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中精辟的论述了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唯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以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活动中我们是观察者、引导者更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而幼儿同样是她们活动的探索者、创新者和主导者。我们在关注着幼儿,而幼儿却在关注着活动,正是这样充满趣味的角色,让我们的在这过程中获得发展。
一、幼儿观察活动,发展探索、思考能力
1.观察活动在自然角。自然角是激发幼儿观察的好地方,我们开展了水培植物的研究,比较典型的就是“大蒜发芽”。选择大蒜,首先考虑的就是它容易成活,生长快速,对于并没有太多耐心和持久性的孩子来说,变化较多的物品能够引起更多的兴趣。幼儿从一开始的不经意发现到后来的有目的观察,老师始终在边上观察,然后给予适时的指导。比如,天天不小心把带来一天的大蒜打翻了,从他捡起来的时候,老师一句似有似无的话“看看大蒜有没有受伤?”让幼儿开始检查大蒜,然后就发现了让他们有点惊讶的大蒜根系。接下来的活动顺理成章,她们会主动地去看,去讨论,将自己观察到的与其他孩子讨论,这种成就感就体现在她们眉飞色舞的小脸上。
2.观察活动在科学区。幼儿在面对科学区的材料时,眼睛中总是会闪烁一些光芒,那是渴望探索的眼神。一开始,幼儿会用自己的感觉去操作,但当出现失败的时候,有的幼儿会选择放弃,有的幼儿会继续努力,也有的幼儿会寻求帮助……每个孩子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去了解,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指导。在面对气球船的材料时,睿睿拿起来吹吹,但比较困难,他就交给了边上的佳佳,终于气球吹大了,刚想放到水里,气已经跑掉了!于是两个人就开始研究怎样让这个气球尽快到水里去。他们边试边看边观察,尝试快速地用手按住吹气孔,果然效果好多了,两人边玩边笑。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发现了秘密,这个时候,如果我没有忍住,对他们进行了指手画脚的帮助,效果并不会有现在这样好。所以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指导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3.观察活动在生活中。幼儿对于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水、风、光……无一不是他们的观察对象。散步时,他们会观察操场上的塑胶粒,为什么会掉下来?能发芽吗?晨练时,他们会摸摸树叶,看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孩子的好奇与生俱来,但观察却是后天培养。老师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孩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他们永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会想方设法去探索,也就不会有进步和创新。只有懂得观察、愿意去探索,才会有发现,有收获。
二、教师观察活动,发展引导、促进能力
教师立足儿童为本,通过多角度、多种方式实施观察,同时还将观察、探究的机会交予孩子,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兴趣、知识和经验。没有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就没有真正的活动,就看不到孩子要表达的意愿、听不到孩子想要说的、猜不到孩子所想的,那又谈何能用心来感知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我们才能了解孩子学习的方法、了解孩子经验的获得,甚至更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活动。使得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在具体的观察实践中,幼儿作为一个灵动的、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在问题情景中获得有效的观察,使观察更加的深入。
三、师幼互动,在观察指导中获得发展
1.组织讨论,让观察从粗略走向细致。孩子们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观察时比较粗略,教师可以及时把握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中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更加的细致。如班内大蒜生长观察对比实验中,孩子们刚开始观察大蒜时,只注意到了大蒜根须的长度,而忽略了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大蒜叶子发芽的速度和生长情况,有一天,孩子们发现三个大蒜不一样高,得出了“大蒜挑食”的结论。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大蒜挑食吗?他们为什么不一样高呢?”在讨论中,幼儿开始找不同,然后发现了阳光、加水次数、放置的容器等因素……这次观察讨论活动,孩子们掌握了利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发现种植物的生长变化,促使孩子们的观察更加深入细致。
2.引导分析,让观察从外显走向内隐。孩子的观察能力得到发展后,对于事物外显的表象容易观察到,但还不会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主动探索,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或联系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应引导幼儿讨论,促进幼儿观察从外显走向内隐。如在观察萝卜的时候,幼儿只看到萝卜长出叶子的不同,有的宽大、翠绿,有的叶子很细,颜色黯淡。幼儿讨论:是不是和大蒜一样,阳光不够?放的容器不一样?在不断的观察、讨论中,有幼儿拿起了萝卜开始观察根须,发现一个萝卜的根须非常清晰、一根根白白的很漂亮;另一棵长势不佳的萝卜,根须像我们羽绒服里的小羽毛,好看极了!于是他们开始讨论,会不会是根须的不同导致了叶子生长的不一样,当把问题抛给我时,我建议他们回家去查资料。果然,第二天孩子就兴奋地来告诉我们:那种白的羽毛状的东西是一种细菌,对萝卜的生长是不利的。并且叶子的不同和萝卜获得的营养、水、阳光都有关系。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能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学着从观察到的事物表象入手,联系相关事物的经验,经过推理、分析、验证,找到事物变化的本质原因。
一、幼儿观察活动,发展探索、思考能力
1.观察活动在自然角。自然角是激发幼儿观察的好地方,我们开展了水培植物的研究,比较典型的就是“大蒜发芽”。选择大蒜,首先考虑的就是它容易成活,生长快速,对于并没有太多耐心和持久性的孩子来说,变化较多的物品能够引起更多的兴趣。幼儿从一开始的不经意发现到后来的有目的观察,老师始终在边上观察,然后给予适时的指导。比如,天天不小心把带来一天的大蒜打翻了,从他捡起来的时候,老师一句似有似无的话“看看大蒜有没有受伤?”让幼儿开始检查大蒜,然后就发现了让他们有点惊讶的大蒜根系。接下来的活动顺理成章,她们会主动地去看,去讨论,将自己观察到的与其他孩子讨论,这种成就感就体现在她们眉飞色舞的小脸上。
2.观察活动在科学区。幼儿在面对科学区的材料时,眼睛中总是会闪烁一些光芒,那是渴望探索的眼神。一开始,幼儿会用自己的感觉去操作,但当出现失败的时候,有的幼儿会选择放弃,有的幼儿会继续努力,也有的幼儿会寻求帮助……每个孩子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去了解,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指导。在面对气球船的材料时,睿睿拿起来吹吹,但比较困难,他就交给了边上的佳佳,终于气球吹大了,刚想放到水里,气已经跑掉了!于是两个人就开始研究怎样让这个气球尽快到水里去。他们边试边看边观察,尝试快速地用手按住吹气孔,果然效果好多了,两人边玩边笑。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发现了秘密,这个时候,如果我没有忍住,对他们进行了指手画脚的帮助,效果并不会有现在这样好。所以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指导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3.观察活动在生活中。幼儿对于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水、风、光……无一不是他们的观察对象。散步时,他们会观察操场上的塑胶粒,为什么会掉下来?能发芽吗?晨练时,他们会摸摸树叶,看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孩子的好奇与生俱来,但观察却是后天培养。老师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孩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他们永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会想方设法去探索,也就不会有进步和创新。只有懂得观察、愿意去探索,才会有发现,有收获。
二、教师观察活动,发展引导、促进能力
教师立足儿童为本,通过多角度、多种方式实施观察,同时还将观察、探究的机会交予孩子,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兴趣、知识和经验。没有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就没有真正的活动,就看不到孩子要表达的意愿、听不到孩子想要说的、猜不到孩子所想的,那又谈何能用心来感知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我们才能了解孩子学习的方法、了解孩子经验的获得,甚至更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活动。使得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在具体的观察实践中,幼儿作为一个灵动的、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在问题情景中获得有效的观察,使观察更加的深入。
三、师幼互动,在观察指导中获得发展
1.组织讨论,让观察从粗略走向细致。孩子们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观察时比较粗略,教师可以及时把握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中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更加的细致。如班内大蒜生长观察对比实验中,孩子们刚开始观察大蒜时,只注意到了大蒜根须的长度,而忽略了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大蒜叶子发芽的速度和生长情况,有一天,孩子们发现三个大蒜不一样高,得出了“大蒜挑食”的结论。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大蒜挑食吗?他们为什么不一样高呢?”在讨论中,幼儿开始找不同,然后发现了阳光、加水次数、放置的容器等因素……这次观察讨论活动,孩子们掌握了利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发现种植物的生长变化,促使孩子们的观察更加深入细致。
2.引导分析,让观察从外显走向内隐。孩子的观察能力得到发展后,对于事物外显的表象容易观察到,但还不会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主动探索,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或联系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应引导幼儿讨论,促进幼儿观察从外显走向内隐。如在观察萝卜的时候,幼儿只看到萝卜长出叶子的不同,有的宽大、翠绿,有的叶子很细,颜色黯淡。幼儿讨论:是不是和大蒜一样,阳光不够?放的容器不一样?在不断的观察、讨论中,有幼儿拿起了萝卜开始观察根须,发现一个萝卜的根须非常清晰、一根根白白的很漂亮;另一棵长势不佳的萝卜,根须像我们羽绒服里的小羽毛,好看极了!于是他们开始讨论,会不会是根须的不同导致了叶子生长的不一样,当把问题抛给我时,我建议他们回家去查资料。果然,第二天孩子就兴奋地来告诉我们:那种白的羽毛状的东西是一种细菌,对萝卜的生长是不利的。并且叶子的不同和萝卜获得的营养、水、阳光都有关系。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能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学着从观察到的事物表象入手,联系相关事物的经验,经过推理、分析、验证,找到事物变化的本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