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精确施肥技术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ki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择白蒲镇沈桥村3组丰产方进行小麦精确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肥区成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均比其他小区高,分别为570.45万穗/hm2、38.02粒和35.03粒,从而使精确施肥区产量、产值最高,达5 736.15kg/hm2、4 704.15元/hm2
  关键词小麦;精确施肥;田间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2.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185-01
  
  通过近年来小麦精确施肥技术的研究,基本明确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控制下小麦目标产量氮素吸收量、土壤地力氮素供给量和氮肥当季利用率3个参数值范围以及参数的确定方法。从小麦氮肥精确施用技术示范应用来看,这3个参数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等,需要进行多地点、多年度和多种土壤类型上的开发应用,同时通过对优质高产群体关键生育时期群体规模、植株叶色等方面的测定分析,找到小麦主要生育期因苗精确调整施肥的若干依据,经过小麦精确施肥技术进一步完善大面积示范应用。为此,笔者在沈桥村3组丰产方上,按照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别选择3户(周松山、陈刚、周学林)进行精确施肥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地点为白蒲镇沈桥村3组丰产方,播种时间为2007年11月11日。
  1.2供试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3号。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无氮区(不施任何氮肥)。磷肥施过磷酸钙750kg/hm2、钾肥施氯化钾225kg/hm2,统一基施,面积为33.35m2。处理2:精确施肥区。施纯氮24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225kg/hm2,统一基施,面积为333.5m2。处理3:习惯施肥区。将该农户除试验区以外的生产田作为常规对照田,N、P、K均按常规施用。
  每块田面积在667m2以上,分别在田块的同一端设立一半面积的试验区,最边上的为处理1,中间为处理2,另一端为处理3。
  1.4氮肥运筹
  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6∶4,拔节孕穗肥分别在倒3叶和倒2叶施用),各处理40%氮肥(碳铵)、全部磷肥(过磷酸钙)、钾肥(氯化钾)均作基肥;60%氮肥(尿素)作追肥,其中苗肥占20%,穗肥占 40%。各处理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基本相同。
  
  2结果与分析
  2.1农艺性状
  2.1.1叶片颜色变化。无氮对照区3块田一直很淡;精确施肥区前期叶色基本正常,拔节期叶色明显转淡,追施拔节孕穗肥之后,叶色转入正常,并嫩绿到终;常规施肥区叶色一直嫩绿,拔节期叶色稍有褪淡。
  2.1.2分蘖情况。无氮对照区分蘖较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精确施肥区分蘖情况正常,成熟期无倒伏现象;常规施肥区分蘖情况正常,但高峰苗偏多,肥料用量大,分蘖成穗数相对较低,成熟后期倒伏现象严重。
  2.2穗粒结构
  由表1可知,精确施肥区成穗达570.45万穗/hm2,较无氮区、常规施氮区分别增加104.79%、45.15%;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精确施肥区均最高;3个处理的结实率基本相同,常规施肥区稍高;无氮区千粒重最高。
  2.3产量及经济效益
  由表2可知,精确施肥区、常规施肥区的产量和产值变化幅度均较大,而无氮区变化幅度较小;精确施肥区、常规施肥区产量分别较无氮区增产224.35%、149.42%,增产幅度较大。
  3结论与讨论
  精确施肥区因成穗数、穗粒数高,产量与产值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2008年精确施氮处理表现为:一是成熟期测产时,后期晚生分蘖成穗现象较明显,这些小分蘖成穗很小,籽粒嫩绿,商品性不高;二是空秕率较多,结实率总体上低于其他2个处理;三是千粒重较低。
  以上是否与拔节孕穗肥使用时间、品种、数量有关尚无定论。另外,本试验仅仅只有1年数据,如年度间品种、气候条件、试验地块、前茬作物、地力变化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均有待进一步试验。
  
  4参考文献
  [1] 王冬梅,苏建平,丁峰,等,如皋市小麦精确施氮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08(4):262-264.
  [2] 孙婷,夏丽华.精确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示范应用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28,130.
  [3] 刘爱云,张居翠,石佑华,等.小麦精确施氮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7(5):39-40.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党员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水厂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介绍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方案的设计,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为解决当前能源环境问题,以及利用太阳能提供参考。
信息化对于地方人大有效行使监督权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在目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普及的背景下,要着重利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成果,在技术层面上支持各级地方人大监督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