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补课”是高考改革信用“透支”的结果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126051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新华社2月22日发布消息,辽宁、江西等地在寒假期间补课班异常“火热”,有的孩子在假期里一周要补6天的课,每日平均补课时间达6小时。在升学压力的迫使下,一些学校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组织集体补课,有的学校还借机收费。家长趋之如鹜,孩子咬牙坚持,学校“明禁实补”。
  看完这则消息,可能又有舆论要指责家长不理性、学校违规,然后有关部门又会再出“重拳”治理补课,但这样的指责和治理毫无用处。要知道,假期每周补课6天的新闻,发生在教育部颁布最严“禁补令”之后,有关学生补课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说教,也已经至少费了10年的口水了,再发“禁令”,再说干口水,又能对现实有什么改变呢?即便是100%禁止掉由校方出面(或者幕后)组织的补课,学生几乎把所有的假期时间花在补课上的情况,也很难有根本改观。
  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这样的疯狂补课还有一个背景,即2014年我国已经颁布高考改革实施意见。高考改革的一大价值就是让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即便很多省市尚未启动新高考改革,但基本可以肯定的事实是,目前的小学生、初中生将面对新高考方案。按理,如果新高考改革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小学生、初中生的家长们将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思维,转而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可为何家长们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不但对“禁补令”无动于衷,反而变本加厉呢?
  这是因为,通过高考改革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应试压力的“信用”已经“透支”了。在过去的10多年里,各地推进的高考改革每一次都宣称将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可是,每一次都以学生应试压力更大为“结果”。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学校办学不要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关注考试分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淡化考试、淡化分数,可是,到了高考录取阶段,学生能否考上完全由分数说了算。如果新高考改革相比以前的“改革措施”没有任何新意,家长们能相信这一轮的改革会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吗?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虽被称为是最大力度的高考改革,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然而,凭借“3+3”科目组合的高考总分录取这一简单事实,中小学老师及学生家长都看得懂。实质上就是文理不分科、外语考两次、语数外之外的其他科目可以自由选择组合等等这些,对学生家长来说都变为一点:想尽办法让3+3的分数更高。而且,上海、浙江已经实施的新高考方案明确告诉家长,未来的高考,语数外三门的比重很大,每门占150分,其他科目的分值降低,这意味着,高考变为语数外三门重要科目的争夺。曾有专家认为,高考科目减少,学生的负担会降低,可现实效果却恰恰相反,科目越少,学生的压力反而越大,因为一门科目没学好,就可能前功尽弃。
  这是教育部门在为学生减负时必须直面的现实。可以说,只要按高考科目总分录取的模式不变,在这一模式之下,不管怎样调整科目、进行科目搭配,都无法改变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格局。如果科目调整不当,还很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与此同时,在升学考试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以学生的高考分数作为唯一的录取依据(在高考改革方案中,虽提到还有综合素质评价,但这在录取中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对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提出不要关注分数,要关注素质的要求便行不通——你说你的,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而且,对于社会舆论给学生减负的呼声,不少家长也很反感:这不是鼓动学生不努力学习吗?不努力学习学生的出路在哪里?你愿意看到一名学生假期都在努力学习,还是混在社会吊儿郎当?
  该是到了挽回被过去高考改革“透支”信用的时候了。以笔者之见,我国高考改革要有实质性突破,必须以“招考分离”为基本原则,摆脱按高考总分录取这一录取模式,努力构建学校自主办学,考试社会评价,大学自主招生的教、招、考新格局,这才能让基础教育逐渐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才能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其他文献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师;改革创新;深入教材;营造氛围; 自主学习;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73—01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永远的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
期刊
【关键词】 留守儿童;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91—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园在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研究中,积极探索了与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园互动、指导“留守儿
期刊
“这道题我来讲解一下……”“等一下,你刚才讲的这道题我有不同的做法!”“我还是不明白,你能再讲一遍吗?”……记者走进山丹县城关小学五年级二班,看到同学们正五六个人一组,热烈地讨论着,热闹的氛围也感染了记者。  “我们正在讲解数学题目,学生先分组讨论,等会我再对大部分同学都不懂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这是我们实施生本教育的新常态。”正在上课的数学教师张晓云走过来告诉记者,“在生本教育中,把主要依靠教师的
期刊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形式;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105—01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形成教学方案。《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表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
期刊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指导;写景状物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106—01  学生作文,写景状物,表情达意,最大的毛病就是描绘得不形象,不具体,表达得不真切,不细致。其原因除驾驭语言的能力不够强之外,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会观察,胸中无被反映的对象,即俗语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鲁迅认为“如要创作,第一需
期刊
【关键词】 语文学习;激发兴趣;终身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108—01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30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点。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呢?依据自己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编写顺口溜、小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近期,成都多所公办学校校长从学校“裸辞”,进入民办学校任职。尽管公务员辞职、教师跳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名校长从公办学校跳槽到民办学校任职还是引发热议。因为在传统思维中,公办学校是铁打的营盘,公办学校校长是“铁的交椅”,当教师、校长应该首选公办学校,但是校长如果只是为了民办学校的高薪,恐怕也体现不出真正的教育追求。所以,受众应持平常心去看待此事。  (汤 勇)
期刊
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年高于95%,然而在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是学生随意离岗、不辞而别,甚至集体返校的怪现象,“流失率”同样很高。职校生从年龄上来讲,尚处于成长期,从思想、行为、知识等方面来讲还处在认知期。如果在岗前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前打上“预防针”,学生就业后的高流失现象必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学生的“免疫力”必定增强。  (王怀钦)
期刊
有媒体报道,寒假放假期间,沪上医院眼科门诊纷纷爆棚,都是“小四眼”。近视专家们纷纷忧虑,现在的孩子近视发展得太快,初中生600多度的高度近视大幅增加。有调查显示,上海市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目前已经达到30%至50%,到了高中阶段更是达到80%至90%,个别班级甚至“全军覆没”。专家指出,现在城市里移动终端的普及,让很多城里的孩子视距停留在30厘米的时间每天都超过2小时,这也是造成近视率高的主要问题。
期刊
眼下,新学期刚刚开始,多起教育热点事件的发生,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的出台,都在昭示着一个可喜的变化:无论是家长、学生、社会人士还是教育管理部门,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育人是美好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成功,不能只满足于学业层面,更应该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如此才能真正扭转当前教育发展中的不良倾向,解决现实问题,赢得更好未来。  (杨国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