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半数来自动物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520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云南、山东和北京都出现了多起人因狂犬病致死的事件。在卫生部公布的2006年6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狂犬病的死亡人数排在其他传染病之前,名列第一。上海农业科学院的动物疫病专家周勇研究员表示,我们要尽量控制宠物的饲养数量,人与动物相处时要“亲密有间”,这样才能遏制狂犬病、禽流感等动物疾病向人类传播。
  
  3000年前就有动物疾病传给人类
  
  随着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剩余农作物出现了。怎样处理多余的粮食?养殖业随之出现。在野生动物的驯养过程中,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也相应地传播给了人类。比如,天花是由牛传染的,流感是从养猪开始的。另一方面,人类发展经济和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活动,也增加了人与动物亲密接触的途径。比如,猎杀野生动物和食用野味,使得人与动物的接触越来越多,病原微生物不可避免地会从动物传播到人。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与来自动物的传染病作斗争。历史上曾有多次因为接触动物引起的人类传染病大流行,并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3000年前人类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都有相关记录。天花流行迅猛,致死率极高,因而被称为“死神帮凶”,曾造成至少1亿人死亡,另外两亿人失明或留下后遗症——终生疤痕。而天花病毒是人们圈养的牛身上的牛痘病毒的变种。
  在1400年前,罗马帝国因鼠疫大流行造成人口死亡过半,从此一蹶不振。中世纪鼠疫多次在欧洲流行,人的死亡率达40%~60%,造成社会的极大恐慌和动乱。据估计,有史以来,全世界死于鼠源性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各次战争的人数。自公元520年至20世纪40年代,死于鼠疫流行的人数达1.5亿。
  
  动物与人共患新病有两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了30多种新的传染病,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几乎都来自动物。周勇研究员表示,动物与人共患的新疾病有两种,一种是全新的病毒,如前几年出现的SARS病毒,但更多的是第二种,也就是老病毒的新变种,比如禽流感早在100多年前就出现了,发展到现在至少有了十几个变种。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动物病原体侵袭人类并不鲜见。但进入现代社会后,我们却发现动物疾病侵袭人类的频率越来越高。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专家马克·伍尔豪斯指出,目前能够感染人类的已知病原体共有1407种,其中58%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来自动物。目前,170多种病原体正在“生成”或“再生”。根据过去25年来的记录,每年都会有一两种新生或是变种的病原体侵袭人类,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伍尔豪斯担忧地表示,如果这一趋势持续1000年,人类将很难抵御攻势猛烈的传染病,甚至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对付新病毒有了技术支持
  周勇研究员认为,动物疾病向人类传播数量增多、速度加快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人类需要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就需要有效地开发自然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足迹涉及的区域会越来越大,人类现在可以到太空、深海,接触到新病毒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多。即便是对自然界进行可持续开发,接触到野生生物的机会也比以前大得多,新生疾病的概率也就大得多。
  但是,周勇认为“人类会因为动物传染病而灭亡”的说法有些杞人忧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新病毒的威胁,但是人类对付新病毒也因此有了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一旦有新的病毒即将出现或者出现,全球的传染病研究机构都会想办法。在过去,天花可以肆虐几千年而人类束手无策,导致上亿人死亡。到了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就把新出现的SARS病毒控制住了。”周勇研究员乐观地表示。
  据《现代保健报》
  编辑:一迪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补中益气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色谱柱为ODS C18(4.6mm×250mm,20μm);流动相:乙腈-水(1:2);进样10μL;室温;流速:0.8
目的测定复方蒲芩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样品用7 0%乙醇超声处理,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色谱柱:Hypersil C18(5μm,200mm×4.6m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 3:0.2);流速
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的老年痴呆患者会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影响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我们就称之为中度老年痴呆。发展
18时最容易受孕  要想怀孕成功,!择下午5时至7时做爱,准没错!此时无论是精子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高峰,而且活动能力超强,也就是说,精子和卵子在此时最容易发生“恋情”。另外一个有力证据是,由于荷尔蒙的关系,下午3时至7时也是女性的排卵时间。研究人员甚至相信,这项发现对那些有生育问题的夫妻会有帮助。  专家提示:性生活的频率对于受孕是否成功也起着关键作用,育龄男人每两天进行一次性生活,其精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