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纬禄(1916——)
黄纬禄院士是导弹与控制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市。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3年赴英国实习,1945年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攻读无线电专业,获硕士学位。1947年回国,曾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建国后,在重工业部电信局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57年转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先后任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所长、副院长、科技委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曾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代表和全国人大第六届、第七届代表。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高级顾问。
黄纬禄院士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地领导我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我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1985年“巨浪一号固体潜地战略武器及潜艇水下发射”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排名第一。
黄纬禄院士曾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求实基金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侯萍梅 供稿)
陈德仁(1922——)
陈德仁院士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45年7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工程专业。他是老一代导弹控制专家,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1957年起从事液体与固体,地地与潜地弹道导弹的研制,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六十年代初,他主持并参与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弹道导弹——东风二号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无源校正网络设计和回路参数优化,解决了高柔性弹体的姿态稳定问题,并开发出应用座标转换原理的横向惯性制导方案以取代实战中受到诸多限制的无线电横偏校正方案;接着在中程导弹——东风三号上创造性地研制出能对各种干扰和偏差实现补偿的纵向捷联补偿制导方案,他提出的三盘陀螺积分仪巧妙地完成了该方案的具体实现。全补偿的技术思想还用于中远程导弹东风四号上,从而在过渡到平台——计算机制导方案前为我国第一代战略导弹武器装备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
六十年代末,他奉调从事我国第一个采用固体推进剂并从潜艇水下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工作,先后突破了一批新技术,例如解决了导弹出水时的大姿态稳定、艇运动状态下的精确瞄准、确保潜艇安全和导弹可靠发射的一级发动机点火方案以及适应弹上空间紧张、不易更换的设备小型化与高可靠设计等问题;与此同时开始了我国第一个陆基机动固体中程导弹东风二十一号的研制。他具体负责技术和质量工作,圆满完成了多批次靶场飞行试验任务,使这两个型号于八十年代末顺利定型。固体潜射导弹技术的突破为后续同类型号的研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巨浪一号固体潜地战略武器及潜艇水下发射项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排名第二。
定型工作完成后,他主持编写了近500万字的固体弹道导弹系列丛书(共14册),留下了宝贵的总结资料。 (侯萍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