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子信息产业也变得格外的发达。这就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来适应市场不断拓展的需求,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满足不了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日益壮大的电子信息工程。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184-02
我国在经历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已逐步走向科技创新的新模式,而电子信息工程正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电子信息工程以其快速的创新优势占据了科技创新的大部分份额。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电子信息控制以及处理的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电子设备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这些方面都紧密关系到现代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当电脑、智能手机、车载导航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和电子信息技术已息息相关了。正因为这种关系电子信息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变得稀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适应不了现代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的变化,只有建立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缓解当前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将从构建新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意义、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来综合研究分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 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已不再适用现代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几乎涉及现代各大行业。为了适应对于电子信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的需求,不少高校都已开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些高校刚刚起步,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相对缺乏,虽然培养了不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工程行业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手机、电视、电脑等,这些东西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电子信息工程行业涉及非常全面,基本上占据了电子行业的全部份额。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不具备创新型能力,这样使得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现今社会中没有过多的创新精神,而是机械的沿用以往的技术。但是电子信息行业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有一项新的电子信息技术诞生,所以沿用旧技术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胡锦涛同志曾说过,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而且人才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解决了社会上对于这类人才的稀缺情况,而且也落实了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只有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变得日益成熟,并适应未来更具创新的电子信息工程。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业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是为其所对口的职业培养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首先是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其次是具备多种电子信息技术的操纵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术和创新能力。其培养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的研发生产、调试维护、技改以及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人才。
2.1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紧密联系专家,依照社会上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要求来制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要使课程符合社会实情,并且按照社会的发展来及时修改课程教材,保证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有用之才。关于人才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人文素质方面,要使得其有基本的职业素质;(2)基础能力方面,要对其进行关于电子信息有关的课程教学;(3)岗位能力方面,要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解决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技术问题;(4)拓展能力方面,即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拥有对电子信息方面的创新精神,能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提出新的技术创新。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学习,可以使得参与培养的学员能具有解决并维护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技术问题,并且能够利用综合知识在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研究出新的技术。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撰写
对于人才培养的教材要与时俱进,不要持续沿用老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应该由各专家学者根据最新的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发展近况来综合编写,要符合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要求,要突出教材的实用性以及职业需要。在新教材的编写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社会需求,还要分析教材编写的任务、课程的结构,最后确定教材的设计标准。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以及中期的分析论证,新教材要紧密联系实际并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新技术提出新的展望,要做到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3 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团队建设
对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教师,所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聘请优秀的教师。而且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和企业合作,做到学习期间能够挂职锻炼,最好能够出国留学或者在高校实验室进修,这样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锻炼。在选择优秀教学团队时要培养专业带头人,即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的具有前沿知识并且创新精神强、经验丰富的学生挑选出来予以重点培养,例如安排长时间实习锻炼以及高等教育机构见习或者留学培训,这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同时,还要将优秀教师派送到各高校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培训,只有拥有好的教师才能将学生教育的更好。
2.4 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本来就是适应社会对电子设备的高需求,所以培养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要紧密联系企业。在企业的建设中要形成电子信息技术的特色,即做成校企合作的基地。学校要有自己的研究仪器并能做相关研究,而企业则是利用其优良的设备以及充足的经费来使得学生更好地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新技术研究,企业又将新技术开发成为新产品,这样便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是将电子信息技术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相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平台主要是学校及企业,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做实践,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技术运用于实践中,不仅可以完善新技术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更新更加迅速。
3.1 校企合作
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商富士康科技集团与不少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都有合作关系,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将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市场竞争力,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其动手操作能力,无疑使得学生更加优秀。
3.2 强化学习,提高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要完成基本型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及替岗实训。首先学校要通过基本型实训来锻炼学生正规正确的操作方式以及培养严谨的研究态度,完成基本型实习之后要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即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来模拟现实工作实景,最后让学生去企业顶替工人来实际学习,即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产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行业是一门朝阳产业,建立一个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及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东红,何利娟.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福建电脑,2012(05).
[2] 王皑.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流程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
[3] 韩建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4] 陈鸿吉.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5] 董慧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184-02
我国在经历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已逐步走向科技创新的新模式,而电子信息工程正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电子信息工程以其快速的创新优势占据了科技创新的大部分份额。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电子信息控制以及处理的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电子设备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这些方面都紧密关系到现代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当电脑、智能手机、车载导航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和电子信息技术已息息相关了。正因为这种关系电子信息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变得稀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适应不了现代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的变化,只有建立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缓解当前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将从构建新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意义、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来综合研究分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 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已不再适用现代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几乎涉及现代各大行业。为了适应对于电子信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的需求,不少高校都已开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些高校刚刚起步,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相对缺乏,虽然培养了不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工程行业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手机、电视、电脑等,这些东西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电子信息工程行业涉及非常全面,基本上占据了电子行业的全部份额。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不具备创新型能力,这样使得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现今社会中没有过多的创新精神,而是机械的沿用以往的技术。但是电子信息行业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有一项新的电子信息技术诞生,所以沿用旧技术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胡锦涛同志曾说过,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而且人才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解决了社会上对于这类人才的稀缺情况,而且也落实了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只有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变得日益成熟,并适应未来更具创新的电子信息工程。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业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是为其所对口的职业培养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首先是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其次是具备多种电子信息技术的操纵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术和创新能力。其培养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的研发生产、调试维护、技改以及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人才。
2.1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紧密联系专家,依照社会上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要求来制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要使课程符合社会实情,并且按照社会的发展来及时修改课程教材,保证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有用之才。关于人才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人文素质方面,要使得其有基本的职业素质;(2)基础能力方面,要对其进行关于电子信息有关的课程教学;(3)岗位能力方面,要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解决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技术问题;(4)拓展能力方面,即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拥有对电子信息方面的创新精神,能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提出新的技术创新。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学习,可以使得参与培养的学员能具有解决并维护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技术问题,并且能够利用综合知识在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研究出新的技术。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撰写
对于人才培养的教材要与时俱进,不要持续沿用老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应该由各专家学者根据最新的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发展近况来综合编写,要符合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要求,要突出教材的实用性以及职业需要。在新教材的编写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社会需求,还要分析教材编写的任务、课程的结构,最后确定教材的设计标准。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以及中期的分析论证,新教材要紧密联系实际并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新技术提出新的展望,要做到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3 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团队建设
对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教师,所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聘请优秀的教师。而且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和企业合作,做到学习期间能够挂职锻炼,最好能够出国留学或者在高校实验室进修,这样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锻炼。在选择优秀教学团队时要培养专业带头人,即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的具有前沿知识并且创新精神强、经验丰富的学生挑选出来予以重点培养,例如安排长时间实习锻炼以及高等教育机构见习或者留学培训,这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同时,还要将优秀教师派送到各高校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培训,只有拥有好的教师才能将学生教育的更好。
2.4 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本来就是适应社会对电子设备的高需求,所以培养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要紧密联系企业。在企业的建设中要形成电子信息技术的特色,即做成校企合作的基地。学校要有自己的研究仪器并能做相关研究,而企业则是利用其优良的设备以及充足的经费来使得学生更好地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新技术研究,企业又将新技术开发成为新产品,这样便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是将电子信息技术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相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平台主要是学校及企业,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做实践,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技术运用于实践中,不仅可以完善新技术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更新更加迅速。
3.1 校企合作
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商富士康科技集团与不少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都有合作关系,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将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市场竞争力,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其动手操作能力,无疑使得学生更加优秀。
3.2 强化学习,提高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要完成基本型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及替岗实训。首先学校要通过基本型实训来锻炼学生正规正确的操作方式以及培养严谨的研究态度,完成基本型实习之后要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即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来模拟现实工作实景,最后让学生去企业顶替工人来实际学习,即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产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行业是一门朝阳产业,建立一个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及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东红,何利娟.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福建电脑,2012(05).
[2] 王皑.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流程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
[3] 韩建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4] 陈鸿吉.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5] 董慧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