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12011工作面出水原因分析,探讨予西煤田中的大采深三软煤层工作面顶板水治理规律,实现工作面安全顺利回采,为类似条件采面实现稳产增产积累探索实用性技术经验。
关键词 三软煤层;伪俯斜工作面;顶板水治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070-01
1 概况
12011工作面为新义煤矿12采区首采面,主采二1煤层煤层厚度0.5 m-12.0 m,平均4.90 m,煤层结构简单,属典型的“三软”煤层。工作面总体上呈一单斜形态,走向北偏东40°-50°,倾角4°-12°,煤层顶板直接充水水源为山西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底板直接充水水源为太原组灰岩岩溶承压含水层,间接充水水源为奥陶系灰岩岩溶承压含水层,距煤层底板44.3 m-79.7 m,平均58 m,压力5.0 Mpa-5.7 Mpa。工作面贯通后经瞬变电磁探测轨道顺槽有一富水异常区,经钻探验证富水性弱开始同采。
2010年11月,12011工作面开始试生产,工作面回采15 m时,顶板开始淋水并逐渐增大到20 m3/h,2011年1月6日,工作面回采到35 m处时,大顶初次来压,老顶垮落,顶板含水层水量随着导水裂隙涌出,工作面涌水量逐渐增大,1月23日水量176 m3/h趋于稳定,2月16日工作面周期来压,涌水量渐增,2月26日达到280 m3/h稳定至今。
工作面出水后皮带顺槽底板泥岩遇水变软,支柱钻底严重,棚梁变形严重,巷道低矮,通风困难,老空水向下漫流时,形成水煤泥,造成皮带打滑,底部淤积稀煤多,不能组织正规循环生产,且煤仓放煤时容易发生冒煤现象,且造成煤质水分灰分增高,严重影响生产和安全,同时为了减少前20架顶板淋水造成顶煤放不净,严重影响了资源回收率和产量。
2 出水原因分析
12011工作面回采前,采用瞬变电磁对工作面底板富水性进行了探测,发现1个异常区,施工了3个钻孔进行钻探查证,终孔位置进入奥灰约55 m,钻探结果3个钻孔均有出水,单孔最大出水量45 m3/h,出水层位进入奥灰15 m-20 m,后用物探对异常区进行复查,低阻消失后开始回采。2011年3月,12011工作面涌水量保持稳定在280 m3/h时,在轨道顺槽底板抽排巷布设3个扇形钻孔,以查明已回采范围内的底板奥灰富水性、底板采动裂隙发育及连通情况,根据钻孔揭露,1个钻孔仅在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位出水0.1 m3/h,其他2个钻孔均在进入奥灰含水层位33 m以下出水,最大单孔出水量9.3 m3/h,单孔注浆使用水泥量最大25吨,水质类型为HC03 CaMg型,结果说明:煤层底板岩层无裂隙导水通道,太原组灰岩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富水性较弱。根据上述钻探结果结合水位、水质、水温观测资料判断分析,充水原因是工作面老顶垮落,产生导水裂隙带,达到顶板含水层,从老塘和煤墙项部出现淋水和涌水,随着回采面积扩大,涌水量逐渐变大并稳定,充水水源主要是顶板砂岩水,充水途径为导水裂隙带。
3 采用“多措并举,源头治水,分级沉淀、逐段清淤”治理措施
1)留设尾巷埋管压水。在皮带顺槽溜子机尾放项前,将巷道清到底扳,两侧垛煤袋,宽0.6 m-1.O m,高0.6 m-8 m,上部覆盖回收板皮、背木、荆芭,背严后同放下拐头,保证在下隅角里侧形成汇水暗渠,然后将暗渠水埋管引出,最大压水量126 m3/h,稳定压水量80 m3/h。
2)施底板巷泄水钻孔。从12011轨道顺槽底板抽排巷在各钻场及巷帮位置间隔,朝工作面施工底板泄水孔以疏放工作面老空积水,钻孔孔深平均150 m,单孔最大泄水量142 m3/h,稳定泄水量180 m3/h。并在12011轨道顺槽底抽巷铺设8吋排水管引到车场,设水仓用离心泵压到井下供水管路,用于井下生产,不仅减轻了矿井大泵排水的压力,而且节省了从地面向井下输水产生的费用。
3)施工顶板疏水钻孔。为疏放顶板水,在12011工作面皮带顺槽条件适合的钻场施工顶板疏放水钻孔,终孔位于工作面顶板上20 m,钻到距老空区约6 m-8 m出水,疏水钻孔单孔放水量最大达97 m3/h,但随煤厚、项板垮落影响涌水量变化较大。
4)施工顶板爆破预裂孔。在皮带顺槽14#钻场施工顶板疏水爆破孔2个,终孔位于二1煤层顶扳上35 m顶板砂岩含水层,工程量126 m,施工过程中及爆破后孔内未见出水,直至回采过终孔位置0 m后,其中一个爆破孔才出水,水量虽大1 m3/h,仅维持了3天,说明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不均,裂隙不发育。但顶板爆破预裂使皮带顺槽安全出口向外40 m范围顶板淋水增大,工作面顶板淋水急剧减小,减轻了工作面淋水对生产的影响,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5)施工顶板探查钻孔。在12011工作面皮带运输顺槽22#钻场施工了一个顶板探查孔,仰角41°,孔深117.7 m,进入顶板垂直深度约65 m,穿过顶板大占砂岩含水层、香炭砂岩含水层,终孔至冯家沟砂岩含水层,钻孔出水量仅0.l m3/h,探查说明顶板砂岩含水层具有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这给工作面防治水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6)工作面散水归股泵排水。在工作面低洼处开挖泵坑,开成积水空间,使散水归股,安装潜水泵排到皮带顺槽水沟排出。
7)施工锚索钻孔疏工巷道顶板水。在皮带顺槽淋水集中处施工锚索钻孔约8 m深,下入管缝锚杆,接入塑料管流使淋水汇流锚索孔流到水沟,可有效减小淋水面积,改善作业条件。
8)分级沉淀。在转载机段施工沉淀池保持2个,利用车场2个环形沉淀池交替沉淀水煤,扩大西轨大巷及一车场里约水沟共200 m,进行多级沉淀。
9)逐段清淤:上述沉淀淤煤积累至一定程度后进行清理,清理水仓采用煤泥压滤机,提高速度。结果是保持巷道干净水不上道且有效降低水中淤煤,减小对大泵的损坏。
4 结论
1)通过采用治水方法,目前作面涌水仅30 m/h,有效减小生产及运煤系统进水,煤质发热量平均提高1000 cal/kg,产量、售价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改善工作面条件,刨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降低故障率,杜绝淹工作面危险,给工作面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2)本次12011的成功同采,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治水、实现稳产增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全福.煤矿安全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关键词 三软煤层;伪俯斜工作面;顶板水治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070-01
1 概况
12011工作面为新义煤矿12采区首采面,主采二1煤层煤层厚度0.5 m-12.0 m,平均4.90 m,煤层结构简单,属典型的“三软”煤层。工作面总体上呈一单斜形态,走向北偏东40°-50°,倾角4°-12°,煤层顶板直接充水水源为山西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底板直接充水水源为太原组灰岩岩溶承压含水层,间接充水水源为奥陶系灰岩岩溶承压含水层,距煤层底板44.3 m-79.7 m,平均58 m,压力5.0 Mpa-5.7 Mpa。工作面贯通后经瞬变电磁探测轨道顺槽有一富水异常区,经钻探验证富水性弱开始同采。
2010年11月,12011工作面开始试生产,工作面回采15 m时,顶板开始淋水并逐渐增大到20 m3/h,2011年1月6日,工作面回采到35 m处时,大顶初次来压,老顶垮落,顶板含水层水量随着导水裂隙涌出,工作面涌水量逐渐增大,1月23日水量176 m3/h趋于稳定,2月16日工作面周期来压,涌水量渐增,2月26日达到280 m3/h稳定至今。
工作面出水后皮带顺槽底板泥岩遇水变软,支柱钻底严重,棚梁变形严重,巷道低矮,通风困难,老空水向下漫流时,形成水煤泥,造成皮带打滑,底部淤积稀煤多,不能组织正规循环生产,且煤仓放煤时容易发生冒煤现象,且造成煤质水分灰分增高,严重影响生产和安全,同时为了减少前20架顶板淋水造成顶煤放不净,严重影响了资源回收率和产量。
2 出水原因分析
12011工作面回采前,采用瞬变电磁对工作面底板富水性进行了探测,发现1个异常区,施工了3个钻孔进行钻探查证,终孔位置进入奥灰约55 m,钻探结果3个钻孔均有出水,单孔最大出水量45 m3/h,出水层位进入奥灰15 m-20 m,后用物探对异常区进行复查,低阻消失后开始回采。2011年3月,12011工作面涌水量保持稳定在280 m3/h时,在轨道顺槽底板抽排巷布设3个扇形钻孔,以查明已回采范围内的底板奥灰富水性、底板采动裂隙发育及连通情况,根据钻孔揭露,1个钻孔仅在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位出水0.1 m3/h,其他2个钻孔均在进入奥灰含水层位33 m以下出水,最大单孔出水量9.3 m3/h,单孔注浆使用水泥量最大25吨,水质类型为HC03 CaMg型,结果说明:煤层底板岩层无裂隙导水通道,太原组灰岩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富水性较弱。根据上述钻探结果结合水位、水质、水温观测资料判断分析,充水原因是工作面老顶垮落,产生导水裂隙带,达到顶板含水层,从老塘和煤墙项部出现淋水和涌水,随着回采面积扩大,涌水量逐渐变大并稳定,充水水源主要是顶板砂岩水,充水途径为导水裂隙带。
3 采用“多措并举,源头治水,分级沉淀、逐段清淤”治理措施
1)留设尾巷埋管压水。在皮带顺槽溜子机尾放项前,将巷道清到底扳,两侧垛煤袋,宽0.6 m-1.O m,高0.6 m-8 m,上部覆盖回收板皮、背木、荆芭,背严后同放下拐头,保证在下隅角里侧形成汇水暗渠,然后将暗渠水埋管引出,最大压水量126 m3/h,稳定压水量80 m3/h。
2)施底板巷泄水钻孔。从12011轨道顺槽底板抽排巷在各钻场及巷帮位置间隔,朝工作面施工底板泄水孔以疏放工作面老空积水,钻孔孔深平均150 m,单孔最大泄水量142 m3/h,稳定泄水量180 m3/h。并在12011轨道顺槽底抽巷铺设8吋排水管引到车场,设水仓用离心泵压到井下供水管路,用于井下生产,不仅减轻了矿井大泵排水的压力,而且节省了从地面向井下输水产生的费用。
3)施工顶板疏水钻孔。为疏放顶板水,在12011工作面皮带顺槽条件适合的钻场施工顶板疏放水钻孔,终孔位于工作面顶板上20 m,钻到距老空区约6 m-8 m出水,疏水钻孔单孔放水量最大达97 m3/h,但随煤厚、项板垮落影响涌水量变化较大。
4)施工顶板爆破预裂孔。在皮带顺槽14#钻场施工顶板疏水爆破孔2个,终孔位于二1煤层顶扳上35 m顶板砂岩含水层,工程量126 m,施工过程中及爆破后孔内未见出水,直至回采过终孔位置0 m后,其中一个爆破孔才出水,水量虽大1 m3/h,仅维持了3天,说明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不均,裂隙不发育。但顶板爆破预裂使皮带顺槽安全出口向外40 m范围顶板淋水增大,工作面顶板淋水急剧减小,减轻了工作面淋水对生产的影响,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5)施工顶板探查钻孔。在12011工作面皮带运输顺槽22#钻场施工了一个顶板探查孔,仰角41°,孔深117.7 m,进入顶板垂直深度约65 m,穿过顶板大占砂岩含水层、香炭砂岩含水层,终孔至冯家沟砂岩含水层,钻孔出水量仅0.l m3/h,探查说明顶板砂岩含水层具有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这给工作面防治水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6)工作面散水归股泵排水。在工作面低洼处开挖泵坑,开成积水空间,使散水归股,安装潜水泵排到皮带顺槽水沟排出。
7)施工锚索钻孔疏工巷道顶板水。在皮带顺槽淋水集中处施工锚索钻孔约8 m深,下入管缝锚杆,接入塑料管流使淋水汇流锚索孔流到水沟,可有效减小淋水面积,改善作业条件。
8)分级沉淀。在转载机段施工沉淀池保持2个,利用车场2个环形沉淀池交替沉淀水煤,扩大西轨大巷及一车场里约水沟共200 m,进行多级沉淀。
9)逐段清淤:上述沉淀淤煤积累至一定程度后进行清理,清理水仓采用煤泥压滤机,提高速度。结果是保持巷道干净水不上道且有效降低水中淤煤,减小对大泵的损坏。
4 结论
1)通过采用治水方法,目前作面涌水仅30 m/h,有效减小生产及运煤系统进水,煤质发热量平均提高1000 cal/kg,产量、售价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改善工作面条件,刨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降低故障率,杜绝淹工作面危险,给工作面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2)本次12011的成功同采,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治水、实现稳产增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全福.煤矿安全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