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地震,如果我们事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发展中国的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空间手段与地基监测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地震电磁监测系统,将明显增加地震前兆的信息量,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957年8月26日,苏联宣布:8月21日,世界上第一个多级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发射成功。同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紧接着,11月3日,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重500千克的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迈入太空的新纪元。1961年4月20日,由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航天器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太空攻势,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9年7月20日,由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使人类迈出了踏上天体的“一大步”。从此,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太空中展开了史无前例的争夺战,并带动其他一些国家加入战阵。一时间各种卫星、航天器、航天飞机、空间站等纷纷来到太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太空中运行的各类卫星已达5000多颗,其中绝大多数为美、俄两国所有。而到2010年前,全世界至少还要将1500颗新卫星送上太空。届时,加入“太空俱乐部”行列的除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国外,南非、巴西、韩国等国也有望成为新成员。
卫星在军事上的应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在冷战时期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起,首先就是服务于军事用途的。在民用方面主要用于气象预报、广播通讯、地球动力学研究、地震监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水利建设、精细农业、林业保护等等。
地震预测是指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三要素进行预测。地震预测分远期预测(地震区划)和近期预测两类。远期地震预测是对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及其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即地震区划工作。它包括地震危险区划和地震烈度区划两类。地震区划的具体方法是:一是划分强震活动带(地震带),确定未来百年的地震危险区;二是分析地震活动趋势,估计地震危险区内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最大震级;三是预测未来百年内发生的地震的烈度影响范围。在上述前两项工作基础上做出地震危险区划图。在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做出地震烈度区划图。近期地震预测是对几年到几十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通常采用前兆性地震预测方法,即对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地下水位、水化学成分、地电、地磁、重力、波速比、原地应力和动物异常反应等进行测量和观察。对地震前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地震直接相关的前兆现象,研究它们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种经验关系进行地震预测。但影响异常的因素很多,难以从中区别真正的前兆性异常,且不同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在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和幅度上往往都各不相同。因此,迄今为止仍未找到地震前必然出现的前兆现象。实现地震预测的另一途径是根据现有的大量震前异常观测事实和实验室岩石力学的实验结果,建立孕震模式,以便最终实现根据孕震模式预测地震。这一方法尚在研究阶段。
长期以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就如同夏天午后的雷阵雨般威力强大且令人来不及躲避。遗憾的是,气象预报有能力告诉我们雷阵雨即将发生,但是对于地震,人们至今仍束手无策。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日、美、苏等国的科学家都急于寻找预测地震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探测技术纷纷被提出。例如:观测岩层异常变化,观测海潮变化,大地变动的连续观测,观测地震活动频率大小,地磁及地电流的变化,地下水位及水质的变化,井水含氡量的变化,分析天然气含量,由动物异常行为进行地震预测。
大量的观测事实显示,在多数大地震发生前,均在震中及其邻区发现过大量与电磁波有关的异常现象。据此,许多国家开展了地震电磁卫星的探索研究,以期将其作为监测地震灾害的手段之一。中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资料显示,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中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中国也非常重视利用卫星预测地震。据了解,在“九五”期间,中国就开始了卫星预报地震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国有关专家认为,发展地震监测卫星十分必要。俄罗斯地磁学、电离层和无线电传播研究所发射的“罗盘-2”地震预测卫星,任务是实验观测地震前地球磁层和电离层的特有现象。据专家介绍,早在1964年,苏联科学家在分析其发射的Aloute卫星观测资料时,就发现了卫星电磁观测在强地震前观测到的异常现象,这一现象被随后发射的多颗卫星反复观测到。因此,最先利用太空中的卫星监测电磁异常的国家,正是冷战时期的苏联。因为地下核实验产生的强震同样会引起电磁异常。苏联为了监测有关国家地下核实验的情况,在冷战时期发射了多颗可监测电磁异常的卫星。20世纪90年代初,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苏联科学家提出建立地震前兆全球监测卫星系统的设想。该系统的目标是对特定地区上空的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体特征等长期监测,在震前2小时~48小时做出预报。按照科学家们的设想,这一系统由20颗微型中低轨道卫星、地面接收网络和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组成。地面接收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地震预测中心,地震预测中心再将地震卫星信息与地面传统地震监测得到的信息相结合进行地震预测。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经济实力的下降等原因,该系统建立进程缓慢。俄罗斯先后于1999年、2001年、2006年发射了3颗卫星,用来探测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变化信息,探索地震预报信息和预报技术,研究与地震、火山和其他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有关的电离层、电磁和等离子体等的变化前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法国、美国、乌克兰等国家也着手进行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相关研究。2003年,美国发射了一颗重4.5千克的地震卫星,用于研究磁场信号与地震岩石破裂关系机理,预测地震活动。2004年,法国和乌克兰分别发射了一颗地震电磁卫星。法国这颗名为Demeter的卫星,用于研究与地震、火山相关的电离层变化,研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电离层活动及引起电离层变化的机理等。目前,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有发射地震电磁卫星的计划。其中,俄罗斯提出了一个包括两种轨道面、共8颗卫星的全新的电磁卫星星座方案。乌克兰航天局提出由3颗卫星组成地震电磁监测星座。法国并没有处在地震带上,但科学家们仍开展了地震电磁卫星的研究。专家介绍说,目前法国的Demeter卫星研究成效显著,在业内颇受关注。与传统的地面地震监测站相比,利用卫星监测并且预报地震的方法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预报依据。专家称,虽然利用地震电磁卫星预报地震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这一方法已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认同。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地震电磁卫星有望在地震预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美国科学家最近推出了一项让人造地球卫星和雷达“联手”来寻找地球上干旱地区地下水源的新技术。据称,该项技术可以利用人造卫星标出地球上干旱地区地下蓄水层的准确方位,并通过地面雷达绘制成地图,为寻找新的地下水源提供精确无误的定位。研究发现,我们地球的地壳底下有一层蓄水层,这个蓄水层在注满水的时候,同海绵受潮会鼓胀起来一样,会在地壳表面轻微鼓胀起来,并隆起一块凸出的部位。美国两名地质学家最近证实,人造卫星可以将这些鼓胀隆起的部位准确地表示出来。以往的勘测者们在寻找水源时,必须钻上一系列的井眼,才能计算出一个地下蓄水层的体积,以决定值不值得开采。而这项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马上看出蓄水层的整个地貌”。据称,该技术不仅可以测出地下水源,同时还可以帮助预测地震。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我们能区分出由地下水所造成的地球内部的变化,那么我们也能同时获得更精确的地震活动的图像。”
1957年8月26日,苏联宣布:8月21日,世界上第一个多级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发射成功。同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紧接着,11月3日,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重500千克的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迈入太空的新纪元。1961年4月20日,由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航天器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太空攻势,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9年7月20日,由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使人类迈出了踏上天体的“一大步”。从此,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太空中展开了史无前例的争夺战,并带动其他一些国家加入战阵。一时间各种卫星、航天器、航天飞机、空间站等纷纷来到太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太空中运行的各类卫星已达5000多颗,其中绝大多数为美、俄两国所有。而到2010年前,全世界至少还要将1500颗新卫星送上太空。届时,加入“太空俱乐部”行列的除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国外,南非、巴西、韩国等国也有望成为新成员。
卫星在军事上的应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在冷战时期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起,首先就是服务于军事用途的。在民用方面主要用于气象预报、广播通讯、地球动力学研究、地震监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水利建设、精细农业、林业保护等等。
地震预测是指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三要素进行预测。地震预测分远期预测(地震区划)和近期预测两类。远期地震预测是对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及其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即地震区划工作。它包括地震危险区划和地震烈度区划两类。地震区划的具体方法是:一是划分强震活动带(地震带),确定未来百年的地震危险区;二是分析地震活动趋势,估计地震危险区内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最大震级;三是预测未来百年内发生的地震的烈度影响范围。在上述前两项工作基础上做出地震危险区划图。在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做出地震烈度区划图。近期地震预测是对几年到几十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通常采用前兆性地震预测方法,即对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地下水位、水化学成分、地电、地磁、重力、波速比、原地应力和动物异常反应等进行测量和观察。对地震前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地震直接相关的前兆现象,研究它们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种经验关系进行地震预测。但影响异常的因素很多,难以从中区别真正的前兆性异常,且不同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在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和幅度上往往都各不相同。因此,迄今为止仍未找到地震前必然出现的前兆现象。实现地震预测的另一途径是根据现有的大量震前异常观测事实和实验室岩石力学的实验结果,建立孕震模式,以便最终实现根据孕震模式预测地震。这一方法尚在研究阶段。
长期以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就如同夏天午后的雷阵雨般威力强大且令人来不及躲避。遗憾的是,气象预报有能力告诉我们雷阵雨即将发生,但是对于地震,人们至今仍束手无策。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日、美、苏等国的科学家都急于寻找预测地震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探测技术纷纷被提出。例如:观测岩层异常变化,观测海潮变化,大地变动的连续观测,观测地震活动频率大小,地磁及地电流的变化,地下水位及水质的变化,井水含氡量的变化,分析天然气含量,由动物异常行为进行地震预测。
大量的观测事实显示,在多数大地震发生前,均在震中及其邻区发现过大量与电磁波有关的异常现象。据此,许多国家开展了地震电磁卫星的探索研究,以期将其作为监测地震灾害的手段之一。中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资料显示,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中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中国也非常重视利用卫星预测地震。据了解,在“九五”期间,中国就开始了卫星预报地震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国有关专家认为,发展地震监测卫星十分必要。俄罗斯地磁学、电离层和无线电传播研究所发射的“罗盘-2”地震预测卫星,任务是实验观测地震前地球磁层和电离层的特有现象。据专家介绍,早在1964年,苏联科学家在分析其发射的Aloute卫星观测资料时,就发现了卫星电磁观测在强地震前观测到的异常现象,这一现象被随后发射的多颗卫星反复观测到。因此,最先利用太空中的卫星监测电磁异常的国家,正是冷战时期的苏联。因为地下核实验产生的强震同样会引起电磁异常。苏联为了监测有关国家地下核实验的情况,在冷战时期发射了多颗可监测电磁异常的卫星。20世纪90年代初,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苏联科学家提出建立地震前兆全球监测卫星系统的设想。该系统的目标是对特定地区上空的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体特征等长期监测,在震前2小时~48小时做出预报。按照科学家们的设想,这一系统由20颗微型中低轨道卫星、地面接收网络和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组成。地面接收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地震预测中心,地震预测中心再将地震卫星信息与地面传统地震监测得到的信息相结合进行地震预测。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经济实力的下降等原因,该系统建立进程缓慢。俄罗斯先后于1999年、2001年、2006年发射了3颗卫星,用来探测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变化信息,探索地震预报信息和预报技术,研究与地震、火山和其他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有关的电离层、电磁和等离子体等的变化前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法国、美国、乌克兰等国家也着手进行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相关研究。2003年,美国发射了一颗重4.5千克的地震卫星,用于研究磁场信号与地震岩石破裂关系机理,预测地震活动。2004年,法国和乌克兰分别发射了一颗地震电磁卫星。法国这颗名为Demeter的卫星,用于研究与地震、火山相关的电离层变化,研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电离层活动及引起电离层变化的机理等。目前,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有发射地震电磁卫星的计划。其中,俄罗斯提出了一个包括两种轨道面、共8颗卫星的全新的电磁卫星星座方案。乌克兰航天局提出由3颗卫星组成地震电磁监测星座。法国并没有处在地震带上,但科学家们仍开展了地震电磁卫星的研究。专家介绍说,目前法国的Demeter卫星研究成效显著,在业内颇受关注。与传统的地面地震监测站相比,利用卫星监测并且预报地震的方法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预报依据。专家称,虽然利用地震电磁卫星预报地震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这一方法已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认同。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地震电磁卫星有望在地震预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美国科学家最近推出了一项让人造地球卫星和雷达“联手”来寻找地球上干旱地区地下水源的新技术。据称,该项技术可以利用人造卫星标出地球上干旱地区地下蓄水层的准确方位,并通过地面雷达绘制成地图,为寻找新的地下水源提供精确无误的定位。研究发现,我们地球的地壳底下有一层蓄水层,这个蓄水层在注满水的时候,同海绵受潮会鼓胀起来一样,会在地壳表面轻微鼓胀起来,并隆起一块凸出的部位。美国两名地质学家最近证实,人造卫星可以将这些鼓胀隆起的部位准确地表示出来。以往的勘测者们在寻找水源时,必须钻上一系列的井眼,才能计算出一个地下蓄水层的体积,以决定值不值得开采。而这项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马上看出蓄水层的整个地貌”。据称,该技术不仅可以测出地下水源,同时还可以帮助预测地震。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我们能区分出由地下水所造成的地球内部的变化,那么我们也能同时获得更精确的地震活动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