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基于作者近十年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摄影专业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整理和总结。主要特点是在继承的前提下采用综合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以艺术创新为主导,强调创造性思维,在课程中坚持以研究的态度发展动手能力和发现能力,为摄影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关键词:摄影素描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217-01
素描被誉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说:“素描是绘画、雕塑、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素描本身包含着绘画艺术所具备的规律,因而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通过素描学习,把眼中的自然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在有限的平面上创造三度空间和多度空间,进而深化对形与画面的思考,由造型摹仿的学习进入造型创造的艺术表达,这具有任何艺术学习过程所无法替代意义。
中国各大院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大多是由原来的工艺美术学科蜕变而来的,基础教学从一开始就沿袭了绘画学科的教学程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涌入,近年来的教学改革空前活跃,特别是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以及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等国外课程的影响和引进,使得传统单一的“全因素素描”逐渐走向多样性的素描表现方法。在新的素描教学改革探索中,根据各专业领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更需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专业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鉴于此,针对中原工学院摄影专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素描教学的改革和新的教学思路的尝试,希望能够促进素描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素描础教学为摄影专业教学做好基础铺垫工作。
摄影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使学生掌握摄影专业的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运用摄影、摄像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编辑、制作的能力。针对中原工学院摄影专业的特点,我们制定新的素描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摄影专业学生学生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 整体观察能力训练
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能够抓住某个扣人心弦的瞬间,这源自于艺术家对自然、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观察力的训练是成为一名优秀摄影师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在素描教学中进行整体观察训练的初衷。印象派大师德加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可见,素描代表着艺术家对造型观察、对造型思考、对视觉信息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所谓的“观察”,实际上一种思考方式,是对事物的轮廓、构造、肌理、明暗等造型现象做出的一种认知方式。而整体的观察,其实标志着对眼前事物进行优化性的选择。同样是同一件事物,艺术家与普通人的观察是不同的,艺术家更关注物体的形体,而普通人则仅仅关注轮廓与边缘。对于我们来说,“形”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一种全面的、立体的、内在的物态现象。而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因此,在此阶段进行结构素描的训练,是获得视觉信息的良好手段。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过程轻结果、重分析轻描绘”,通过结构素描的练习,它将引导我们在整体物象复杂的关系中进行简单的几何分析,对形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便于我们从更为本质的意义上去把握复杂纷繁的物质世界。
2 构图能力的训练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构图显得尤为重要,摄影构图实际上就是形式美在摄影画面中具体结构的呈现方式。中国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宿志刚教授在谈到他上的第一节课,是随手拿来一个空矿泉水瓶作为课题表现内容,要求同学们选择从任意角度拍摄一组照片,矿泉水瓶的状态可以是装满水的、可以是空的、也可以是揉皱的等等,面对这么一个简单的主题,学生们需要处心积虑去构图、去寻找合适的、新颖的角度去拍摄,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却是令人振奋的。这种看似简单的训练方法其实蕴藏着复杂多变的思维训练,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训练方法与手段运用在素描教学当中。因此,在此阶段进行了大量的构图训练,要求以简单的静物、画室的某个角落等为主题,进行多角度的素描构图训练,画面要求体现出形式美感,以提高摄影专业学生们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及对画面构图的把握能力。
3 明暗表现训练
摄影即用光的绘画,实质上是技术和视觉观察力的一种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光是一切视觉形象产生之源,也是一切明暗产生之本。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整个世界是因为光的存在。西方艺术中光影的表现起自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并风靡欧洲艺坛长达几个世纪,艺术家们详尽而深刻的描绘了光影照射下物体产生的种种变化,也借助这种真实而又迷人的变化,使得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与浓郁的情感氛围得到充分的表达。光在摄影中的运用尤为重要,摄影若是没有光的参与更是无法实现。
我们在此阶段加强学生对光影的训练,要求以结构清晰的人造物(如有褶皱的布、纸张等)或自然物(如树叶、枯木等)为题材,进行明暗光影的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应注意画面的构图,对物体形态的把握,对体积感、空间感的理解,对表面质感的表现,以及对画面节奏感、情绪感的表达,引导学生体验和掌握明暗与光影特有的活动规律,将这种活动规律结合自己的感性认识,创作出具有深度感受力和表现力的作品,为摄影专业的光影应用及作品表达做好铺垫。
4 创造构想能力训练
艺术应当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我们如何才能完成创造构想训练呢?首先,在我们要改变视觉常规性,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对象,比如从一片瓦砾当中感受出行云流水的动势,从一枚贝壳当中能体会海阔天空的意境等,这种描绘由于观察方法的改变,给我们带来了“抽象”的可能,新的画面可能与原形相差无几,也可能面目全非,从身边的事物中去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甚至去联想一些东西是我们训练的目的。我们要求学生对静物进行观察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逐渐对其结构和图形进行选择,再根据这一选择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使之转变成具有图形意义的平面想象,形成独特的画面。
然后,再进行形体与空间的虚构练习。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对象的外在特征,进行各种性质变化的描绘,这是想象和再现的课题训练。比如同是一副玻璃眼镜,却有不同的质感表现,有纸质的表现、木头的表现等,或是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逼真的蚀变,如一只鞋子蚀变成一面人脸,这种变化要靠学生大胆的想象及精湛的素描表现技法才能实现,具有一定难度,但画面效果也因此充满超现实主义般的荒诞意味,给人无尽的回味与想象,同时也为摄影表现中的创新想象提供帮助与参考。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来,在摄影专业素描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思路与方法,不足之处,希望同行指正。笔者深信通过素描基础课程教师的努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会进一步提高,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艺术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 (美)伯特·多德森[著],蔡强[译].素描的诀窍[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关键词:摄影素描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217-01
素描被誉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说:“素描是绘画、雕塑、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素描本身包含着绘画艺术所具备的规律,因而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通过素描学习,把眼中的自然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在有限的平面上创造三度空间和多度空间,进而深化对形与画面的思考,由造型摹仿的学习进入造型创造的艺术表达,这具有任何艺术学习过程所无法替代意义。
中国各大院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大多是由原来的工艺美术学科蜕变而来的,基础教学从一开始就沿袭了绘画学科的教学程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涌入,近年来的教学改革空前活跃,特别是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以及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等国外课程的影响和引进,使得传统单一的“全因素素描”逐渐走向多样性的素描表现方法。在新的素描教学改革探索中,根据各专业领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更需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专业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鉴于此,针对中原工学院摄影专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素描教学的改革和新的教学思路的尝试,希望能够促进素描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素描础教学为摄影专业教学做好基础铺垫工作。
摄影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使学生掌握摄影专业的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运用摄影、摄像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编辑、制作的能力。针对中原工学院摄影专业的特点,我们制定新的素描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摄影专业学生学生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 整体观察能力训练
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能够抓住某个扣人心弦的瞬间,这源自于艺术家对自然、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观察力的训练是成为一名优秀摄影师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在素描教学中进行整体观察训练的初衷。印象派大师德加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可见,素描代表着艺术家对造型观察、对造型思考、对视觉信息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所谓的“观察”,实际上一种思考方式,是对事物的轮廓、构造、肌理、明暗等造型现象做出的一种认知方式。而整体的观察,其实标志着对眼前事物进行优化性的选择。同样是同一件事物,艺术家与普通人的观察是不同的,艺术家更关注物体的形体,而普通人则仅仅关注轮廓与边缘。对于我们来说,“形”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一种全面的、立体的、内在的物态现象。而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因此,在此阶段进行结构素描的训练,是获得视觉信息的良好手段。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过程轻结果、重分析轻描绘”,通过结构素描的练习,它将引导我们在整体物象复杂的关系中进行简单的几何分析,对形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便于我们从更为本质的意义上去把握复杂纷繁的物质世界。
2 构图能力的训练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构图显得尤为重要,摄影构图实际上就是形式美在摄影画面中具体结构的呈现方式。中国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宿志刚教授在谈到他上的第一节课,是随手拿来一个空矿泉水瓶作为课题表现内容,要求同学们选择从任意角度拍摄一组照片,矿泉水瓶的状态可以是装满水的、可以是空的、也可以是揉皱的等等,面对这么一个简单的主题,学生们需要处心积虑去构图、去寻找合适的、新颖的角度去拍摄,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却是令人振奋的。这种看似简单的训练方法其实蕴藏着复杂多变的思维训练,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训练方法与手段运用在素描教学当中。因此,在此阶段进行了大量的构图训练,要求以简单的静物、画室的某个角落等为主题,进行多角度的素描构图训练,画面要求体现出形式美感,以提高摄影专业学生们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及对画面构图的把握能力。
3 明暗表现训练
摄影即用光的绘画,实质上是技术和视觉观察力的一种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光是一切视觉形象产生之源,也是一切明暗产生之本。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整个世界是因为光的存在。西方艺术中光影的表现起自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并风靡欧洲艺坛长达几个世纪,艺术家们详尽而深刻的描绘了光影照射下物体产生的种种变化,也借助这种真实而又迷人的变化,使得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与浓郁的情感氛围得到充分的表达。光在摄影中的运用尤为重要,摄影若是没有光的参与更是无法实现。
我们在此阶段加强学生对光影的训练,要求以结构清晰的人造物(如有褶皱的布、纸张等)或自然物(如树叶、枯木等)为题材,进行明暗光影的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应注意画面的构图,对物体形态的把握,对体积感、空间感的理解,对表面质感的表现,以及对画面节奏感、情绪感的表达,引导学生体验和掌握明暗与光影特有的活动规律,将这种活动规律结合自己的感性认识,创作出具有深度感受力和表现力的作品,为摄影专业的光影应用及作品表达做好铺垫。
4 创造构想能力训练
艺术应当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我们如何才能完成创造构想训练呢?首先,在我们要改变视觉常规性,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对象,比如从一片瓦砾当中感受出行云流水的动势,从一枚贝壳当中能体会海阔天空的意境等,这种描绘由于观察方法的改变,给我们带来了“抽象”的可能,新的画面可能与原形相差无几,也可能面目全非,从身边的事物中去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甚至去联想一些东西是我们训练的目的。我们要求学生对静物进行观察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逐渐对其结构和图形进行选择,再根据这一选择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使之转变成具有图形意义的平面想象,形成独特的画面。
然后,再进行形体与空间的虚构练习。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对象的外在特征,进行各种性质变化的描绘,这是想象和再现的课题训练。比如同是一副玻璃眼镜,却有不同的质感表现,有纸质的表现、木头的表现等,或是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逼真的蚀变,如一只鞋子蚀变成一面人脸,这种变化要靠学生大胆的想象及精湛的素描表现技法才能实现,具有一定难度,但画面效果也因此充满超现实主义般的荒诞意味,给人无尽的回味与想象,同时也为摄影表现中的创新想象提供帮助与参考。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来,在摄影专业素描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思路与方法,不足之处,希望同行指正。笔者深信通过素描基础课程教师的努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会进一步提高,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艺术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 (美)伯特·多德森[著],蔡强[译].素描的诀窍[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