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飞机组准备是否充分对于民用飞机能否实现成功首飞有着重要影响,需尽早确定首飞机组具体人选,以便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在首飞准备阶段,首飞机组需重点开展首飞技术准备和首飞特情处置准备,具体包括系统理论培训、技术交底、座舱实习、基础能力培训、特情处置预案编制和特情处置专项训练等。在试验试飞阶段,首飞机组需尽最大可能发现飞机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首飞前集中暴露飞机的潜在问题,从而提高首飞安全性。
关键词:民用飞机 首飞机组 准备 特情 试验 试飞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b)-0016-02
民用飞机的新机首飞是新研制机型的第一次升空飞行,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潜在风险。为了减少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首飞机组的准备是否充分对首飞能否成功有着重大影响。
1 首飞机组确定
首飞机组,顾名思义就是执行新机首飞的试飞机组。在民机首飞时一般包含2~3名试飞员,并按照新机等级不同而包含不同数量的试飞工程师。一般宽体客机包含3~4名试飞工程师,窄体客机包含2~3名试飞工程师,支线客机包含1名试飞工程师。部分国内外民机的首飞机组成员组成情况如表1所示。
通常,需要尽早确定首飞机组具体成员,以便早期就介入新机的研发过程,对一些技术决策进行把关和评估。例如B787飞机项目的首飞机组在首飞4年前就已经确定,并全程参与后续B787项目的相关研发工作。在首飞机组尚未最终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先确定首飞机组候选人,让候选人参与到型号研发过程中,并重点关注飞机飞行手册(AFM)编制、机组告警系统评估和飞控控制律评估等工作。通过参与这些型号研发工作,一方面可以有力地推进新机型号研制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全面提高候选人对新机的熟悉程度,为首飞做好技术储备。
在最终确定首飞机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候选人对新 机的熟悉程度、试飞技术、以往的试飞经历,以及心理素质和思想状态等因素。
2 首飞机组首飞准备工作
在首飞机组确定以后,需着重开展首飞技术准备和特情处置等首飞准备工作。
2.1 首飞技术准备
在首飞技术准备方面,需要开展新机系统理论培训、技术交底、座舱实习等内容,同时开展烟雾撤离、应急离机、生存培训、机组资源管理等基础能力培训,并积极组织首飞机组与国内外其他型号首飞机组的咨询交流活动,以使首飞机组从技术和心理方面做好充足准备。
在首飞机组成立初期,可按需开展多轮反复的系统理论培训。随着型号的开展,相关地面试验的完成,飞机的实际功能状态会不断变化,需要定期安排设计人员与首飞机组的技术交底活动,以帮助首飞机组第一时间了解飞机当前的构型功能状态。同时,根据首飞机组需求,可以开展例如烟雾撤离、应急离机、生存培训、机组资源管理等在内的基础能力培训,以巩固机组的基础能力素质,为后续飞行做好准备。
新机一般会采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对于在技术上有较大革新的机型,在首飞准备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注意点。例如针对电传侧杆飞机,国内相关的试飞经验较少,可以借助国际试飞机构资源进行专项培训,以迅速提高首飞机组电传侧杆试飞的技术和经验。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首飞机组的交流,可以全面了解各不同飞机主制造商针对各自首飞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通过互相比较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机组按需采纳补充,以提高首飞准备工作的完整性。
2.2 首飞特情处置
首飞机组首飞准备工作中的一个核心工作就是首飞特情处置,包括首飞特情处置预案编制和首飞特情处置训练两部分。
AFM包含了应急程序和非正常程序,提供了大部分特情及处置方法,但是针对首飞这种高风险试飞科目,往往有很多特情并没有包含在AFM中,例如:高速滑行期间意外起飞、双发失效、应急返场等,都需要根据实际的首飞机场和首飞空域特点进行专门制定。因此,在首飞执行前,首飞机组需要针对首飞飞行任务内容、飞机实际功能状态、首飞机场和空域、已知故障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编制首飞特情处置预案,以作为对AFM的补充。在进行首飞特情处置预案编制时,可以按照试验阶段不同,分为地面滑行阶段和空中飞行阶段两部分。空中飞行阶段又根据紧急程序不同,可以分为立即返场/着陆、操纵检查后返场、继续执行任务三类。
在完成首飞特情处置预案编制后,首飞机组需开展首飞特情处置专项训练,训练内容包括AFM的部分应急和非正常程序,以及首飞特情处置预案的部分内容。在制定训练计划时,需综合考虑AFM和特情处置预案具体内容、前期控制律试验情况和首飞风险评估单的风险降低措施,并根据新机工程模拟器、铁鸟试验台、航电试验台和其他相似机型模拟机等训练平台特点,合理规划具体训练科目和对应训练平台。在工程模拟器上主要侧重操稳特性、控制律相关科目训练;在铁鸟试验台上主要进行液压系统失效、飞控系统失效等故障情况特情训练;在航电试验台上集成系统相对较多,主要侧重于AFM程序等方面的训练;在其他相似模拟机上地面模型真实度较高、空域范围可视性好,主要侧重于滑行试验和首飞剖面的训练。
每次训练完成后,对当天的训练情况进行讲评和总结,形成相关报告并由首飞机组签字归档,以方便后续查阅总结。
3 首飞机组试验试飞工作
在型号项目进入地面滑行试验期间,首飞机组需要登机执行所有的地面滑行试验,这是集中暴露新机存在问题的重要时间段。在每一次滑行结束后,首飞机组需要对滑行试验过程中飞机的整体响应,尤其是刹车系统、起落架系统工作状态,以及各系统的耦合工作情况进行评述。此时,首飞机组的核心工作就是尽最大可能发现飞机存在的各种问题。机组滑行期间提出的问题需要专人负责进行管理,每天对问题处理情况进行更新,并将达到关闭状态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机组进行确认。同时,所有问题的关闭均需得到机组认可。
进入低速滑行到完成所有高速滑行任务,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这段时间内机组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滑行试验和问题处理情况方面,因此在高滑之后首飛之前,机组可以再对典型的特情进行加强性训练,以巩固前期训练成果,以进一步回顾首飞特情及相应的处置程序,为首飞做好最后的准备。
高速滑行结束到首飞实施之间有可能会隔一段时间,如果时间超过一周,则可以在首飞实施前一两天开展一次适应性滑行任务,具体任务内容按照首飞机组需求进行安排,但不超过前期已完成的滑行试验点。适应性滑行的目的一方面是在首飞前最后一次全面检查飞机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当作首飞前的一次演练,让首飞机组,场务、机务等保障人员提前进入首飞状态。
4 结语
首飞机组是新机研制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团队,首飞机组是否准备充分对于最终的首飞安全有着直接影响。需要尽快确定首飞机组具体成员,以便更早地介入型号研制过程,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型号研制的细节,增进机组对飞机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机组角度提出决策建议,推进型号快速发展。在首飞机组确定以后,需要综合考虑首飞机组需求和新机特点,全面开展首飞准备工作,包括飞机系统理论培训、技术交底、座舱实习、基础能力培训等首飞技术准备工作,以及首飞特情处置预案梳理编制、首飞特情处置训练等工作,从技术、心理方面为执行首飞任务做好坚实准备。
在进入地面滑行阶段,首飞机组需要从飞机整机角度出发,着重考察刹车、起落架系统工作状态,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首飞机组是信息流转的核心,现场的重要信息、问题处理状态最终都需反馈至首飞机组,以便机组根据最新飞机构型状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越梅.论民用飞机首飞[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8,23(1):31-34.
[2] 罗荣怀.被珍藏的集体记忆—ARJ21——700飞机首飞札记 [J].大飞机,2013,2(2):70-75.
[3] 黄建国.新飞机的首飞[J].大飞机,2017,6(1):76-77.
关键词:民用飞机 首飞机组 准备 特情 试验 试飞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b)-0016-02
民用飞机的新机首飞是新研制机型的第一次升空飞行,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潜在风险。为了减少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首飞机组的准备是否充分对首飞能否成功有着重大影响。
1 首飞机组确定
首飞机组,顾名思义就是执行新机首飞的试飞机组。在民机首飞时一般包含2~3名试飞员,并按照新机等级不同而包含不同数量的试飞工程师。一般宽体客机包含3~4名试飞工程师,窄体客机包含2~3名试飞工程师,支线客机包含1名试飞工程师。部分国内外民机的首飞机组成员组成情况如表1所示。
通常,需要尽早确定首飞机组具体成员,以便早期就介入新机的研发过程,对一些技术决策进行把关和评估。例如B787飞机项目的首飞机组在首飞4年前就已经确定,并全程参与后续B787项目的相关研发工作。在首飞机组尚未最终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先确定首飞机组候选人,让候选人参与到型号研发过程中,并重点关注飞机飞行手册(AFM)编制、机组告警系统评估和飞控控制律评估等工作。通过参与这些型号研发工作,一方面可以有力地推进新机型号研制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全面提高候选人对新机的熟悉程度,为首飞做好技术储备。
在最终确定首飞机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候选人对新 机的熟悉程度、试飞技术、以往的试飞经历,以及心理素质和思想状态等因素。
2 首飞机组首飞准备工作
在首飞机组确定以后,需着重开展首飞技术准备和特情处置等首飞准备工作。
2.1 首飞技术准备
在首飞技术准备方面,需要开展新机系统理论培训、技术交底、座舱实习等内容,同时开展烟雾撤离、应急离机、生存培训、机组资源管理等基础能力培训,并积极组织首飞机组与国内外其他型号首飞机组的咨询交流活动,以使首飞机组从技术和心理方面做好充足准备。
在首飞机组成立初期,可按需开展多轮反复的系统理论培训。随着型号的开展,相关地面试验的完成,飞机的实际功能状态会不断变化,需要定期安排设计人员与首飞机组的技术交底活动,以帮助首飞机组第一时间了解飞机当前的构型功能状态。同时,根据首飞机组需求,可以开展例如烟雾撤离、应急离机、生存培训、机组资源管理等在内的基础能力培训,以巩固机组的基础能力素质,为后续飞行做好准备。
新机一般会采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对于在技术上有较大革新的机型,在首飞准备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注意点。例如针对电传侧杆飞机,国内相关的试飞经验较少,可以借助国际试飞机构资源进行专项培训,以迅速提高首飞机组电传侧杆试飞的技术和经验。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首飞机组的交流,可以全面了解各不同飞机主制造商针对各自首飞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通过互相比较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机组按需采纳补充,以提高首飞准备工作的完整性。
2.2 首飞特情处置
首飞机组首飞准备工作中的一个核心工作就是首飞特情处置,包括首飞特情处置预案编制和首飞特情处置训练两部分。
AFM包含了应急程序和非正常程序,提供了大部分特情及处置方法,但是针对首飞这种高风险试飞科目,往往有很多特情并没有包含在AFM中,例如:高速滑行期间意外起飞、双发失效、应急返场等,都需要根据实际的首飞机场和首飞空域特点进行专门制定。因此,在首飞执行前,首飞机组需要针对首飞飞行任务内容、飞机实际功能状态、首飞机场和空域、已知故障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编制首飞特情处置预案,以作为对AFM的补充。在进行首飞特情处置预案编制时,可以按照试验阶段不同,分为地面滑行阶段和空中飞行阶段两部分。空中飞行阶段又根据紧急程序不同,可以分为立即返场/着陆、操纵检查后返场、继续执行任务三类。
在完成首飞特情处置预案编制后,首飞机组需开展首飞特情处置专项训练,训练内容包括AFM的部分应急和非正常程序,以及首飞特情处置预案的部分内容。在制定训练计划时,需综合考虑AFM和特情处置预案具体内容、前期控制律试验情况和首飞风险评估单的风险降低措施,并根据新机工程模拟器、铁鸟试验台、航电试验台和其他相似机型模拟机等训练平台特点,合理规划具体训练科目和对应训练平台。在工程模拟器上主要侧重操稳特性、控制律相关科目训练;在铁鸟试验台上主要进行液压系统失效、飞控系统失效等故障情况特情训练;在航电试验台上集成系统相对较多,主要侧重于AFM程序等方面的训练;在其他相似模拟机上地面模型真实度较高、空域范围可视性好,主要侧重于滑行试验和首飞剖面的训练。
每次训练完成后,对当天的训练情况进行讲评和总结,形成相关报告并由首飞机组签字归档,以方便后续查阅总结。
3 首飞机组试验试飞工作
在型号项目进入地面滑行试验期间,首飞机组需要登机执行所有的地面滑行试验,这是集中暴露新机存在问题的重要时间段。在每一次滑行结束后,首飞机组需要对滑行试验过程中飞机的整体响应,尤其是刹车系统、起落架系统工作状态,以及各系统的耦合工作情况进行评述。此时,首飞机组的核心工作就是尽最大可能发现飞机存在的各种问题。机组滑行期间提出的问题需要专人负责进行管理,每天对问题处理情况进行更新,并将达到关闭状态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机组进行确认。同时,所有问题的关闭均需得到机组认可。
进入低速滑行到完成所有高速滑行任务,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这段时间内机组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滑行试验和问题处理情况方面,因此在高滑之后首飛之前,机组可以再对典型的特情进行加强性训练,以巩固前期训练成果,以进一步回顾首飞特情及相应的处置程序,为首飞做好最后的准备。
高速滑行结束到首飞实施之间有可能会隔一段时间,如果时间超过一周,则可以在首飞实施前一两天开展一次适应性滑行任务,具体任务内容按照首飞机组需求进行安排,但不超过前期已完成的滑行试验点。适应性滑行的目的一方面是在首飞前最后一次全面检查飞机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当作首飞前的一次演练,让首飞机组,场务、机务等保障人员提前进入首飞状态。
4 结语
首飞机组是新机研制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团队,首飞机组是否准备充分对于最终的首飞安全有着直接影响。需要尽快确定首飞机组具体成员,以便更早地介入型号研制过程,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型号研制的细节,增进机组对飞机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机组角度提出决策建议,推进型号快速发展。在首飞机组确定以后,需要综合考虑首飞机组需求和新机特点,全面开展首飞准备工作,包括飞机系统理论培训、技术交底、座舱实习、基础能力培训等首飞技术准备工作,以及首飞特情处置预案梳理编制、首飞特情处置训练等工作,从技术、心理方面为执行首飞任务做好坚实准备。
在进入地面滑行阶段,首飞机组需要从飞机整机角度出发,着重考察刹车、起落架系统工作状态,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首飞机组是信息流转的核心,现场的重要信息、问题处理状态最终都需反馈至首飞机组,以便机组根据最新飞机构型状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越梅.论民用飞机首飞[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8,23(1):31-34.
[2] 罗荣怀.被珍藏的集体记忆—ARJ21——700飞机首飞札记 [J].大飞机,2013,2(2):70-75.
[3] 黄建国.新飞机的首飞[J].大飞机,2017,6(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