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并感知,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提供给他们提高自身的语感获知能力的一条新的途径。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职高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与知识技能的形成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一、充分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能够养成根据阅读的不同要求和目的采取泛读、精读、浏览等阅读习惯和能力。
泛读是为了了解课文大概意思而快速阅读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泛读:一是通读开始段落和最末一段;二是细读剩余各段的关键语句;三是浏览和主题句相关的一些信息。
职高语文课本中所列入的文章都是经过多位专家学者多年精选编入的,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在纷繁的社会生活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选择,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语言文字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蕴藏美的物质外壳。这些文章都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辨别问题、分析总结问题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意志磨励、情操陶冶、人文素养提高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中课文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好阅读。学生有了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独自去猎取知识,并可以在遇到问题时独立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阅读练习
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水平的练习时,可组织学生采取晨读、集体朗读、自由散读、对话表演等形式,并在每布置一次阅读练习时,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以便学生带着阅读目的阅读。在自由阅读时,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像,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美的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才能欣赏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例在《琵琶行》的阅读练习中,对“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要求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把情景回复到白居易所处的年代,加以体会,从而从白居易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想资助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怎能用钱去玷污。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叶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面对远去的小舟,白居易怎能不泪湿“青衫”。由这些角度,就可理解白居易哭湿了“青衫”这一举动的原因。这样的阅读,肯定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直接意会诗人的比喻,欣赏诗歌的音乐节奏和韵律。
三、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加大学生的阅读练习量
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大量阅读实践。为此,我们要在分析学生现有语言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选择一些适当的阅读材料。在选择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联系性原则,指材料的选择应考虑与课文教学的联系,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
2.专题性原则,指阅读同一话题的若干篇文章,其优点在于随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一话题的了解和背景知识的积累,他会相对容易地了解相关话题的文章。
3.时效性原则,指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现实和社会,能放映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等。
4.趣味性原则。
四、适时地把一些有助于想象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由于时间或空间的距离,或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局限,在阅读中发生想象的困难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如介绍关于我国古代艺术稀世珍品的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展示图画作品,图文并茂,增强学生对这件艺术作品的画面内容及艺术价值的直观感受。
为了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适当地运用一些只管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要处理好教学的直观性和想象的关系。如学习《药》等课文时,相关的一些电影或电视片是在读前看,还是在读后看,学生阅读想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先看后读,学生往往会因为头脑中已经有了影片所提供的现成形象而降低阅读想象的效果。
同时,在阅读练习中,指导学生讲究一定的适当阅读方法。
1.开始阅读时,对材料的标题和文中的插图要留心理会。文章内容最简练的概括就表现在文章标题上,为了对文章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往往又是通过图片来表达的。对标题和图片的理会,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获取新的信息。
2.阅读时,采取先泛读,获取文章的大概意思,并对文章的组织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3.在文章中的每一段落,总有些句子通常会提供一个总结或段落大意,同时帮助我们理解该段落所写的有关内容。找出这些句子,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可帮助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搞清楚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这些句子就是关键句,也是主题句。所以,进行阅读练习时,要指导学生要特别关注每一段落的关键句。这个关键句一般出现在每一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也有可能在段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楚州职教中心)
一、充分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能够养成根据阅读的不同要求和目的采取泛读、精读、浏览等阅读习惯和能力。
泛读是为了了解课文大概意思而快速阅读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泛读:一是通读开始段落和最末一段;二是细读剩余各段的关键语句;三是浏览和主题句相关的一些信息。
职高语文课本中所列入的文章都是经过多位专家学者多年精选编入的,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在纷繁的社会生活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选择,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语言文字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蕴藏美的物质外壳。这些文章都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辨别问题、分析总结问题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意志磨励、情操陶冶、人文素养提高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中课文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好阅读。学生有了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独自去猎取知识,并可以在遇到问题时独立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阅读练习
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水平的练习时,可组织学生采取晨读、集体朗读、自由散读、对话表演等形式,并在每布置一次阅读练习时,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以便学生带着阅读目的阅读。在自由阅读时,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像,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美的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才能欣赏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例在《琵琶行》的阅读练习中,对“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要求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把情景回复到白居易所处的年代,加以体会,从而从白居易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想资助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怎能用钱去玷污。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叶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面对远去的小舟,白居易怎能不泪湿“青衫”。由这些角度,就可理解白居易哭湿了“青衫”这一举动的原因。这样的阅读,肯定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直接意会诗人的比喻,欣赏诗歌的音乐节奏和韵律。
三、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加大学生的阅读练习量
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大量阅读实践。为此,我们要在分析学生现有语言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选择一些适当的阅读材料。在选择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联系性原则,指材料的选择应考虑与课文教学的联系,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
2.专题性原则,指阅读同一话题的若干篇文章,其优点在于随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一话题的了解和背景知识的积累,他会相对容易地了解相关话题的文章。
3.时效性原则,指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现实和社会,能放映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等。
4.趣味性原则。
四、适时地把一些有助于想象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由于时间或空间的距离,或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局限,在阅读中发生想象的困难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如介绍关于我国古代艺术稀世珍品的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展示图画作品,图文并茂,增强学生对这件艺术作品的画面内容及艺术价值的直观感受。
为了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适当地运用一些只管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要处理好教学的直观性和想象的关系。如学习《药》等课文时,相关的一些电影或电视片是在读前看,还是在读后看,学生阅读想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先看后读,学生往往会因为头脑中已经有了影片所提供的现成形象而降低阅读想象的效果。
同时,在阅读练习中,指导学生讲究一定的适当阅读方法。
1.开始阅读时,对材料的标题和文中的插图要留心理会。文章内容最简练的概括就表现在文章标题上,为了对文章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往往又是通过图片来表达的。对标题和图片的理会,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获取新的信息。
2.阅读时,采取先泛读,获取文章的大概意思,并对文章的组织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3.在文章中的每一段落,总有些句子通常会提供一个总结或段落大意,同时帮助我们理解该段落所写的有关内容。找出这些句子,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可帮助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搞清楚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这些句子就是关键句,也是主题句。所以,进行阅读练习时,要指导学生要特别关注每一段落的关键句。这个关键句一般出现在每一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也有可能在段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楚州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