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E143
中原油田内蒙探区共管辖着二连新区、冀北地区、“两干”地区、宁夏永利等多个区块,矿权区域西从巴彦淖尔的乌拉特后旗,东至至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盟,东西跨度近2400km,分布在三个省、四个市、20多个旗(县)。现有探矿权区块22个,总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整个探区点多、面广、战线长,油地关系复杂,因此,如何建立油田与地方的和谐融洽关系,增强农(牧)民对油田的认同感,建立和谐共赢的油地关系,成为促进油田生产发展的关键。
一、内蒙探区油地关系的特点
1、补偿标准的差异性。内蒙探区所辖区域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风土人情、发展历史等情况各异,各地政府对油田临时用地的补偿标准也各不相同,在同一个盟市下属的旗(县)所执行的补偿标准都不一样,给协调油地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地方协调部门的繁琐性。地方政府很多事关油田的事务分散在各个部门,有的旗县属于国土局管,有的则属草监局,还有的归发改局,而且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联系不够,出现了多头管理,事务办理起来比较繁琐。有的项目,既要和国土局、草监局打交道,还要向发改局打报告。各部门有自己的工作规定和收费标准,有一项工作跟不上,一个环节没打通,工作就要受阻。
3、油地关系的反复多变性。事关生产环节的油地关系链条比较长,大的关系要从盟(市)政府、旗(县)政府、苏木(乡镇)政府、嘎查(村)、牧(农)户个人逐级处理,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产生“肠梗阻”。在油地关系的末端(村级),往往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个人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等,关系时而通顺,时而堵塞,反复多变直接影响的生产运行进度。
4、油地工作各种矛盾的复杂性。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工牧矛盾,往往引发牧民干扰施工、锁大门、扣押车辆、挖沟断路,甚至是群体性上访(到旗政府)事件,地方政府为了稳定需要,要求油田停工、停产,问题不处理完不能开工,油田被迫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由此可能导致油区内相关油牧关系难以处理。
二、制约油地关系和谐的因素
一是费用补偿因素——牧户得不到满意的补偿费用。几年来,油田在临时用地补偿、污染赔偿等方面,油地工作部门负责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当地补偿标准补偿后,临时用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等通常由政府部门转手补偿给当事人,层层截流后,牧户得不到应有的或者理想的经济补偿。部分牧户就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阻挠生产设施发泄情绪,致使油地关系紧张。
二是历史遗留因素——油田施工单位的流动性造成的遗留问题。油田从物探、钻井、井下压裂到采油,所有施工环环相扣,轮流作业施工,有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施工方便,与政府部门沟通协商后,就开始施工,没有真正考虑牧民的利益问题,到遗留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造成了后续施工难以开展。
三是机制、体制因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协调与博弈。中原油田是国有特大型企业,是资源采掘型企业。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的投资来自国家,利润主要归中央所有。现行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和当地牧民从中直接收益较少,地方政府维护油田利益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财税指标,克服发展的压力,用帮扶、求援等方式取得油田支持。
四是油田自身因素。油田在开发建设中难免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损害(石油对土壤的损害、天然气对空气质量的损害、泥浆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尽管这种危害比照国家标准,属于可控范围,但往往成为牧户索要高额补偿费的借口。另外,在对地方协调的工作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从业人员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整个油地工作需要根据宏观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思维,探索和谐共建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
三、内蒙探区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途径
1、规范用地,爱护草原谋和谐。内蒙探区做为中原油田建设的“第三基地”,参建单位多,施工项目多,占用土地多,涉及旗县多,土地管理工作的好壞,不但影响到油田的形象,而且也会给草原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引起不必要的油牧纠纷。基于这种认识,内蒙探区指挥部结合工作实际,首先,制定了《内蒙探区勘探开发指挥部土地管理及对外关系协调管理办法》,规范了探区土地管理及对外关系协调工作。其次,严格规范办理用地手续。做到资料“全、准、齐”。在与地方政府部门签订临时用地协议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做到了合法用地。第三,规范各施工单位临时用地行为。按照油田临时用地标准,给施工队伍发放用地示意图,按照指定路线和场地行车、施工。对违规乱碾乱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和处罚,从而规范了施工单位临时用地行为。第四,建立土地管理交流汇报制度。不定期召开土地管理工作总结汇报交流会,交流经验,查找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为构建和谐油区奠定了基础。
2、加强沟通,争取理解促和谐。由于油田与地方政府、牧户的关系具有长期性、突发性的特点,工作量大,工作头绪多。很容易陷于处理具体事务中,而忽略对事件本质的把握。所以,要在抓住“短效”,处理好发生的每一件纠纷的前提下,多动脑筋,标本兼治,“长效…‘短效”并重。要解决好当前的,让牧户看得见、感觉得着的问题,也要下大气力解决本质的、深层次和长远的问题。要建立油地工农关系长效机制,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和任务固定下来,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内蒙探区油地关系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深入到所辖区块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农牧民居住点,协调油地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了勘探开发各项施工正常进行。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 “四及时两不撤”,即:及时掌握存在问题、及时奔赴施工现场、及时接触重点人员、及时协调处理问题;“两个不撤”即:存在问题解决不完不撤、牧民的不到合理的补偿不撤。
3、搞好共建,油地携手建和谐。内蒙探区投入勘探伊始,油田就把加强油地联系,共建和谐油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见到了好的效果。一是搞好宣传。在与各级政府和牧民接触的过程中,大力宣传中原油田在内蒙探区勘探开发的形势及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能源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油田勘探开发会辐射和带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宣传赢得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二是定期走访慰问。坚持节日走访慰问,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对地方各级政府进行走访,对重点油区困难户进行慰问,取得了地方政府高层领导的支持;三是组织联谊活动。结合实际情况,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一起组织联谊活动。如乒乓球友谊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篝火晚会等,加深了相互了解;四是办实事做好事。要求油田施工单位及职工不仅要爱护土地、珍惜草原,而且要关心牧民生产生活。通过加强油地联系,进一步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了油地友谊,促进了和谐油区建设。
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的方略、灵活的方式,创新新地开展工作,就能破解瓶颈,收获一个“双赢的结局,实现油地关系由“矛盾共同体”向“利益共同体”的转变。
作者简介:乔晓亚(1971.05-),男,政工师,长期从事政工、油地关系协调管理工作。
中原油田内蒙探区共管辖着二连新区、冀北地区、“两干”地区、宁夏永利等多个区块,矿权区域西从巴彦淖尔的乌拉特后旗,东至至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盟,东西跨度近2400km,分布在三个省、四个市、20多个旗(县)。现有探矿权区块22个,总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整个探区点多、面广、战线长,油地关系复杂,因此,如何建立油田与地方的和谐融洽关系,增强农(牧)民对油田的认同感,建立和谐共赢的油地关系,成为促进油田生产发展的关键。
一、内蒙探区油地关系的特点
1、补偿标准的差异性。内蒙探区所辖区域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风土人情、发展历史等情况各异,各地政府对油田临时用地的补偿标准也各不相同,在同一个盟市下属的旗(县)所执行的补偿标准都不一样,给协调油地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地方协调部门的繁琐性。地方政府很多事关油田的事务分散在各个部门,有的旗县属于国土局管,有的则属草监局,还有的归发改局,而且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联系不够,出现了多头管理,事务办理起来比较繁琐。有的项目,既要和国土局、草监局打交道,还要向发改局打报告。各部门有自己的工作规定和收费标准,有一项工作跟不上,一个环节没打通,工作就要受阻。
3、油地关系的反复多变性。事关生产环节的油地关系链条比较长,大的关系要从盟(市)政府、旗(县)政府、苏木(乡镇)政府、嘎查(村)、牧(农)户个人逐级处理,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产生“肠梗阻”。在油地关系的末端(村级),往往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个人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等,关系时而通顺,时而堵塞,反复多变直接影响的生产运行进度。
4、油地工作各种矛盾的复杂性。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工牧矛盾,往往引发牧民干扰施工、锁大门、扣押车辆、挖沟断路,甚至是群体性上访(到旗政府)事件,地方政府为了稳定需要,要求油田停工、停产,问题不处理完不能开工,油田被迫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由此可能导致油区内相关油牧关系难以处理。
二、制约油地关系和谐的因素
一是费用补偿因素——牧户得不到满意的补偿费用。几年来,油田在临时用地补偿、污染赔偿等方面,油地工作部门负责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当地补偿标准补偿后,临时用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等通常由政府部门转手补偿给当事人,层层截流后,牧户得不到应有的或者理想的经济补偿。部分牧户就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阻挠生产设施发泄情绪,致使油地关系紧张。
二是历史遗留因素——油田施工单位的流动性造成的遗留问题。油田从物探、钻井、井下压裂到采油,所有施工环环相扣,轮流作业施工,有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施工方便,与政府部门沟通协商后,就开始施工,没有真正考虑牧民的利益问题,到遗留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造成了后续施工难以开展。
三是机制、体制因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协调与博弈。中原油田是国有特大型企业,是资源采掘型企业。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的投资来自国家,利润主要归中央所有。现行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和当地牧民从中直接收益较少,地方政府维护油田利益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财税指标,克服发展的压力,用帮扶、求援等方式取得油田支持。
四是油田自身因素。油田在开发建设中难免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损害(石油对土壤的损害、天然气对空气质量的损害、泥浆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尽管这种危害比照国家标准,属于可控范围,但往往成为牧户索要高额补偿费的借口。另外,在对地方协调的工作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从业人员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整个油地工作需要根据宏观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思维,探索和谐共建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
三、内蒙探区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途径
1、规范用地,爱护草原谋和谐。内蒙探区做为中原油田建设的“第三基地”,参建单位多,施工项目多,占用土地多,涉及旗县多,土地管理工作的好壞,不但影响到油田的形象,而且也会给草原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引起不必要的油牧纠纷。基于这种认识,内蒙探区指挥部结合工作实际,首先,制定了《内蒙探区勘探开发指挥部土地管理及对外关系协调管理办法》,规范了探区土地管理及对外关系协调工作。其次,严格规范办理用地手续。做到资料“全、准、齐”。在与地方政府部门签订临时用地协议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做到了合法用地。第三,规范各施工单位临时用地行为。按照油田临时用地标准,给施工队伍发放用地示意图,按照指定路线和场地行车、施工。对违规乱碾乱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和处罚,从而规范了施工单位临时用地行为。第四,建立土地管理交流汇报制度。不定期召开土地管理工作总结汇报交流会,交流经验,查找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为构建和谐油区奠定了基础。
2、加强沟通,争取理解促和谐。由于油田与地方政府、牧户的关系具有长期性、突发性的特点,工作量大,工作头绪多。很容易陷于处理具体事务中,而忽略对事件本质的把握。所以,要在抓住“短效”,处理好发生的每一件纠纷的前提下,多动脑筋,标本兼治,“长效…‘短效”并重。要解决好当前的,让牧户看得见、感觉得着的问题,也要下大气力解决本质的、深层次和长远的问题。要建立油地工农关系长效机制,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和任务固定下来,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内蒙探区油地关系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深入到所辖区块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农牧民居住点,协调油地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了勘探开发各项施工正常进行。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 “四及时两不撤”,即:及时掌握存在问题、及时奔赴施工现场、及时接触重点人员、及时协调处理问题;“两个不撤”即:存在问题解决不完不撤、牧民的不到合理的补偿不撤。
3、搞好共建,油地携手建和谐。内蒙探区投入勘探伊始,油田就把加强油地联系,共建和谐油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见到了好的效果。一是搞好宣传。在与各级政府和牧民接触的过程中,大力宣传中原油田在内蒙探区勘探开发的形势及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能源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油田勘探开发会辐射和带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宣传赢得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二是定期走访慰问。坚持节日走访慰问,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对地方各级政府进行走访,对重点油区困难户进行慰问,取得了地方政府高层领导的支持;三是组织联谊活动。结合实际情况,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一起组织联谊活动。如乒乓球友谊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篝火晚会等,加深了相互了解;四是办实事做好事。要求油田施工单位及职工不仅要爱护土地、珍惜草原,而且要关心牧民生产生活。通过加强油地联系,进一步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了油地友谊,促进了和谐油区建设。
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的方略、灵活的方式,创新新地开展工作,就能破解瓶颈,收获一个“双赢的结局,实现油地关系由“矛盾共同体”向“利益共同体”的转变。
作者简介:乔晓亚(1971.05-),男,政工师,长期从事政工、油地关系协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