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学法指导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kb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皮亚杰、布鲁纳、布鲁姆的教育观点,论述了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划分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分类指导,思维探索;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总结新知,纳入结构等四个环节,并提出各教学环节中师生活动的目标以及实施的要点。
  1.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理论依据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是儿童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认为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大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并让学生亲自把事情整理就绪,成为“发现者”。
  (3)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观念认为“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习”,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每个学习任务都具有所需的必要学习;学习结果会影响学生的情感。
  2.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以上理论,可把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程序划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动用演示实验、典型实例、科学故事、新旧知识类比、辨别正误观点等方法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趣、导向。
  (2)分类指导,思维探索
  虽然班级授课形式是把年龄和知识基础相差不多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但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按统计理论,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我们不妨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前,可启发他们的直觉思维对有关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接着引导学生设计各种实验方法来验证猜想,并共同找出最佳的实验设计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工实验,证实猜想的正确性。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点拨学生的思维。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关观察或实验。引导学生对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取得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归纳,找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形成准确的物理概念;或引导学生总结出各有关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本质联系,掌握物理规律。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具体的关心和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有关资料,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
  (4)总结新知,纳入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及其与其他物理知识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整体性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更广泛的知识领域里促进知识的横向迁移,并总结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结构的有序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实施要点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认知、技能、情感、学法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成功的情感强化、内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势分步亮标,保护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学习物理的良好的心理动力。
  (2)根据学生层次合理安排座位
  首先,根据各科考试的综合成绩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把“优”和“差”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参与者三角”这个区域内。某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位于“参与者三角”内的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得最为积极。把优差生安排在这个区域里,旨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有关的信息,作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依据。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优、中生和差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创造条件。
  (3)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初中学生的情感特点是感情用事,他们的意志薄弱,毅力不够坚强,而物理学习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还较欠缺的实际有一定的差距,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容易产生害怕甚至厌恶的情感。在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乐意学好与他们关系好的老师所上的那门课。师生间的情感还直接影响知识的传送,影响学习的效果。只有融洽的师生情感,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诱发学生心理精神,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不好功课则愧对老师的内心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前提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通
期刊
摘要:在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理论指导是统帅,教育技术、教育信息资源、系统方法是基础,教学设计是关键,最优化教学效果是目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将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意义及模式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信息化环境逐步完善与丰富,以多媒体教材、多媒体信息资源管理、多媒体信息资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一、培养直觉思维  1.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它的心理机制是:思维活动在有关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原来的神经联系突然沟通,形成了新的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如今,信息、物质、能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人类社会也正面临着从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高速公路及因特网的出现,彻底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结构,同时将更戏剧性地改变人类现有的生活、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而引起的应用领域中的变革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处于信息时代,就应该对信息技术及其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有本质
期刊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这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一改过去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创新,尝试运用探究试的教学方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探究型数学课不仅强调学生探究,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又给语言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困惑,如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定位问题、选修课程服务主体问题、选修课程评价公正性问题。新困惑又在滞碍着课程改革实践。因此,审视选修课程实践,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人文教育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反思,就显得成为重要。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带来的新变革  1、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课程文化。语文教育的着眼点就由知识本身转变为人的发展。“所谓主体,是
期刊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当今“教”与“学”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文章以初中语文新课程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了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
期刊
摘要: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可是进入高中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许多学生出现个体差异,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为了使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能尽快的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我仅结合教学实践对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谈自己 浅显的认识。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