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缓刑制度理解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缓刑制度是我国刑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我国缓刑制度的含义至关重要,是正确适用我国缓刑制度的重要基础。缓行是附有一定条件的暂缓执行刑罚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制。可以从缓刑的含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适用和立法晚上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关键词:缓刑制度;刑法;立法
  一、缓刑制度的含义
  我国的缓刑制度是我国刑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我国缓刑制度的含义至关重要,是正确适用我国缓刑制度的重要基础。我国刑法中的缓执行制度,是附有一定条件的暂缓执行刑罚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即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缓刑有两种,即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
  二、缓刑制度的作用
  (1)缓刑制度的积极作用
  缓刑是我国刑法适用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而确立的重要刑罚制度之一,是这一基本的刑事政策在刑罚制度中运用的具体化,也是依靠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同犯罪作斗争的方针在刑罚具体适用中的体现。缓刑制度的积极作用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优化刑法的功能上,缓刑有助于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其次,从符合社会经济角度上,缓刑是实现刑罚社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2)缓刑制度的消极作用
  制定缓刑制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需求,其正面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在执法机构适用缓刑制度时,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很多。首先,缓刑适用的透明度不高。其次,现在的缓刑适用制度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缺少有效监督的缓刑适用制度滋生着司法腐败现象。再次,缓刑适用只有法官裁量权而没有检察官裁量权、没有社会(或群众)的参与权。
  三、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
  (1)缓刑制度的适用条件
  在我国刑法第72条有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即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
  (2)缓刑适用条件的缺陷
  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法院做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法官在运用缓刑的过程中大量发挥自由裁量权,造成了一些案件不相符的判决结果。
  (3)缓刑适用条件立法的缺陷
  缓刑适用的条件在新旧刑法中没有实质性改变,从理论上讲,既然缓刑适用的立法条件一直没有变化,那么法院在适用缓刑时就只能遵循“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这两个条件,而不应再考虑其他因素。因而有的考虑被告人犯罪的情节和案发后的悔罪表现、受害人的态度等等,因此,缓刑适用条件的细化是立法上的一项重要改进。
  (4)缓刑考察主体的不健全
  我国79年刑法规定缓刑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应当说,把缓刑犯交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在旧刑法施行之初是有合理性的。因为当时我国当下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基层组织非常健全。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国家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个人与小团体利益无法立足,这就使得人们紧紧依附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完全能够发挥缓刑考察主体对被缓刑人的帮教、改造作用。这一时期,法院适用缓刑时的依据就是上述两个条件,因此缓刑适用的实际条件就是缓刑适用的立法条件。
  (5)缓刑适用中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的精神,结合国情,灵活处理案件的一种权利。自由裁量的公正与效率是审判案件最根本、最实际的追求。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靠的是法官的素质。法官在运用自由裁量权利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立法上并没有完善规定如何运用和运用的幅度,因此许多法官自身对于如何正确行使自由载量极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必备的素质,从而影响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效果。
  四、完善缓刑适用的立法建议
  (1)细化缓刑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关缓刑的适用条件,以及出现的适用规则陈旧、条件过于简单等问题,立法或者司法机关应当做出进一步的细化规定,为缓刑的适用者提供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便于法官操作,减少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现象。
  (2)明确规定缓刑的考察主体
  旧刑法对于缓刑考察主体的规定,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刑法重新规定了缓刑考察主体,即“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这一调整既与实际相符,也受到公安系统自1997年开始实行的社区警务改革措施的保障。在缓刑的考察主体再次获得立法规定和司法实际的统一时,我们可以预见,法院不敢轻易判缓以及判缓之后无人帮教的现象将大为减少。
  (3)弱化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首先,一方面是强调庭审的公开性,建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另一方面应特别强调判决书的说理性。通过判决书的详细说明和充分论证,将缓刑适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揭示出来。其次,不断加强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业务能力。时刻加强法官的理论素质的培养,个人业务能力的进修,是一项长期应坚持的任务。只有这样,不论是在缓刑的适用问题上还是在其他刑罚制度的适用上,都能准确把握适用条件,正确的适用裁量权,达到刑罚真正的目的。
  缓刑制度是现代法治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缓刑的适用对于我国建设法制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从79年刑法到新刑法,再到现在立法的不断完善,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缓刑制度的重视程度,但是这其中仍旧有不科学、不规范的制度存在,使法官在自由裁量权的发挥上不够客观,造成缓刑适用率畸高、冤假错案时有发生。通过对此种情况的研究和论述,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的完善缓刑的适用,加强司法解释,明确缓刑的考察主体,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使我国的法制道路不断健全。
  参考文献:
  [1]叶灵猛.浅析我国的缓刑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3(11).
  [2]姚雅晴.中美两国缓刑制度比较概述[J].学理论,2012(33).
  [3]李福强.苏井友.房福鹏.赵家鑫.缓刑最新立法修正的司法适用[J].中国-东盟博览,2012(10).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婚姻法》对于禁止结婚的条件进行了规定,即基于一定的血亲关系和患某种类疾病而禁止结婚。本文拟对禁止结婚的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提高在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婚姻法;禁止结婚;血亲;疾病  我国《婚姻法》对于禁止结婚的条件的规定,体现在《婚姻法》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根据本条规定,法律
期刊
摘 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当代各国宪法普遍的原则,该原则是法律适用上的平等、是一项宪法原则,是机会平等和实质平等的统一体。  关键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宪法  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时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示任何人不论其身分地位为何,在法律之前皆平等,而不会因为其身分地位而获有差别待遇。我国《宪法
期刊
摘 要: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具有正要意义。下文将对回避制度的概念、设立目的、意义以及回避的适用情形和人员等进行介绍。  关键词:回避制度;司法;审判  一、回避制度概述  1.回避制度的概念。回避制度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该案件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期刊
摘 要:个人独资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个人独资企业的含义及其特点出发,对个人独资企业的企业事务管理权的形式及其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管理人在管理企业事务时所受的限制。  关键词:个人独资企业;企业事务;管理权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含义及其特点  所谓个人独资企业,即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由个人承担经营风险和享有全部经营收益的企业。以独资经营方式经营的独资企业有无限的经济责任,
期刊
摘 要:我国《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劳动合同可予以撤销、可予以变更的情形。本文对应该建立可撤销劳动合同规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可撤销劳动合同与无效劳动合同的区别、可撤销劳动合同与解除劳动合同的区别和可撤销劳动合同的功能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劳动合同  一、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 26 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侵权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关于个人信息的侵权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对网络信息侵权的表现形式有必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提高反侵权的意识。  关键词:信息;网络;侵权  网络的出现与普及,特别是各类虚拟现实技术的大量涌现,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还给一部分人提供了宣泄情绪的机会,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
期刊
摘 要:可撤销合同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将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相混淆,为更好的理解可撤销合同,本文在对可撤销合同一般知识介绍的基础之上,对可撤销合同的撤销理由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总结。  关键词:可撤销合同;重大误解;显失公平  一、可撤销合同的含义及其特点  所谓可撤销合同,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
期刊
摘 要: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是证券市场打击的行为之一。本文对内幕信息和内幕信息的含义及其界定进行介绍,以便实践中进行区分。  关键词:内幕信息;知情人员;证券  一、内幕信息的定义及其界定  1. 内幕信息的定义。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是证券市场打击的行为之一。而认定内幕交易行为违法行为的前提。所谓内幕信息,是指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
期刊
摘 要:协议离婚制度,是我国离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议离婚制度和诉讼离婚制度相比,具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势。本文拟对我国的协议离婚制度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协议离婚;离婚;子女;财产  一、协议离婚概述  我国的离婚制度,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由于婚姻关系当事人对离婚所持的态度不同,在处理程序上也不大相同。协议离婚也叫“双方自愿离婚”,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达成离婚合意并通过婚姻登记程序
期刊
摘 要:为保护未成年人,我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规定了在某些情形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起诉制度。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该规定运用较少,文中对该制度进行研究。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起诉制度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起诉制度概述  依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刑事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