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绿山水的雅与俗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自董其昌明确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学说后,将青绿着色一路的山水画自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起,至后世一脉相承的画家划为北宗,将自王维开始的水墨渲淡的一脉山水画划为南宗,董其昌崇尚文人水墨画本身是有发扬水墨山水一脉的好处的,玄宰一家之言虽有偏颇之处但也并非否定青绿山水的艺术价值,这一点从他本人也画了一些青绿山水作品便可看出。董其昌的追随者清初四王也多做青绿山水,沈周、文徵明、仇英也有很多青绿山水作品存世。但是到了如今“南北宗论”过渡发酵之后“青绿山水”一词就似乎隐隐有些贬义的味道了。
  一、“青绿山水”一词产生贬义的原因
  青绿山水一词产生贬义的原因纷杂,概括成几点,首先是因为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如今经济水平和民众對购买画作装饰家庭的需求相对于之前都有明显的提升,而且民众普遍喜爱颜色艳丽,寓意吉祥的作品,但是对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分辨力不强。一些商人抓住消费者的这一消费特点,组织绘画从业者以生产线的方式绘制了很多艳俗的中国画作品,其中牡丹及所谓带有风水讲究的青绿山水画大量涌入市场,并且博得了老百姓的喜爱,将民众的审美取向引导至错误的方向。在全国各地的文化街都可以看到这类的绘画作品,这类商品画毫无艺术价值可言却由于基数之大渐渐这种商品画便成了青绿山水的代名词,将民众的思想固化,认为这便是中国画了。一些专业院校的学生为了维持生计接到的订单也多为此类作品,同时也长时间没有去接触优秀的传统中国画作品,对颜色的审美下降,导致重彩风格的中国画作品在各大美院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毕业展很少出现优秀的作品。长期的恶性循环再加之一些老师的错误引导,导致在学生阶段时大部分中国画的学生偏执的认为有颜色的作品既为俗品。其次,现在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文人画家”因绘画技巧不足只能控制单一墨色,也没有能力再去技法和风格上精进,便鼓吹自己的作品是所谓文人画,不屑于去雕饰细节及颜色,同时贬低绘制细密或带有颜色的绘画作品。一般有此言辞的绘画从业者并不知何为文人画,文人画实则是古代文人闲时娱乐消遣之事,并不以此为业更不以此为生。同时优秀的文人画家用墨之精妙可达墨分五色的境界,又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将书法笔法融入绘画,追求情到意到的绘画境界,简笔作画也是建立在对物象形了解细致入微的基础上为之。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真正文人追求的绘画境界并不能成为三流画家作品拙劣的遮羞布。最后,也有一些刚入学的美术专业学生辨识能力较弱,不愿去自己深入了解中国画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受到偏激说法的影响便跟风去了。
  二、作品风格技法只是表现手段并不能决定作品的雅与俗
  绘画的风格是丰富的,仅山水画便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小青绿山水、浅绛山水诸多风格技法,在作品的细密程度上还分粗笔山水和细笔山水。哪种技法更能符合一张画的构思,更能表现所绘场景的气氛,便取之为我所用。丰富的技法应该为增加作品丰富性及更好的表达画家思想服务,而不是限制绘画的条条框框,更不是界定雅与俗的标准。拥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气魄,接受世界的多元性及丰富性,在思想上解决偏激、狭隘的问题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况且诸多风格只是绘画的表象,从古至今各个风格皆有优秀的传世作品,面貌虽不同但内在道理却是一致的,透过表象窥其本质才不会去纠结到底哪种风格格调高这种肤浅的问题。
  三、作品的雅与俗决定于艺术家本身修养的高低
  历史上享大成就的画家往往精通多种风格和技法,比如元朝画家赵孟頫,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粗笔和细笔的优秀作品皆有多张存世。比如细笔设色有人物鞍马画《浴马图》、山水画《鹊华秋色》,粗笔水墨画有《枯木竹石图》。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同样也有粗沈、细沈之分,水墨和设色的优秀作品更是存世颇多。从这两位历史上的绘画大家身上就可以看出,风格并不能决定一张画的格调,决定一张画格调高低的往往是画家本人。画家本身修养高、技巧精熟,作品不论以何手段绘制都可画出优秀的作品。
  古人对书画的评判标准从来都不是以哪家技法或面貌定高低的,古人无不是从绘画深层规律性的层面考虑问题,谢赫“六法论”对我们现在判断一张画的好坏及对自身绘画程度的要求上依然具有很大的意义。并不是说学习某种风格的作品不管画的有多差都是好作品,也不是运用某种技法绘画就一定不好。技法和风格都是手段,通过作品表达作者心境和意境才是目的,业内优秀的画家都是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及绘画技巧,不断弥补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绘画路子。在校学生也应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增强自身的判断能力,从而不被歪理学说所蛊惑。画家被绘画作品的表象障碍住就很难在用客观的思维对待问题了,作品也将再难进步。
  作者简介:
  杨泽瀚(1993.5—),男,汉族,籍贯:河北邯郸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现代山水画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踏青的风日》一文最初发表于1987年《人民日报》(海外版),近年被当作很多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材料。对于文章的主旨,试卷给出的答案多是亲近自然,感悟生命方面,教师的讲解也仅限于此。但通过读者对文章的仔细品读,发现除了这一主旨外,这篇散文背后所提出的生命本源问题更值得探究。  关键词:踏青;自然;城市文明;生命本源  《踏青的风日》是一篇情文并茂,且充满哲理的优美散文,被当作很多现代文阅读试题的
期刊
摘要:自“丝绸之路”打开了中西方的贸易之路,随着丝绸.造纸术的传播,茶叶也开始从中国涌入西方。经过西方茶人的发扬,形成了獨特的开放式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传统和西方茶文化的礼仪形式,使中西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描述与探究,旨在找出中西茶文化的异同,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茶文化;异同  一、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
期刊
摘要:小说《归宗》讲述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通过叙述主人公贺文江从被宗族除名到回归宗族的过程,将一段尘封的民国往事带回现实民众的视野之中。历史叙事、传奇故事与现实主义手法的融合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凭借着在历史叙事中对传奇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对民族英雄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历史叙事;传奇人物;民族英雄观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小说《归宗》就讲述了一个浪子的漫漫“回家路”,
期刊
摘要:在我国中学的教学中,对各类特长生的招生与培养愈来愈成为重点内容,其中田径短跑特长生的培养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力量训练一般是短跑运动训练的基础内容,它能够很好的提升爆发力和速度,尤其是核心区力量的锻炼对提高弹跳力以及加强身体平衡能力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再加上爆发力训练理论的逐渐成熟,许多中学在短跑特长生的教学中慢慢将爆发力训练与传统训练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更好的训练计划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断进步与发展而积累的产物,它是人类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状态,在传承中遇到了诸多阻碍,通过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的潮流和趋势,本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意义,探究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得到更好的传承。  
期刊
摘要:管风琴在欧洲乐器中占有统治地位,亨德尔和巴赫属于同一年代的管风琴演奏天才,都是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都是德国的作曲家,被称为巴洛克双雄,对后世音乐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同为巴洛克时代的双子星,姿态却大不相同。巴赫由于长期在教堂供职,因工作需要写了不少各种体裁的管风琴乐曲,例如协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和众赞前奏曲等等,而亨德尔则独沽一味,只有协奏曲这一种体裁。由此观看,两个同等级别的天才在管风
期刊
摘要:语言从我们生命和意识的一开始,就一直围绕和伴随着我们,它是我们思想、感情、想像和知觉的精神空气。古代诗学语言观在本体论各异的儒、道、佛禅语言观背景理论中展开,这三种语言观分别探讨了语言与伦理、语言与宇宙本体、语言与自我心性的关系,对古代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诗学语言观有着潜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逻辑结构,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工具性的语言功能论、悖论性的语言特征论和体验性的语言本质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阿恩海姆在视知觉理论中提到张力,强调这种力可使艺术作品呈现出动感,并详细分析了产生张力的各种因素。虽然阿恩海姆举例论证张力多用西方艺术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艺术书法作品中的书势与张力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张力;书势;阿恩海姆;中国书法  一、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张力的运动表现形式  在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阿恩海姆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对张力有大量描述,“没有一幅画和一座雕像能
期刊
摘要:元代是墨竹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与文人士大夫的介入密不可分。当时的社会被蒙古族所统治,汉族人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方面,都受到了极其不公平的对待。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便以竹入画,借此来抒发其清拔孤傲的思想情趣。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一种标本、尺度、基本功。元代赵孟頫曾说过:“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它一语道
期刊
摘要:陶瓷是我国中华文明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伴随科学技术时代的发展,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也在日益更新,也必须在时代发展下,迎合新潮流,发展自我的表现手法。与此同时,陶瓷雕塑作品在创作初衷也是创作者对某种情愫和意义的表达,因此表现手法也是一个创作者的作品风格体现和艺术形式的展示。本文针对陶瓷雕塑现今表现手法做出几点个人阐述和分析,结合时代发展,对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的发展进行剖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