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自董其昌明确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学说后,将青绿着色一路的山水画自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起,至后世一脉相承的画家划为北宗,将自王维开始的水墨渲淡的一脉山水画划为南宗,董其昌崇尚文人水墨画本身是有发扬水墨山水一脉的好处的,玄宰一家之言虽有偏颇之处但也并非否定青绿山水的艺术价值,这一点从他本人也画了一些青绿山水作品便可看出。董其昌的追随者清初四王也多做青绿山水,沈周、文徵明、仇英也有很多青绿山水作品存世。但是到了如今“南北宗论”过渡发酵之后“青绿山水”一词就似乎隐隐有些贬义的味道了。
一、“青绿山水”一词产生贬义的原因
青绿山水一词产生贬义的原因纷杂,概括成几点,首先是因为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如今经济水平和民众對购买画作装饰家庭的需求相对于之前都有明显的提升,而且民众普遍喜爱颜色艳丽,寓意吉祥的作品,但是对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分辨力不强。一些商人抓住消费者的这一消费特点,组织绘画从业者以生产线的方式绘制了很多艳俗的中国画作品,其中牡丹及所谓带有风水讲究的青绿山水画大量涌入市场,并且博得了老百姓的喜爱,将民众的审美取向引导至错误的方向。在全国各地的文化街都可以看到这类的绘画作品,这类商品画毫无艺术价值可言却由于基数之大渐渐这种商品画便成了青绿山水的代名词,将民众的思想固化,认为这便是中国画了。一些专业院校的学生为了维持生计接到的订单也多为此类作品,同时也长时间没有去接触优秀的传统中国画作品,对颜色的审美下降,导致重彩风格的中国画作品在各大美院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毕业展很少出现优秀的作品。长期的恶性循环再加之一些老师的错误引导,导致在学生阶段时大部分中国画的学生偏执的认为有颜色的作品既为俗品。其次,现在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文人画家”因绘画技巧不足只能控制单一墨色,也没有能力再去技法和风格上精进,便鼓吹自己的作品是所谓文人画,不屑于去雕饰细节及颜色,同时贬低绘制细密或带有颜色的绘画作品。一般有此言辞的绘画从业者并不知何为文人画,文人画实则是古代文人闲时娱乐消遣之事,并不以此为业更不以此为生。同时优秀的文人画家用墨之精妙可达墨分五色的境界,又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将书法笔法融入绘画,追求情到意到的绘画境界,简笔作画也是建立在对物象形了解细致入微的基础上为之。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真正文人追求的绘画境界并不能成为三流画家作品拙劣的遮羞布。最后,也有一些刚入学的美术专业学生辨识能力较弱,不愿去自己深入了解中国画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受到偏激说法的影响便跟风去了。
二、作品风格技法只是表现手段并不能决定作品的雅与俗
绘画的风格是丰富的,仅山水画便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小青绿山水、浅绛山水诸多风格技法,在作品的细密程度上还分粗笔山水和细笔山水。哪种技法更能符合一张画的构思,更能表现所绘场景的气氛,便取之为我所用。丰富的技法应该为增加作品丰富性及更好的表达画家思想服务,而不是限制绘画的条条框框,更不是界定雅与俗的标准。拥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气魄,接受世界的多元性及丰富性,在思想上解决偏激、狭隘的问题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况且诸多风格只是绘画的表象,从古至今各个风格皆有优秀的传世作品,面貌虽不同但内在道理却是一致的,透过表象窥其本质才不会去纠结到底哪种风格格调高这种肤浅的问题。
三、作品的雅与俗决定于艺术家本身修养的高低
历史上享大成就的画家往往精通多种风格和技法,比如元朝画家赵孟頫,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粗笔和细笔的优秀作品皆有多张存世。比如细笔设色有人物鞍马画《浴马图》、山水画《鹊华秋色》,粗笔水墨画有《枯木竹石图》。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同样也有粗沈、细沈之分,水墨和设色的优秀作品更是存世颇多。从这两位历史上的绘画大家身上就可以看出,风格并不能决定一张画的格调,决定一张画格调高低的往往是画家本人。画家本身修养高、技巧精熟,作品不论以何手段绘制都可画出优秀的作品。
古人对书画的评判标准从来都不是以哪家技法或面貌定高低的,古人无不是从绘画深层规律性的层面考虑问题,谢赫“六法论”对我们现在判断一张画的好坏及对自身绘画程度的要求上依然具有很大的意义。并不是说学习某种风格的作品不管画的有多差都是好作品,也不是运用某种技法绘画就一定不好。技法和风格都是手段,通过作品表达作者心境和意境才是目的,业内优秀的画家都是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及绘画技巧,不断弥补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绘画路子。在校学生也应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增强自身的判断能力,从而不被歪理学说所蛊惑。画家被绘画作品的表象障碍住就很难在用客观的思维对待问题了,作品也将再难进步。
作者简介:
杨泽瀚(1993.5—),男,汉族,籍贯:河北邯郸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现代山水画研究。
自董其昌明确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学说后,将青绿着色一路的山水画自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起,至后世一脉相承的画家划为北宗,将自王维开始的水墨渲淡的一脉山水画划为南宗,董其昌崇尚文人水墨画本身是有发扬水墨山水一脉的好处的,玄宰一家之言虽有偏颇之处但也并非否定青绿山水的艺术价值,这一点从他本人也画了一些青绿山水作品便可看出。董其昌的追随者清初四王也多做青绿山水,沈周、文徵明、仇英也有很多青绿山水作品存世。但是到了如今“南北宗论”过渡发酵之后“青绿山水”一词就似乎隐隐有些贬义的味道了。
一、“青绿山水”一词产生贬义的原因
青绿山水一词产生贬义的原因纷杂,概括成几点,首先是因为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如今经济水平和民众對购买画作装饰家庭的需求相对于之前都有明显的提升,而且民众普遍喜爱颜色艳丽,寓意吉祥的作品,但是对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分辨力不强。一些商人抓住消费者的这一消费特点,组织绘画从业者以生产线的方式绘制了很多艳俗的中国画作品,其中牡丹及所谓带有风水讲究的青绿山水画大量涌入市场,并且博得了老百姓的喜爱,将民众的审美取向引导至错误的方向。在全国各地的文化街都可以看到这类的绘画作品,这类商品画毫无艺术价值可言却由于基数之大渐渐这种商品画便成了青绿山水的代名词,将民众的思想固化,认为这便是中国画了。一些专业院校的学生为了维持生计接到的订单也多为此类作品,同时也长时间没有去接触优秀的传统中国画作品,对颜色的审美下降,导致重彩风格的中国画作品在各大美院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毕业展很少出现优秀的作品。长期的恶性循环再加之一些老师的错误引导,导致在学生阶段时大部分中国画的学生偏执的认为有颜色的作品既为俗品。其次,现在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文人画家”因绘画技巧不足只能控制单一墨色,也没有能力再去技法和风格上精进,便鼓吹自己的作品是所谓文人画,不屑于去雕饰细节及颜色,同时贬低绘制细密或带有颜色的绘画作品。一般有此言辞的绘画从业者并不知何为文人画,文人画实则是古代文人闲时娱乐消遣之事,并不以此为业更不以此为生。同时优秀的文人画家用墨之精妙可达墨分五色的境界,又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将书法笔法融入绘画,追求情到意到的绘画境界,简笔作画也是建立在对物象形了解细致入微的基础上为之。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真正文人追求的绘画境界并不能成为三流画家作品拙劣的遮羞布。最后,也有一些刚入学的美术专业学生辨识能力较弱,不愿去自己深入了解中国画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受到偏激说法的影响便跟风去了。
二、作品风格技法只是表现手段并不能决定作品的雅与俗
绘画的风格是丰富的,仅山水画便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小青绿山水、浅绛山水诸多风格技法,在作品的细密程度上还分粗笔山水和细笔山水。哪种技法更能符合一张画的构思,更能表现所绘场景的气氛,便取之为我所用。丰富的技法应该为增加作品丰富性及更好的表达画家思想服务,而不是限制绘画的条条框框,更不是界定雅与俗的标准。拥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气魄,接受世界的多元性及丰富性,在思想上解决偏激、狭隘的问题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况且诸多风格只是绘画的表象,从古至今各个风格皆有优秀的传世作品,面貌虽不同但内在道理却是一致的,透过表象窥其本质才不会去纠结到底哪种风格格调高这种肤浅的问题。
三、作品的雅与俗决定于艺术家本身修养的高低
历史上享大成就的画家往往精通多种风格和技法,比如元朝画家赵孟頫,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粗笔和细笔的优秀作品皆有多张存世。比如细笔设色有人物鞍马画《浴马图》、山水画《鹊华秋色》,粗笔水墨画有《枯木竹石图》。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同样也有粗沈、细沈之分,水墨和设色的优秀作品更是存世颇多。从这两位历史上的绘画大家身上就可以看出,风格并不能决定一张画的格调,决定一张画格调高低的往往是画家本人。画家本身修养高、技巧精熟,作品不论以何手段绘制都可画出优秀的作品。
古人对书画的评判标准从来都不是以哪家技法或面貌定高低的,古人无不是从绘画深层规律性的层面考虑问题,谢赫“六法论”对我们现在判断一张画的好坏及对自身绘画程度的要求上依然具有很大的意义。并不是说学习某种风格的作品不管画的有多差都是好作品,也不是运用某种技法绘画就一定不好。技法和风格都是手段,通过作品表达作者心境和意境才是目的,业内优秀的画家都是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及绘画技巧,不断弥补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绘画路子。在校学生也应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增强自身的判断能力,从而不被歪理学说所蛊惑。画家被绘画作品的表象障碍住就很难在用客观的思维对待问题了,作品也将再难进步。
作者简介:
杨泽瀚(1993.5—),男,汉族,籍贯:河北邯郸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现代山水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