知识分子这样检讨式的谦逊,在那个年头不足为奇。40年后的1980年,以桀骜著称的易中天33岁,其硕士毕业论文《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初稿被著名美学家刘纲纪评为优秀,在论著后记里也依然需要谦恭地表态,“不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怎么能够把刘勰思想中那宝贵的精神财富开掘出来?”
  中国自50年代以来所修的通史,都是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指导下写作的,人类文明的历史阶段被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关注 的重点始终在于国家制度,易中天放弃了这种五段式的社会分段法。他按照国家政体的不同,把从夏开始到现代的历史,划分为三段:邦国时期、帝国时期、共和国时期。从邦国到帝国,其分界点是“秦兼天下”,而从帝国到共和国,其分野是“辛亥革命”。   易中天并不希望自己的《中华史》被贴上“通史”的标签,但他也不认同果麦文化为他定义的“轻松好玩的中华正史”。因为“正史”常常让人联想到官方修史,这恰恰是他所希望摆脱的气息。

由雅典和费城的天空俯瞰


  在易中天看来,翦伯赞当年写《中国史纲》的时候,已经有了“现代意识和全球视野”,但是翦伯赞没有写出比较的结果。“他只是罗列。而我把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放在一起对比是讲为什么这样?我要问为什么!”
  易中天认为自己的中华史有更明显的“现代史观”,“人类历史分两节,一段是史前史,第二段是文明史,这个界限就是国家的诞生。到了国家阶段,各文明开始分道扬镳”。
  另一个体现他的史观的,是对书中历史事实的选取。三千七百年,不可能什么都写,而写什么,不写什么,就变了一种态度。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史观在他这里行不通, 高举意识形态大旗的史观也不是他的标准。“我的标准是,‘三千七百年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换言之,事关命运和选择的历史关键性节点,我就写,反之则不写。”“农民起义我一个不写,什么黄巢起义、黄巾起义、张献忠、赤眉军、绿林军起义我统统不写,只有李自成可能会提到。”
  选择即眼光。既然他的关注点是制度建设,“周公建制,井田制、宗法制,封建制、礼乐制,四大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肯定离不开,大讲特讲。但是比方说王莽,可能就没有。汉光武帝可能提都不提,也许连周武王都一笔带过。”
  正 是为了贯彻体现全球视野和史观,《易中天中华史·国家》里,几乎有一半以上的章節,是在写其他国家:古希腊人如何,古埃及人如何,以及雅典的“转世灵童”美国如何如何。既然文明史开端的标志,是国家的出现,探讨各种文明的差异,就不得不谈各种国家制度。国家的逻辑与秘密,就是文明的逻辑与秘密。他毫不吝啬 笔墨,试图厘清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衍生出了不同的文明,从而发展出不同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一个意外”。《国家》一卷中,晋国大夫赵恒子去世后,其子被族人谋杀,理由是赵恒子的继位不符合前任赵襄子的遗愿。易中天笔锋一转,描写了同一年在雅典上演的喜剧《骑士》中的情节:雅典街头一位卖香肠的小贩被撺掇着去当政治家,因为他被认为具有一切民主派人士的共同特点:出身卑贱、会做买卖,厚颜无 耻,蛮不讲理,全家老小都是无赖。一位将军对他说:“你以为什么人能当人民领袖?不是要有学问,也不是要有道德,而是既卑鄙又无知。”
  “《骑士》的剧情能够最有力地说明,民主是最不坏的制度,只有在民主的制度下,才能上演讽刺民主的剧,还得头奖”。

下坡路上没人刹得住车


  在 易中天的史学系统里,当今世界的人类文明可以分成三个世界。第一世界里的前三甲分别是:西方现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三者次第辉煌。第二世界的综 合排名是斯拉夫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日本文明、拉美文明。其他的则属于第三世界。“在当今天下的文明圈中,前三甲是大鳄,第三世界是散户。”第一梯队的第三名,这就是易中天所定位的当今中华文明的位置。
  “公元前200年,罗马称霸地中海,秦汉统一大中华,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两个世界级的文明圈。此前,中华文明有一个鼎盛期,这就是春秋战国,此后又有一个鼎盛期,就是汉唐盛世。到中唐以后,中华文明开始逐渐退出世界舞台,分界点在公元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以及四年以后的安史之乱。”从这个分界点开始,中华文明盛极而衰。他在《南方周末》上登载的《文明的意志和中华的位置》上,毫不客气地说:“下坡路上,没人刹得住车”。
  “中唐以后的中华文明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文明的轨迹是这样的:从夏开始,到商开始上升,到周、到春秋战国达到一个顶峰,然后掉下来,到汉唐又爬上去,又是顶峰,又掉下来。再下来以后,就是一点点地回升,然后掉下去,再回升,再掉下去,这叫做起伏跌宕的盛极而衰。为什么会这样呢?与国家制度有关系:周分权,秦集权,明专制,清独裁,越来越差!汉唐宋元这些文明回升的阶段,都是在集权和民权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就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简单的发展线索。”
  易中天说,中华文明有一些特性,比方说,无宗教信仰(或者说,信而不仰,仰而不信)。没有信仰,也许有可能让中华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开放平台,但若既无信仰,又无制度建设,价值观便难以恒定。“结果就是身强力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
  既然是“下坡车上没人刹得住车”,再多写一本《中华史》,意欲何为?区区一本史书就能挽狂澜于既倒?易中天说,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任何时代史,首先都是观念史,写书也无非是冀望为未来之变局提前准备好民众基础:未来向何处去?答案要向历史的纵深处寻找。

历史的价值与价格


  在筹备这本书的过程中,易中天以及他的编辑小组观摩过一部美国版的“建国大业”,这部命为《美国:我们的故事》的历史纪录片一共12集,完成于2010年,故事从“五月花号”一直到2001年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大陆会议、《独立宣言》是有的,但并不是重点,联邦宪法则完全一笔带过,而很多小人物浓墨重彩。”
  这种“修史”方法让易中天击节赞赏不已,但同时也暂时打消了他和他的运作团队未来用《易中天中华史》拍摄纪录片的念头。“人家那个片子,投资5个亿,场面,剧本,细节,演员,根本无法超越。我们肯定不会做。我们也不会做《百家讲坛》式的现场讲课录制。如果要开发相关产品的话,有可能会是有声读物,或者用动画的方式做一些尝试。”路金波说。
  在易中天的首发演讲上,暖场宣传片就用了这样的动画形式,成本是每秒种几百块。为了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的这场首发式,果麦花了约50万,“但我们对未来的营收的预估是2个亿”。路金波说,有的作者会要求预付部分版税,但易老师从来没提过钱,就跟果麦签了字。“我要钱干什么?我一本《品三国》的版税收入就够我用一辈子,我只要写得爽。”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马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易中天的担心,在他看来,受限于知识背景,易的三十六卷可能会越到后来越难写。“到魏晋之后,特别是隋唐以后史料量太大。如果他早年没有史料的准备,你往哪查都不知道,浩如烟海。”“如果你不能建构总体看法,只描述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至少你无法成为学术史上的经典,你的发行量再大,在学术史的脉络上可能都没有地位。”
  易中天却不以为然,他承认,自己最得心应手的部分是先秦两汉、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在写向近代史的漫长征程中,一定会有需要补课的地方。但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一定不会求全责备,也一定不会面面俱到。只要有洞见,就会有贡献”
  成为学术史脉络中的经典,未必是易先生的目标,但他确实十分介意发行量这回事儿,著书立说总是想影响更多的人。“我的《帝国的终结》那本书,其实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一个大纲,但是那是高度浓缩版——那本书也算畅销了,卖了30万本。可我觉得读者还是少,30万本,才多少读者?太少了、太少了!”
  历史书要卖到多少才算多?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一本《国史概要》,本是教材,因为写法别开生面,广受学生欢迎,自1998年首次出版后,十余年中四度修订,前三版累计发行了7万册,并“输出”到香港成为大学教材。生生把教科书写成了畅销书,在史学界也算奇迹,但依然远远拼不过通俗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超500万的销量。
  而此次帮易中天担纲出版营销事宜的果麦文化,其代理出版的热门作家里,韩寒的书籍单行本销量在150万册左右,冯唐则在50萬册左右。在《易中天中华史》首发的几天宣传期中,随着宣传的层层递进,路金波对外的销售预期越说越高,从50万套一路涨过100万套。“我们万没想到首先扑过来的是老干部们,都打听这本书。对这样的书,老干部是真有需求。”路少那标志性的笑容,让人一时难以定性他说的是真话还是调侃。易中天亦用半认真半调侃的口吻,斥路金波“你这个坏人”。
2007年4月易中天在斯坦福大学 图/李华

把这六个字变成专有名词


  路金波身上确实具备“寻欢”的天赋。他曾经像玩儿一样地写作,现在像玩儿一样做出版,像玩儿一样地赚钱,又像玩儿一样地获得了成功。玩儿背后,是情商和江湖人品。有人说他俩的这次联手,“人精遇到了人精”。
  一个通过电视大红,一个通过网络大红,知道最大化的人群之最大化的需求,是这一老一少的共同属性,也是大众媒介递到他们手中的一把钥匙。
  为什么叫《易中天中华史》而不是老老实实在《中华史》下方写上“易中天著”?路金波说,其实一开始的设计是《易中天·中华史》,“但是只要有中间这个点儿, 怎么看怎么不对,总觉得有口气断了。“我们特别希望‘易中天中华史’这六个字能变成一个专有名词,在搜索引擎上一搜,头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它,如果只是中 华,那搜出来的可就多了,第一个肯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易中天自己的说法:“我不是口气大,我是被迫无奈。我就是告诉大家,这不是社科院中华史,不是什么集体创作,是一部有自己看法的中华史,是一家之言。集体创 作靠不住,集体创作只要大家观点不同,你也让让、我也让让,让出来的东西肯定平庸,肯定没有个性,甚至有没有一个能贯穿到底的恒定价值观都不一定。”
  除 了出版社配给的编辑之外,《易中天中华史》有一个五人编辑委员会,他们是这本书最核心的内脑,除了易中天自己,其余四人分别是:首席顾问曹永正、学术顾问 陈勤、出品人李蕾、路金波。两位顾问都并不具备大众知名度。因此,网络上有人攻击,说易中天已经供认,幕后有一个草台班子,路金波代笔。“他们说韩寒起码 还找个有文化的人代笔,我找路金波这样不靠谱的代笔,我比韩寒还不如。”他当面调侃路金波。
  其实,在这么庞大的写史计划背后,确有高人存在。易中天在演讲会上说,一切都由电脑存档在案,待三十六卷写完,若能征得对方同意,他才会考虑将之公开。

史家是不该受宫刑的


  “中国知识分子远不是没有个人写通史的能力,长期以来他们只是被精神阉割了,以为自己丧失了这种能力。”
  他 倒是鲁莽而大胆,里比多写在脸上。这种旺盛的创造欲,旺盛的“折腾欲”,也许来自成功之后逐渐膨胀的自信,也许来自长期杂学旁收的积累和发酵(他摸着发福 的肚子说这就叫满腹经纶啊),也许来自岁月深处的催促。“越老越要折腾,因为再不折腾就来不及了。”“不但越老越想做事了,而且越老越想做爱了。”
  在他六十六岁生日的自况诗里,他写:六十六,非不寿。祸与福,都曾受。从今后,皆天佑。人生事,思量透。病要医,心照旧。多读书,少做秀。
  需要读的书很多。他甚至承认,关于中华史,很多没有写到的章节,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写,有些观点还不是非常成型,他得一边写,一边解决,把写作当给自己出的课题。他拒绝透露具体方法,只反复强调,“你要相信我。”
  ——“你要从女娲写到邓小平?你可知道,女娲好写,邓小平难写!”
  ——“为黄帝炎帝打打口水仗事小,反正谁也没见过!越到近代史越难表态,如果你和当下的历史教科书发生冲突怎么办?”
  ——“中国历史学家古已有一套自保的智慧,你要怎么避开风险?是曲笔还是避而不谈?”
  ——“你会怎么写抗日战争?怎么写文化大革命?怎么写“三年自然灾害”?又怎么写无比复杂的八十年代?”
  对我劈里啪啦扔过去的这些问题,他的回答一律是:“你要相信我。” “写 到那里的时候,书出来你就等着看吧!”“你绝对要相信我有这样的本事,这对我根本不是问题。”“你说的这些我统统会写,统统会有自己的态度,而且统统挑不 出毛病,我有办法!你一定要对我有信心。”在他用几乎差不多的回答应付完几十家媒体几乎差不多的问题之后,他又用一半外交发言人一半朋友的姿态化解掉我 的。   也许他就像某些推理小说作者,不透露凶手和真相并不是因为害怕剧透,而是没有写到最后一页之前,作家自己也还没想清楚谜底。

这是靠谱的治史态度吗?


  “如果非要说知识储备的话,我的一生都是在为这本书做准备。我写过的所有的书,都是为了等待这一卷书,只是我自己当时并不知道。”
  1988年,易中天筹备四年后出版《艺术人类学》。一开篇,他描写了1768年 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前往南半球探险的故事,库克见到南太平洋荒岛上的塔希提人,著实吃了一惊。后来,库克考察了当地土人的文身,易中天由此引出“人类学诞生”这一命题。正是在此书的筹备期间,易中天“读了赵国华先生的《生殖崇拜文化论》后,便断定女娲绝不可能是‘蛇妹妹’,只可能是‘蛙女神’。鲧则应该是禹的‘母亲’,而不是‘父亲’。”25年前积累下的心得,用在了今天的《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一卷中。

用直觉侦破历史悬疑


  《嫦娥的私奔》、《灵魂是个流浪汉》、《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做爱,以神的名义》……《易中天中华史》第一卷《祖先》中的回目标题就是这样起的。“古龙的武侠小说永远写:‘他在最不可思议的时间,从最不可思议的角度,按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刺出了一剑。’古龙不像金庸,他并不去准确细究那些剑术招式和穴位。那 些一听我要写中华史就大呼不可能的人,一定是以为我要写一部面面俱到的大部头通史,他们绝没想到我是按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刺出了一剑。”
  易中天写中华史的文风,就有点类同古龙写武侠。他对媒体说,躲在江南某古镇潜心写史,晚上临睡前读半小时侦破小说自娱,试图用写侦破小说的方式,来破解历史的谜团。
  所谓侦破小说的方式,就是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不断设问,制造悬念,然后根据史料或文物,抽丝剥茧,找到答案。所以,翻开这两本薄薄的、行间距颇大的书,满眼都 是“作证还是作案”、“杀机暗藏”、“本案铁证如山”、“看来,有必要传唤证人出庭作证”、“找不到原因,那就只能看犯罪动机”之类的表述模式。
  这是一段拨开历史迷雾的航行,船长本人认可的要素有三:直觉、逻辑、证据。而且易中天还公然把直觉放在了第一位。正经学院派的历史学家,估计没谁这么斗胆。
  他说,既然是破案,做侦察员的,推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直觉,“我读历史书,大言不惭地说,直觉好极了。”
  证 据亦有三种:第一种是民国以来老一辈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些老先生往往学贯中西、兼有清代朴学的功底,近代西学的眼光,许多结论是靠得住的。第二种是比 较可靠的历史典籍,“比如《诗经》和《左传》,但对《尚书》和《国语》就得小心。这是常识,史学界有公论的。”最可靠的是第三种,即出土文物和古文字。因 为甲骨文和金文、彩陶和青铜器,都不会撒谎,也没有添加剂。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李敖、柏杨我肯定不看,当年老师胡国瑞一开始就教导我们,读原著、经典,不是经典一律不读。张光直、许倬云、杨宽、童书业这些靠得住的 历史学家的书我会读。写春秋我肯定看《左传》,有杨伯峻的注就够了。写西周,我就读两本书,一本是杨宽先生的《西周史》,一本是许倬云先生的《西周史》, 他们的书是靠谱的,大家大可放心。”
2010年5月19日,易中天(中)参加黄健翔(右)和李承鹏(左)主持的网络足球节目,大侃世界杯

十二两纹银的机心


  在 直觉、逻辑、证据的基础上,易中天确认了:女娲是蛙,伏羲是羊,炎帝是三皇,黄帝不姓黄。他自己颇为得意的新发现是:炎帝的妈妈是“牧羊女”(姜姓。先是 女性生殖崇拜时期的牧羊女“姜”,后其中一支成为男性生殖崇拜时期的牧羊人“羌”);黄帝的妈妈是“漂亮妞”(姬姓。甲骨文和金文都为对蓖或镜梳妆的女子,疑为美貌女子或战俘伺妾);而与黄帝大战的蚩尤则是“蛇灾”(九黎族的别号,代指从蛇灾地区来的人)。
  轻快之下,易先生自有办法树立自己的学术严谨性,即使在抖包袱说段子的时候,俏皮话也得有根有据。《国家》第一章节《上帝按了回车键》里提到,17世纪尼德兰(荷兰)有个大师级画家伦勃朗,“做他的学生每年要交100荷兰盾,相当于当时中国的十二两纹银。”
  这句插科打诨于上下文其实无关紧要,但易照样在旁边标了一个小注,翻至附录一看,这条注解是这样的:
  《明史·志第五十七·食货五》:“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1600年后的黄金白银比例是1:4,后来又变为1:5(《明史·志第五十四·食货二》)。1644年后由于白银大量流入国内,当时黄金白银比率为1:8左右,按照当时5500荷兰盾=110盎司黄金≈880盎司白银(1盎司=28.3495231克)。古代1斤=16两,1两白银≈37.3克,换算出来,1荷兰盾≈0.567克黄金≈4.536克白银≈0.1216两白银。
  此类例子在《易中天中华史》中几乎比比皆是。一方面,他刻意降低阅读的门槛,但在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大量的附录、史料,甚至偶尔使用近乎变态的注释和细节,把学术严谨的形象给找补回来。

流寇路线图


  两年前,易中天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16卷 文集,文集的首发仪式上,嘉宾阵容超级强大,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思想界的一次风云际会:张思之、江平、资中筠、刘道玉、胡德平、叶选基、陶思亮、秦晖、 邓晓芒、吴思、张鸣、秦晓、何迪、杨东平、刘瑞琳、冯仑、于建嵘、李零……发布会的主持人是贺卫方。他们中,好些是易中天多年的老朋友,还有些则是因为价 值观相同而欣然愿意捧场,甚至包括一些已经谢绝一切社会活动的高龄前辈。活动结束后好几天,易中天坐在沙发里还用手撸汗一般地擦脸,眼睛抬起是做了场梦的 神情:“诚惶诚恐,我,何德何能?”   易中天自己划出的“流寇路线图”是这样的:文学——文论——美学——文化——政治——史学。走到最后三程,已是互为表里,随心所欲。
  “讲 美学,得弄清楚美学史和艺术的起源,于是有了《艺术人类学》、《破门而入》;要讲清楚中国美学,就得弄清楚中国文化,于是又有了《闲话中国人》、《中国的 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要讲清中国历史,必须弄清楚中国政治,这就有了《帝国的惆怅》和《帝国的终结》;而要弄清楚中国政治,又必须有参 照系,这就有了《费城风云》;这个时候回头再看中国历史,不能不追溯到春秋战国,于是有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就有了《我山之石》和《中国智慧》。”
  從《闲话中国人》开始,易中天就把每一本书定义为写给最广大读者的,解构学术腔,架构艺术感。在学者的阵营里,他由此成为“另类”。
  作 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寇,人类学写作帮他做好了人类史起源的准备;文学和文论帮他做好了理解中华文化的准备;美学帮他做了文史哲打通的准备,亦帮他确立 了写作风格;品三国——无论是电视讲课还是著书立说,帮他做好了读史和讲史的准备;关于诸子百家的写作帮他做好了中华思想追根溯源的准备;一系列跟国家制 度有关的写作,帮他做好了解读国家机器和政治逻辑的准备;长久以来对社会热点时事密切关注积极发言的习惯,帮他做好了离开书斋看现实的准备……而在这一切之外,大众媒介赋予他明星般的关注度,替他的一切发声,准备了相当数量的听众。
  “三十六卷全部写完,我将不再是今日之我。”

失败的土匪成为教授


  《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这是《易中天中华史》的总序,也是易中天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新书首发仪式上的演讲标题。他以及他的营销团队深谙媒体之道,他们首 发时间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这一天,入场的很多观众手里都拿着当天新鲜上摊的《南方周末》,其副刊用一个半版的篇幅,节选刊登了这篇总序。
  但现场是加料版的:
  一开始就是经济学里的那个经典段子:“广汉铁路土匪经济工作联席会议”。故事讲完,他又引申说:文明来自野蛮。文明是对野蛮的改造。当年土匪拦路抢劫,这叫野蛮;现在分段承包,合理定价,童叟无欺,统一收费,这叫文明。文明就是客客气气地收你的钱(观众笑)。为什么过桥米线比较贵?因为收了过桥费(观众笑)。
2010年9月22日,北京举办理想国文化沙龙,易中天与学者资中筠在论坛上对话

  “这其实是我们人类历史的一个缩影,无论世界上哪个民族,在原始时代都是土匪,我们是土匪的后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这本书里讲了这样一段话:‘他们是野蛮人,对于他们来说,从事掠夺是比从事创造性劳动更体面、而且收入更高的事情。’所以原始时代我们都是土匪,但是土匪们最后发现这种野蛮的行径 其实对自己是不利的。相反,通过利人来利己,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于是他们放下屠刀,拿起算盘,变成了企业家和银行家(观众笑)。企业家和银行家就是从良的土匪(观众笑)。没能做成企业家和银行家的,跑到各大高等院校和管理学院,教MBA(观众笑,鼓掌)。
  关于中国人无有信仰:
  “我一个四川朋友,儿子要考大学,去烧香,拜文昌,交完功德钱之后还念念有词(易中天换上了一口惟妙惟肖的四川话):这个钱,不晓得交对了没得?(现场观众笑)
  “我说,没错,文昌菩萨管考试,今天在座的考上北大的,当年都是拜过文昌的。(观众笑,鼓掌)
  “结果我朋友说:(四川话)你不晓得,我娃娃考的是斯坦福,那个文昌菩萨也不晓得会不会讲英文,他郎个能跟斯坦福的校长打招呼来?(观众笑)
  “我说,那你得拜圣母玛利亚,她懂英文,能管这事(观众笑)。
  “我朋友说(四川话):我晓得圣母玛利亚懂得到英语,但她懂不到我的四川话沙。(观众笑)
  “你们说,就这,还好意思叫信仰?”(观众笑,鼓掌)
  一向以演讲实力著称的易中天对现场效果并不满意。事后,主办方提供的新闻稿里,提到2小时的演讲现场笑声60多次。但确实有很多次,在他预设有笑点的精彩桥段,观众反应平平,零星被压抑住了的笑声和掌声不成气候,在巨大的、有压迫感的空间场里格外稀稀落落。巨大的电视拍摄摇臂,在现场抓捕掌声的源头。而在另一些并不那么深刻的地方,人们使劲鼓起掌来。
  能容纳两千人的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当天并未坐满,这可能跟严格的凭票入场和安检手续有关。但是会后,北大的老师还是告诉他,今天的上座率在百年讲堂已算“盛况空前”,“上一次现场坐这么满,是周杰伦来的时候。”

围观者,你们准备好了吗?


  现场提问环节,第一个站起来的姑娘长发披肩字正腔圆,“我代表全体北大学子和今天所有在场的人向易老师提一个问题。”主持人李蕾毫不迟疑地打断她,“请提你自己的问题,你不要代表别人。”
  另一个北大学生提的问题更加有趣,“我不知道易老师对北大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有多少了解?易老师今天的演讲是文明的意志和中华的位置,这启发了我,我想知道‘北大文明’在中华乃至世界的位置。”易中天摇手连连,声称自己对北大并不了解。犀利的李蕾则更加话里有话,“对不起,请问你说的是哪个北大?”
  第三个北大学生抢过话筒,“我认为,今天在此之前的提问全都不能代表北大学生的水平。”群众哄笑鼓掌,女生继而心虚,“其实我对我自己下面要提的问题也不是很有信心。”
  按照易自己的评估,《易中天中华史》第一、二卷抛出,就应该收到巨大的反响,但这天的饭桌上,路金波玩笑:“那些反对我们的人怎么还没有出现呢?”
  质疑的声音当然很多,主要是针对一个人写中华史是否粗制滥造;针对学者明星化;针对有没有枪手代笔;以及中华文明史是五千年还是三千七百年……对于这个宏大写作计划背后的深意和用心,似乎并没有太多人参透。
  “主要是《总序》还没有出版。”他转头指点路金波和出版社的编辑,“这次你们回到上海就赶紧把《总序》印出来。”
  嬉笑怒骂,这个老辣之人已经身经百战。明星化带给他超人气,带给他高收入,但也导致他的一切言行都有被娱乐化、被快速消费的危险。还是那句话,他是受益者,同时成为受害人。
  经历过洗脑,经历过流放,经历过失学,经历过丑陋和荒唐,经历过匮乏和饥饿,经历过贫穷和失望,现在又正在经历财富声色之劫的这个六十六岁“新青年”,为了不让“说葡萄酸的人更酸”,躲在秘而不宣的、某个江南古镇的大宅中闭关写作。现在,他渴望真问题,以及对于真问题的真辩论。站在历史十字路口、梦想“伟大复兴”的中国,上下,前后,左右,里外,流派太多,声音太吵,也许恰恰说明主流思潮还在缺省状态?
  “我向来不喜欢任何主义,我也不喜欢‘使命’这个词,谁来使?谁的命?谁规定的?我更不喜欢‘启蒙’这个词,谁是谁的神?谁配启?谁受蒙?”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个人的史书。一个人希望说出他心目中的常识,以及让更多的人说出他们心目中的常识,他等待观点的洪流在此相遇,并成为一场真正的、有意义的、全社会的大讨论。就像站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舞台上,当四周掌声没有如潮水一般地汹涌;或者站在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市集,关于星空和真理的争吵就像菜市场一样自由。
  截至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等到。
其他文献
2015年的十一长假中,一位在中国本土长大和受教育的女士拿到了中国第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至此,中国绵延很久的诺奖情结算是得到了一次小小的“圆梦”。不出意外地,这次颁奖又一次引发关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大讨论,甚至就在诺奖宣布后的记者发布会上,有印度记者问:这次医学奖的结果,是对传统医学的一种承认吗?  “我不认为我们会直接用这些植物的混合物,”诺奖委员会成员、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教授弗斯
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持续多日的山西官场“矿难”,疑与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的窝案扯不开干系,而在这位“太平绅士”被中纪委点名前,山西柳林首富邢利斌欲飞香港时在机场被带走接受调查。  宋林在山西的引路人,正是邢利斌,俩人一拍即合后,小名“二汉”的山西首富张新明也逐利而来,构成“危险关系”的三人,为日后的官场塌陷埋下伏笔。  “7000万嫁女”后,邢利斌成为知名煤老板,他挑战了外界对这个
1978年,伦敦,邵逸夫获得英女王颁发的爵士头衔,与妻女合影周润发荣获2003年度银紫荆星章  常看到香港大佬们后缀了奇怪的字母:梁振英,GBM、GBS、JP;林郑月娥,GBS、JP;李嘉诚,GBM、KBE,JP、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港英时期的封爵模式又是怎样演变成如今的形式?太平绅士是什么鬼?普通香港人能拿勋章吗?  香港回归后的“紫荆”系列勋章,取代了回归前的授爵、封邑等嘉奖,而“JP太平绅士”
6月5日,倾覆沉没的“东方之星”在扶正后起吊出水,穿着防化服、即将入舱的搜救人员在岸边静默  王盛才吃过晚饭后,一头扎进客厅,靠在电视机前左侧的木椅上看《新闻联播》。敞开的大门外,小雨斜飘着落到地上,风吹进来,一扫白天的闷热。  他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三洲镇复兴村5组的村民。从他家出去,翻过一道5米高、3米宽的堤坝,再往前直走300米,穿过一片防洪林,便到了江边。他靠一条5米长的小木船捕鱼为生。 
截至8月4日,《后会无期》票房已过五亿。宣传总监常杰跟记者强调,“韩寒的电影不是粉丝电影,观众群覆盖了70、80、90三个年龄层。”  但事实上,观众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记者采访发现,一部分80后韩粉对导演韩寒感到失望,粉转路人甚至“粉转黑”。对比商人形象清晰的郭敬明,当年的青年领袖韩寒如今已面目模糊。“他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商人呢?”粉丝苏朵拉说。高冷是他们一度迷恋韩寒的原因,但也正因为这
图/本刊记者 大食  中孝介给人的感觉就像他最爱的空心菜,嚼起来“咔吱咔吱”,带着青草香,口感独特,但又不会像芹菜、茼蒿那般散发出张牙舞爪的气味,生怕别人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6月末的广州气温逼近35℃,年轻人多是短袖短裤的休闲穿着,当然也不乏白衣素色长裙的姑娘,紧贴着接近一人高的宣传海报合影。“身边”的中孝介一袭白色衬衣,身材维持得很好,顶部的头发向上竖着,眼神说不清是迷离还是坚定,背景是虚焦的
2009年的某一晚,在太湖大学堂,怀师的饭桌上来了一位客人,说是古道师介绍来的朋友。此人中等个子,健壮俊朗,双目炯炯有神。听人介绍说:他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33代拳法传人王洪欣,法名释永欣,少林寺拳法总教头,曾在1996年全国武术精英邀请赛上荣获“武林名师”称号。整个晚上,他一直气定神闲地坐在饭桌旁,面带微笑。怀师问到时,他就不卑不亢地答上几句,话不多,却很有分寸。怀师留他住几天,他愉快地答应了下来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朱韦纳尔的专机在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机上无人幸免。政府军与胡图族民兵开始对图西族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当晚,军队闯入女总理阿加特·乌维林吉伊马纳的家中。枪声四起,她的5个孩子被匆忙送到邻居家躲藏。透过窗子,孩子们看到士兵四处搜寻他们的父母。总理的女儿,时年15岁的玛丽·克里斯丁回忆说,“我听到几声枪响,然后士兵们开始欢呼,再后来就只剩下了一片瘆人
8月西溪湿地,安静得只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踏出赵依芳的办公室,外头是一个原木搭建的露台,一伸手,满怀的绿荫流水潺潺,芳草鲜美。恍恍惚惚中,好像踏进了武侠小说里世外高手隐居的所在。  三四年前,赵依芳在这里第一次接待了来访的台湾导演侯孝贤。“不为特别的事。侯导一直想过来看看我,也一直想来看看华策。”  2015年,华策集团成为侯孝贤的重要合作伙伴,主投主控并全权负责电影《刺客聂隐娘》在中国大陆的发
编辑 翁倩 [email protected]  生活在日本这样一个以高度自律和不麻烦别人为重要美德的国家,大概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这里盛产鸡血故事,最流行的大众文化产品是少年层层升级的热血漫画,连中国人都听熟了的台词是“加油”,“今天也要努力呀”……同时,这里也盛产浑浑噩噩生活的废柴的故事,不时在日本媒体上流行的说法是“无性时代”、“无缘社会”(个人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没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