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品德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dma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品德是塑造良好人格的关键,是提高公民素质的前提,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健全学生良好人格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小学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爱好呢?作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阶段 品德课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品德课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兴趣是儿童最好的导师,是儿童学习的潜在动力,是激发儿童求知欲的源泉。因此,在小学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笔者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习成功的一半,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课堂教学中,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营造民主、平等、科学的学习氛围:
  1.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行为角色的转变,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将课堂重新归还学生,让其做学习主人,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装载知识的器皿。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和谐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关注,平等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允许学生犯错,不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权益,保护学生安全。唯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这样学生才能感受教师的亲切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走动进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3.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小学品德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善于使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陶冶其情操,让其能在丰富的语言世界中自由翱翔。此外,教师还应当对不同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语言评价,以激励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产生情感共鸣
  品德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许多教学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例如,《我的成长与家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树立学生的角色意识与责任意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激情导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小朋友,从我们呱呱坠地以来,我们就进入了一个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我们才得以顺利成长成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共同体会家庭为我们带来的快乐与温暖,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父母的容貌特征。”小朋友纷纷举手,众说纷纭。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灌输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家务,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石,从而提高国民素质。通过这种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益于活跃课堂氛围,还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品德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往往会涉及一些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难以向学生表述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图片、视频或者声像,刺激学生全身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沉闷的品德课堂活跃起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合理恰当地使用能够为小学品德课堂锦上添花,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例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如果单从理论知识上进行讲解,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难以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时,教师如果能运用多媒体设备集图片、声像、视频和文字于一体的功能,将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动画、文字、视频等资料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则能够给学生以直观具体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让其能向着教师所规定的教学方向不断前进。
  总而言之,现行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单靠传授法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而应当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德、养成良好人格,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目的,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小学品德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继勇.浅谈小学品德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4:68.
  [2]徐桂梅.浅谈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培养[A].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C].2003:2.
  [3]王艳军.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4,05:230.
  [4]朱巧英.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04:98.
其他文献
摘 要: 强化思品教学的生动性效果,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学生思想、校园生活、家庭变化等方面结合起来,让思品教学更接地气,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  关键词: 初中思品 生动教学 教学方法  在初中思品教学工作中,教学生动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综合成效。新时期的思品教师应当立足教材教法和教学对象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打造生动课堂,使学生受到正确的引领,健康地成长。  一、让思
期刊
摘 要: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初步环节,关系到整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教学技能。本文以实例列举的形式,阐述了几种思品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技能。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导入技能 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德育类课程,思想品德学科要想实现既定的功
期刊
摘 要: 为了提高岗位履职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吸收借鉴、多媒体运用、心理分析、课堂驾驭和资源整合能力培养,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关键词: 历史教师 履职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对广大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在教学中广泛吸收他人的经验成果,科学运用各种教辅手段,加强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涉猎,提高课堂驾驭和资源整合能力。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