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核心素养中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是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15-02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著名教育家叶澜说:“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应该能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供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每门课程都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可或缺的独特使命,高中地理教师也应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运用章后的问题研究,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高中地理每一章课后都有一个活动题,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能够给予学生实现创新和实践的机会。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课后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高中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研究和实践。
在一个周末里,学生们分成了7个小组,每组8人,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社会实践。以安全为前提,带上了温度计,分别到了江门的7个地方(外海中学、白水带公园、汇悦城、五邑大学、江门市汽车总站、地王广场、东湖公园)去观察和测温(每半小时测温一次),通过了十个小时的观测,学生们都得到了气温的变化数据。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分析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个性得到了培养,潜能得到了开发,科学的探索精神得到了提高。因此说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载体,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且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而获得的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印象深刻。
二、从地理视角出发,培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
地理视角是地理学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高中地理课程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到区域地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地理视角。在全球化、环境教育、可持续教育背景下,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都离不开多维地理视角培养。多维地理视角的培养,可以把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的培养与地理观念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对观察、比较、区域分析与综合等地理活动有强烈兴趣,懂得尊重周围的生态与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课程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类发展而展开的,能使学生对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有正确的理解,能培养出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及能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等。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也不仅能从“人一地关系”,还能从“地一地关系”、“人一人关系”的角度,综合地、全面地加以分析理解,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高中地理才是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发展性人才。
三、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的责任感
在21世纪的大浪潮中,地理学科本身正在由基础科学向应用科学发展,而地理学科本身固有的区域性特点,使其能最充分地反映出乡土区域特色。地理教育具有悠久的乡土教学传统,它是一个极其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形式。首先,它通过家乡这个“窗口”让学生对祖国有切身的感受和了解,从而萌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其次,乡土地理教育能有力地促进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联系,特别是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密切联系当地的经济建设实际,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生产劳动意识,使教育更好地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在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知识点学习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乡土地理的农业生产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笔者以“新会葵扇”乡土地理区域作为案例分析,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出“新会蒲葵种植概况”文字资料等,并发下导学案,让学生自学并找出关键词句来分析新会蒲葵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设计意图是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四、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领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的真正理解
“发展”是人类永不停息,不辞辛劳的追求目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不断向大自然索取,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产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突破了环境领域,内涵丰富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程,更是一种有关人类整体发展的先进思想。[2]
地理学科是唯一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人地关系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学科。其中,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培养学生对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有正确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等的教育,是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性、开放性相统一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地理行为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地理教育可举行一些环保纪念日宣传活动,立足校内、面向社会,通过学生的实践行动,增强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领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的真正理解。如一些有影响力的纪念日:
·世界湿地日 2月2日 ·中国植树节 3月12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3日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世界人口日 7月11日 ·世界粮食日 10月16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 ·國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在课程实施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教师应由单纯关注学科知识教学、考试教学转向全面关注学科能力教学、学生发展素养教学,特别要探索跨学科的学习和情境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发展为育人本位,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以上是笔者经过多年一线教学的深刻体会,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未来,还需要不断借鉴、思考、实践、总结如何在地理课程目标、标准、实施等环节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进地理教育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琰.多维地理视角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2]李伟艳.中学地理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4.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15-02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著名教育家叶澜说:“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应该能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供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每门课程都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可或缺的独特使命,高中地理教师也应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运用章后的问题研究,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高中地理每一章课后都有一个活动题,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能够给予学生实现创新和实践的机会。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课后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高中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研究和实践。
在一个周末里,学生们分成了7个小组,每组8人,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社会实践。以安全为前提,带上了温度计,分别到了江门的7个地方(外海中学、白水带公园、汇悦城、五邑大学、江门市汽车总站、地王广场、东湖公园)去观察和测温(每半小时测温一次),通过了十个小时的观测,学生们都得到了气温的变化数据。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分析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个性得到了培养,潜能得到了开发,科学的探索精神得到了提高。因此说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载体,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且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而获得的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印象深刻。
二、从地理视角出发,培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
地理视角是地理学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高中地理课程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到区域地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地理视角。在全球化、环境教育、可持续教育背景下,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都离不开多维地理视角培养。多维地理视角的培养,可以把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的培养与地理观念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对观察、比较、区域分析与综合等地理活动有强烈兴趣,懂得尊重周围的生态与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课程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类发展而展开的,能使学生对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有正确的理解,能培养出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及能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等。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也不仅能从“人一地关系”,还能从“地一地关系”、“人一人关系”的角度,综合地、全面地加以分析理解,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高中地理才是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发展性人才。
三、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的责任感
在21世纪的大浪潮中,地理学科本身正在由基础科学向应用科学发展,而地理学科本身固有的区域性特点,使其能最充分地反映出乡土区域特色。地理教育具有悠久的乡土教学传统,它是一个极其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形式。首先,它通过家乡这个“窗口”让学生对祖国有切身的感受和了解,从而萌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其次,乡土地理教育能有力地促进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联系,特别是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密切联系当地的经济建设实际,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生产劳动意识,使教育更好地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在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知识点学习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乡土地理的农业生产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笔者以“新会葵扇”乡土地理区域作为案例分析,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出“新会蒲葵种植概况”文字资料等,并发下导学案,让学生自学并找出关键词句来分析新会蒲葵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设计意图是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四、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领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的真正理解
“发展”是人类永不停息,不辞辛劳的追求目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不断向大自然索取,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产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突破了环境领域,内涵丰富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程,更是一种有关人类整体发展的先进思想。[2]
地理学科是唯一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人地关系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学科。其中,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培养学生对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有正确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等的教育,是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性、开放性相统一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地理行为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地理教育可举行一些环保纪念日宣传活动,立足校内、面向社会,通过学生的实践行动,增强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领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的真正理解。如一些有影响力的纪念日:
·世界湿地日 2月2日 ·中国植树节 3月12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3日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世界人口日 7月11日 ·世界粮食日 10月16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 ·國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在课程实施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教师应由单纯关注学科知识教学、考试教学转向全面关注学科能力教学、学生发展素养教学,特别要探索跨学科的学习和情境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发展为育人本位,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以上是笔者经过多年一线教学的深刻体会,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未来,还需要不断借鉴、思考、实践、总结如何在地理课程目标、标准、实施等环节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进地理教育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琰.多维地理视角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2]李伟艳.中学地理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