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教育管理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应该落实到自我管理上。而自我管理还有没有可能再推进一步?答案是肯定的。
  自我管理需从哪里下手呢?事实上《大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说明。《大学》给我们开的次第是“内四圣”和“外四王”。哪内四圣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所以自我管理应从修身做起。修身从哪里做起?从格物致知做起。
  “格物”这两个字,多少年来人们都在争论,到底什么是格物?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格物就是分析事物的原理;还有一种说格物就是格杀欲望,给生命打隔板,把欲望的我和非欲望的我分开。我个人倾向于后者,从物质的认同超越到非物质的认同,那就是一层一层超越,物质认同上面有“身我、情我、德我、本我”。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格物,就没办法致知;做不到致知,那我们就很难做到诚意;诚意做不到,正其心就做不到。这叫格、致、诚、正,也叫“内四圣”,只有这“内四圣”做到了,我们才有可能做到“外四王”。哪外四王呢?“即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做自我管理,《大学》是很好的教材。那么《大学》八个纲目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格物,格除我们的欲望,而要格除欲望,在中国的心灵学教程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就是怎样从欲望层进行超越。我的体会是,要想格除欲望,就要给人们指出一条超越性的道路。
  我一直在想,中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如孔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弟子愿意一辈子跟着他?有人问颜回,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他说就是跟着老师,跟老师待在一块儿,都不愿意去出世。可见孔老夫子身上有一种魅力,值得三千弟子一生追随,这就是老师的光荣。
  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大家都知道,他的学生比孔老夫子的学生还要辛苦,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但一生追随乔达摩·悉达多王子。他也是一位义务教育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追随他呢?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要想格物,就要为受教的对象把人生的图纸讲清楚。当他知道,这个宇宙中还有宇宙飞船的时候,他开拖拉机时就会想,我哪一天开开宇宙飞船试试。所以为什么古人在教育的几个阶段里面讲,幼儿要养性,童蒙要养正,少年要养志。没有志,成年要养德很难,立志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格物,要想把低层次的欲望克服掉,就要让人们体会到高层次的快乐,有一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这道理。这就是说,要想格物,就要把受教的对象带到一个让他的想象力足以得到满足的生命地带,这很关键。
  那么格物这个功课,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实践呢?人的欲望无非来自六个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爱看好看的,爱听好听的,爱闻好闻的,爱吃好吃的,要满足触觉,甚至满足意识层面的快感。那么这六个感官,古人叫做六贼,为什么叫做六贼呢?因为他偷盗了我们的生命能量。所以过去在道家,他在修炼的时候,有一套功夫,什么功夫呢?他在看一个对象,但他又没看;他在听一个东西,他又没听。他有这一套功夫,什么意思呢?我在面缸里不出去。
  因为古人认为生命有三个最宝贵的能量层面,就是精、气、神。精足不思欲,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神是最高级的生命能量。一个人精足的时候没有欲望,他是一种非常享受的自我满足的生命状态。气足的时候他就不想吃饭了,你看过去有一些隐士,他一天就吃那么几粒枣,为什么呢?他不动欲望,他不走神。一个人不走神,维持生命需要的能量就很少很少。所以《黄帝内经》里面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当一个人待在面缸里不出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有病,精神内守,“恬淡虚无,真气存之”。
其他文献
老子思想内涵丰富,其“无为”思想旨在通过主体对道的复归与把握,实现在社会人生中“无为而无不为”的积极目标。“无为”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家庭教育中,许
女性艺术是朱自清散文抵达至美境界的重要途径,是他追求美和光明的重要载体.女性既是他表达美的喻体,也是他称赞的艺术本体,还是他透视自我、影射社会的载体.
薯条、炸鸡腿、冰淇淋……这些小朋友们爱吃的食物,或多或少有点“不健康”,如何让孩子吃上健康又对味口的食物,也是妈妈们一直以来很头痛的问题。  事实上,食材原料、烹饪方式、造型要求都会影响食物的健康与否。因此,我们需要在制作小朋友的食物时,适当改变烹饪方式,精选食材原料,从而将“垃圾食品”进行脱胎换骨,让它们既能够保持近似的口感,同时也保证健康。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3位妈妈的“家庭自制营养美食”
期刊
婚恋小说在欧阳子小说题材中具有相当的比例.欧阳子着重于表达婚姻、爱情生活中的两性情感世界.以刻画人物心理著称的欧阳子在其小说中以身体这一显性的叙事手段来传递其人物
从前有个商人,他养了一头驴,赶着驴走村串户做各种买卖。他有时贩卖布匹和珠子,有时贩卖水果和新鲜蔬菜。只要能赚钱的东西,他都卖。  有一天,他听说海边的盐很便宜,就想:“我何不将盐贩到山村,那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于是,他赶着驴去了海边。  盐果然很便宜,商人买了许多盐,驮在驴背上。回来的路上要经过一座狭窄的石桥,桥下有条很深的小溪流过。商人牵着驴,在滑溜的石桥上小心翼翼地走着,驴忽然滑倒,一下子掉
在当代审美文化视域中,面对多元化的人体艺术,为其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学理上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和形态划分,并对其价值进行科学定位,使大众从审美心理上认识接受这种颇有争议的
新时期建设“节约型社会”呼唤建设“节约型校园”.本文针对校园中存在的一些浪费现象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中华民族是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吸收了西域文明的唐文化、佛教文化,整合到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之中,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