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化受到抨击,一些国家的人们越来越不满意其收益分配不均。但不应允许管理或执行方面的弱点模糊全球化的深远潜在利益,包括促进全球提高生产力的技术转让和创新。
正如2018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所指出的那樣,全球化—包括更自由的贸易,增加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及专利和版权的国际使用—大大加强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全球化相关的国际竞争加剧,也可能有助于实现全面繁荣,因为它加强了采用新技术和创新的动力。
通过提高生产力,所有这些都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高平均产量。《世界经济展望》估计,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外国知识占2004-2014年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的0.7%(在1995-2003年,这一比率仅为0.4%),占观察到的部门生产率增长的40%。即使中国被排除在外,这些结果仍然强劲表明:与全球化相关的生产力效应是广泛的。
此外,知识和技术的全球传播,通过“异花授粉”产生积极的网络效应,因为它使技术接收国能够推进自己的研究和开发。这种动态是中国研发支出飙升的主要原因,而在韩国,国际专利库存正在积聚。这些国家加入了电气、光学设备以及(在韩国的情况下)机械等领域的传统领导者行列。
与此同时,自21世纪初以来,前沿经济体面临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衡量投入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效率)增长放缓的趋势。这些经济体的专利增长也较慢,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研发投资也在下降。
一些人认为,前沿经济创新放缓是暂时的。根据这一观点,最新的主要创新浪潮(由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产生)的影响正在消退,而新兴浪潮(由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提供动力)的影响尚未充分实现。
其他人则不那么乐观,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变革性进展越来越难以实现,导致生产率增长长期下降。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持续的技术差距也意味着新兴经济体有更多机会赶上采用新技术,并加以适应和创新。
当然,仅靠互联不会自动激发生产力的提高和本地创新。为此,经济参与者必须将所接收的技术与其所在地的特定内容相结合,这些特定内容不能通过教科书等标准渠道获取或传播,因此不能像公共信息或私有财产那样完全传播。
通过利用特殊知识和当地能力,各国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扩散,通常从采用开始,然后转向适应,后来又发明。这是韩国和中国采取的方法,它们现在正在进行自己的创新。根据《世界经济展望》,虽然韩国和中国仍然被视为全球知识流动的接受者,但它们正朝着成为重要来源的方向前进。
对于任何新兴或发展中的经济体而言,成功取决于广泛的互补因素的存在:获得资金,优质基础设施,充足的熟练劳动力,以及健全的管理和组织实践。绝不允许市场失灵破坏积累知识的动力。与业务相关的交易成本—例如跨境交易以及雇用和执行合同—必须加以控制。如果没有这种支持性环境,对创新能力开发的投资可能会带来低回报。
然而,这样的环境存在于相对较少的地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虽然全球创新格局肯定在发生变化,但转型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快速或深刻。它还解释了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泽维尔·西雷拉和威廉·马洛尼所谓的“创新悖论”: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投资有巨大的潜在回报,但这些国家所追求的远远低于先进国家。
全球化已被证明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促进全球的创新、生产力和增长。更多的国家应该建立自己的能力来利用它,而不是反对它。
正如2018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所指出的那樣,全球化—包括更自由的贸易,增加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及专利和版权的国际使用—大大加强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全球化相关的国际竞争加剧,也可能有助于实现全面繁荣,因为它加强了采用新技术和创新的动力。
通过提高生产力,所有这些都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高平均产量。《世界经济展望》估计,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外国知识占2004-2014年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的0.7%(在1995-2003年,这一比率仅为0.4%),占观察到的部门生产率增长的40%。即使中国被排除在外,这些结果仍然强劲表明:与全球化相关的生产力效应是广泛的。
此外,知识和技术的全球传播,通过“异花授粉”产生积极的网络效应,因为它使技术接收国能够推进自己的研究和开发。这种动态是中国研发支出飙升的主要原因,而在韩国,国际专利库存正在积聚。这些国家加入了电气、光学设备以及(在韩国的情况下)机械等领域的传统领导者行列。
与此同时,自21世纪初以来,前沿经济体面临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衡量投入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效率)增长放缓的趋势。这些经济体的专利增长也较慢,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研发投资也在下降。
一些人认为,前沿经济创新放缓是暂时的。根据这一观点,最新的主要创新浪潮(由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产生)的影响正在消退,而新兴浪潮(由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提供动力)的影响尚未充分实现。
其他人则不那么乐观,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变革性进展越来越难以实现,导致生产率增长长期下降。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持续的技术差距也意味着新兴经济体有更多机会赶上采用新技术,并加以适应和创新。
当然,仅靠互联不会自动激发生产力的提高和本地创新。为此,经济参与者必须将所接收的技术与其所在地的特定内容相结合,这些特定内容不能通过教科书等标准渠道获取或传播,因此不能像公共信息或私有财产那样完全传播。
通过利用特殊知识和当地能力,各国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扩散,通常从采用开始,然后转向适应,后来又发明。这是韩国和中国采取的方法,它们现在正在进行自己的创新。根据《世界经济展望》,虽然韩国和中国仍然被视为全球知识流动的接受者,但它们正朝着成为重要来源的方向前进。
对于任何新兴或发展中的经济体而言,成功取决于广泛的互补因素的存在:获得资金,优质基础设施,充足的熟练劳动力,以及健全的管理和组织实践。绝不允许市场失灵破坏积累知识的动力。与业务相关的交易成本—例如跨境交易以及雇用和执行合同—必须加以控制。如果没有这种支持性环境,对创新能力开发的投资可能会带来低回报。
然而,这样的环境存在于相对较少的地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虽然全球创新格局肯定在发生变化,但转型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快速或深刻。它还解释了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泽维尔·西雷拉和威廉·马洛尼所谓的“创新悖论”: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投资有巨大的潜在回报,但这些国家所追求的远远低于先进国家。
全球化已被证明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促进全球的创新、生产力和增长。更多的国家应该建立自己的能力来利用它,而不是反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