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才培养最为主要的时期以及基础阶段就是小学,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后续教育以及高素养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就是小学教学管理,它对于对整个小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文章重点就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浅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76-01
小学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社会各类人才、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改革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符合新时代教育的理念,顺应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这个时代给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是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授人以渔、开明开放的现代教学原则。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启蒙教育阶段,对于其后续学习及发展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影响。而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后续学习的基石,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开拓思维及创新意识。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念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部分教师或学校的管理者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难以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及管理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评价依旧采用成绩评价法,忽视了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教育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管理缺乏足够的认知,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这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
(二)教师队伍素质低下
虽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尤其是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风格以及个人素质等都需要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及学术的热爱、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也需不断提升。此外,“以学定教”原则是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则之一,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小学教师在分析探讨小学生的学习及个人发展方面都缺乏适用性及针对性,而且忽视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谈不上对于他们潜能的挖掘。再者,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对于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长期的、科学的、合理的培训,从而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规范制度建设
第一,进一步解放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应着重加强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的重要原则和教育理念,结合小学校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从传统单一的以课堂教育为主的观念向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双重教育为主的观念进行转变,使得教育过程变得更加科学、有效。第二,规范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有效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工作制度、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工作检查、教学工作监督、评先评优制度等。注重加强对各制度的统一管理,结合静态的制度和动态的管理,构建有效监督机制,使学校人人有责权,事事有章程。以制度和规范指导教学活动,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第三,营造和谐适宜的校园氛围。促进教学环境的创建和完善,一是硬件教学环境,教学设备配置齐全,环境设置应适宜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二是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立足地域特色,将独特的办学风格作为展示学校的一个窗口,创建特色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参与感。首先,近年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升高,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极有可能将第一份工作作为跳板,体现出不稳定性。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在尊重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同时,引导青年教师坚实的走好每一步。其次,实现民主管理,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和决策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引进竞争机制,激发教学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的同时,应注重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项目,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学校应在制度、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与积极的支持,鼓励教师着重把握校本教研的主线,结合与学校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并将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原则,向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优秀教师讲课观摩、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构建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如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业绩及教案备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发现优秀教师,树立教学典型。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引导,是有效教育的关键,教师有责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如:刚就读一年级的小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的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情感从不稳定逐步趋于稳定,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从表现很弱到逐步增强,其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但是其性格的可塑性很大。所以,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体现出开始劲头十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积极探索对应措施,如教学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总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对于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家长及社会给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需不断提升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出更完善的建议及措施,进而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培养一批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京诺.浅谈小学教学管理中人本思想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
[2]徐景龙.浅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J].科学中国人,2016,09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浅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76-01
小学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社会各类人才、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改革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符合新时代教育的理念,顺应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这个时代给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是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授人以渔、开明开放的现代教学原则。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启蒙教育阶段,对于其后续学习及发展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影响。而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后续学习的基石,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开拓思维及创新意识。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念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部分教师或学校的管理者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难以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及管理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评价依旧采用成绩评价法,忽视了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教育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管理缺乏足够的认知,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这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
(二)教师队伍素质低下
虽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相差甚远,尤其是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风格以及个人素质等都需要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及学术的热爱、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也需不断提升。此外,“以学定教”原则是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则之一,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小学教师在分析探讨小学生的学习及个人发展方面都缺乏适用性及针对性,而且忽视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谈不上对于他们潜能的挖掘。再者,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对于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长期的、科学的、合理的培训,从而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规范制度建设
第一,进一步解放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应着重加强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的重要原则和教育理念,结合小学校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从传统单一的以课堂教育为主的观念向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双重教育为主的观念进行转变,使得教育过程变得更加科学、有效。第二,规范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有效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工作制度、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工作检查、教学工作监督、评先评优制度等。注重加强对各制度的统一管理,结合静态的制度和动态的管理,构建有效监督机制,使学校人人有责权,事事有章程。以制度和规范指导教学活动,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第三,营造和谐适宜的校园氛围。促进教学环境的创建和完善,一是硬件教学环境,教学设备配置齐全,环境设置应适宜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二是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立足地域特色,将独特的办学风格作为展示学校的一个窗口,创建特色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参与感。首先,近年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升高,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极有可能将第一份工作作为跳板,体现出不稳定性。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在尊重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同时,引导青年教师坚实的走好每一步。其次,实现民主管理,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和决策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引进竞争机制,激发教学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的同时,应注重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项目,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学校应在制度、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与积极的支持,鼓励教师着重把握校本教研的主线,结合与学校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并将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原则,向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优秀教师讲课观摩、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构建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如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业绩及教案备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发现优秀教师,树立教学典型。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引导,是有效教育的关键,教师有责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如:刚就读一年级的小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的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情感从不稳定逐步趋于稳定,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从表现很弱到逐步增强,其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但是其性格的可塑性很大。所以,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体现出开始劲头十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积极探索对应措施,如教学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总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对于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家长及社会给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需不断提升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出更完善的建议及措施,进而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培养一批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京诺.浅谈小学教学管理中人本思想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
[2]徐景龙.浅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J].科学中国人,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