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丰富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体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它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用其独特的造园艺术,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创造出丰富多采的景观,以“咫尺山林”来再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在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小园林里让人们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从而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构景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丰富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体系,是集文学、书画、建筑、雕刻、园艺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它凝集了我们民族多少代人的聪明才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用其独特的造园艺术,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创造出丰宙多采的景观,以“咫尺山林”来再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在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小园林里让人们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从而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现存的中国园林大致分为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三种。苏州的园林现存于世的园林大多是私家园林,北京大多是皇家园林。山明水秀、风物清嘉的苏州,正是由于她有众多的古典园林遍布于全市,才被世人誉为“园林之城”。苏州园林,集中了江南园林精巧、秀雅之特色,所以陈从周教授赞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而追溯苏州园林的历史发展进程,它则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程。苏州园林,最早发端于春秋时期吴王的苑囿,发展于唐宋,而全盛于明清。自从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元大都起,北京就取代了长安、洛阳、卞粱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并延至明、清两代。从明代开始,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云集北京,开始营建城垣、宫殿、坛庙和苑囿,工程浩大,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元大都。清代兴修园林之风大盛皇室不仅重建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人殿,又重修承天门,竣工后,改称天安门。其间,还开发和拓展了“三海”(南海、中海、北海)。仅在京城西北郊扩建和新建的大型园林就有五座。此时北京的皇家园林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想要在园内达到一种形式的完美和深邃的理解的统一。它本身并不塑造直观的现实感受,而是想让观常者通过游览,自己去体会那些既不是纯知识性的说教,又不走那种排除了艺术美学规律所能观察掌握的东西。中国古典园林为游人提供了用其所有的感官去车受的可能性。而源于中國的日本园林,由于成功的进行了缩小,只能用眼晴和理智去享受。这一点和她的母亲中国园林不同。笔者觉得这种区别很重要。中国古典园林是经过最佳提炼的设计,是感官享受的提炼。古代的人是不可能只在花园里饱眼福、增长知识的。在饱眼福的同时,耳朵还要听到声音,鼻子还要闻到香味,身体的温度还要达到舒适的感觉,当然舌头也是很少受到委屈的。但是长时间的类同感受会导致疲倦,或者说常常导致反映的迟钝。所以游人的兴趣,也要通过不断地变换园林景观形式和增添新的园中事物来加强。
当然人们不仅仅在园林中塑造山峰、山谷和山洞的设计(山洞源于道家三十六洞天),使得在炎热的夏天有一个比较清爽的去处,使游人可在清爽之处舒服地休息。它们同充满阳光、长满鲜花的庭院相间,使游人体会到气温的变化,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对比。这一园林要素已超过在园林中清爽地舒适地休息这一范围。虽然岩洞常设在一个小小的湖或可行船的河道边,洞里常常有一眼泉,洞边配有石礅和石桌,但它有着另外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通过柔和的悬挂植物的遮挡,明亮的阳光从来就照射不到洞的深处。偶尔通过岩石的裂缝透过一丝光线,它们设置的如此巧妙,使中午的光线正好照在最重要的主位上。承德避暑山庄的藏书楼前的园中有着另一种表达方式,是让光线穿过岩洞设计巧妙的石缝在邻接的水面上投下一轮细细的、明亮的月牙,以至于中午时分,在波光滢滢的湖面倒影中给人造成一种“日月同辉”的幻觉。这一象征和谐的格言,作为康熙帝亲笔书写的箴言,挂在避暑山庄的三进正门之上。
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之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更趋完善,形成了以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为特色的园林艺术体系,尤其是苏州以人文山水园为主的园林,展现了江南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所以园林学家们评价道:“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几乎可以为中国古典园林水平的代表。”的确,如诗如画的中国古典园林,融会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集中体现了我国在造园艺术和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我国民族文化、东方文化的瑰宝。
收稿日期:2010-05-22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构景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丰富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体系,是集文学、书画、建筑、雕刻、园艺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它凝集了我们民族多少代人的聪明才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用其独特的造园艺术,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创造出丰宙多采的景观,以“咫尺山林”来再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在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小园林里让人们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从而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现存的中国园林大致分为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三种。苏州的园林现存于世的园林大多是私家园林,北京大多是皇家园林。山明水秀、风物清嘉的苏州,正是由于她有众多的古典园林遍布于全市,才被世人誉为“园林之城”。苏州园林,集中了江南园林精巧、秀雅之特色,所以陈从周教授赞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而追溯苏州园林的历史发展进程,它则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程。苏州园林,最早发端于春秋时期吴王的苑囿,发展于唐宋,而全盛于明清。自从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元大都起,北京就取代了长安、洛阳、卞粱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并延至明、清两代。从明代开始,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云集北京,开始营建城垣、宫殿、坛庙和苑囿,工程浩大,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元大都。清代兴修园林之风大盛皇室不仅重建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人殿,又重修承天门,竣工后,改称天安门。其间,还开发和拓展了“三海”(南海、中海、北海)。仅在京城西北郊扩建和新建的大型园林就有五座。此时北京的皇家园林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想要在园内达到一种形式的完美和深邃的理解的统一。它本身并不塑造直观的现实感受,而是想让观常者通过游览,自己去体会那些既不是纯知识性的说教,又不走那种排除了艺术美学规律所能观察掌握的东西。中国古典园林为游人提供了用其所有的感官去车受的可能性。而源于中國的日本园林,由于成功的进行了缩小,只能用眼晴和理智去享受。这一点和她的母亲中国园林不同。笔者觉得这种区别很重要。中国古典园林是经过最佳提炼的设计,是感官享受的提炼。古代的人是不可能只在花园里饱眼福、增长知识的。在饱眼福的同时,耳朵还要听到声音,鼻子还要闻到香味,身体的温度还要达到舒适的感觉,当然舌头也是很少受到委屈的。但是长时间的类同感受会导致疲倦,或者说常常导致反映的迟钝。所以游人的兴趣,也要通过不断地变换园林景观形式和增添新的园中事物来加强。
当然人们不仅仅在园林中塑造山峰、山谷和山洞的设计(山洞源于道家三十六洞天),使得在炎热的夏天有一个比较清爽的去处,使游人可在清爽之处舒服地休息。它们同充满阳光、长满鲜花的庭院相间,使游人体会到气温的变化,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对比。这一园林要素已超过在园林中清爽地舒适地休息这一范围。虽然岩洞常设在一个小小的湖或可行船的河道边,洞里常常有一眼泉,洞边配有石礅和石桌,但它有着另外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通过柔和的悬挂植物的遮挡,明亮的阳光从来就照射不到洞的深处。偶尔通过岩石的裂缝透过一丝光线,它们设置的如此巧妙,使中午的光线正好照在最重要的主位上。承德避暑山庄的藏书楼前的园中有着另一种表达方式,是让光线穿过岩洞设计巧妙的石缝在邻接的水面上投下一轮细细的、明亮的月牙,以至于中午时分,在波光滢滢的湖面倒影中给人造成一种“日月同辉”的幻觉。这一象征和谐的格言,作为康熙帝亲笔书写的箴言,挂在避暑山庄的三进正门之上。
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之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更趋完善,形成了以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为特色的园林艺术体系,尤其是苏州以人文山水园为主的园林,展现了江南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所以园林学家们评价道:“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几乎可以为中国古典园林水平的代表。”的确,如诗如画的中国古典园林,融会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集中体现了我国在造园艺术和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我国民族文化、东方文化的瑰宝。
收稿日期:201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