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美的事
历数程琳的人生,很多个转折点她都不会忘记,12岁考入海政歌舞团;13岁以《小螺号》红遍中国……但2005年5月22日对程琳来说更重要。 因为这一天,女儿可儿走进了她的生活。
选择成为母亲,程琳深深感激闺蜜王燕平。王燕平是一位芭蕾舞演员,和程琳是莫逆之交,一次她在程琳家住,对程琳说:“你家很大很舒服,但缺人气,缺小孩子的笑声,我觉得你可以做妈妈。”
王燕平的话勾起了程琳的母亲梦,但程琳有着不可跨越的现实鸿沟,她单身,没有交往对象:“我没结婚,怎能生育?”
其实王燕平说这话是有缘由的,她自己领养了两个孩子,感觉非常幸福,她打消了程琳的顾虑:“不一定要结婚才能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孩子需要家,需要妈妈。”
这番话让程琳认真思考领养孩子的可能性。事实上早在程琳18岁时她就曾差点领养一个孩子,但被程妈妈阻止了。程琳当即表示自己愿意领养孩子。这个表态有一定的理想化和冲动成分,但王燕平第二天就打电话给程琳,“我买了两张机票,你跟我去武汉吧,那儿有几个很好的孩子可以领养。”领养的事这么快就成真,程琳蒙了,不由胆怯,说:“我要考虑考虑。”之后一头钻到洗手间里淋浴,直淋浴了40分钟,期间电话怎么响,她也不肯接。
程琳决定征询母亲的意见,这次母亲非常欣喜地表示赞同。程琳和王燕平一起去了武汉。在那里,她看到了可儿。那时可儿才出生五个星期,头上只有少少一点胎毛。但看到她的瞬间,程琳只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被箭射中了,觉得自己认识这个孩子——这就是我的女儿。她内心深处生出一种强烈蓬勃的爱——有一个对象让自己付出爱,用自己的爱呵护她成长,这是世间最重大、最有责任同时也最美的一件事情。她当即决定领养可儿。
闺蜜锦儿知道后,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程琳,你千万不要冲动,这可不是一般的决定。”为了说服程琳,锦儿又让美国的闺蜜打电话劝说她。
程琳想,是不是我真的太冲动?她在武汉住了一天,经过一夜的思考后,她更坚定了,“我一定要把她带走。”
福利院详细检查过后,才把孩子交给程琳。可儿躺在程琳怀里,眼睛放光,一直在笑,那一刻,程琳觉得自己抱着的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后来她专门为可儿写了一首《天使》。
你是我心里生出来的
2009年,程琳受邀在美国录制了主题为反对种族歧视的《世界公民》。录这首歌,程琳是想做公益,另一方面也借此传达对可儿的爱和期待,希望她将来成为一名世界公民。2010年,可儿5岁生日时,程琳特别用可儿的照片,配合这首曲子做了一首MV送给她。
对领养这件事,程琳从没瞒过女儿,“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总有一天会知道的,与其等孩子青春期知道真相后,心理上受到冲击和反弹,不如现在就告诉孩子”。同时,她认为母亲和孩子感情上的纽带在于爱,而不仅仅是血缘,母亲的爱才是孩子安全感、自信的来源——爱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可儿和所有孩子一样,好奇地追问自己是怎么生出来的时,她从不回避,告诉她:“你是我的天使,你不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你是我从心里生出来的。”
还有一次,可儿问道:“为什么我没有爸爸?”
程琳想了想后,回答:“所有的小朋友都是由爸爸妈妈带她来的,但有的人不幸,爸爸妈妈照顾不了他们。妈妈特别爱你,打着灯笼去找,终于找到你这个小天使。你的爸爸不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们现在可以一起去找爸爸啊。”
这些话不仅让可儿释然,还激起了可儿对妈妈的关心——要给妈妈找一个好伴侣。而对于伴侣,程琳的要求是:“这个人要爱我的孩子,否则不可能跟我接触,没有爱心的人我根本不会考虑。”
程琳也很注意让可儿与男性家庭成员接触,以弥补孩子对父爱和心理成长的需要。程琳有一个哥哥和好多表兄弟,三个外甥,每到过年过节,她就让舅舅带可儿出去玩。她经常受邀去世界各地演出,平时也不时会去国外旅行,每次她都会带上可儿。时间长了,可儿能流利地讲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
在她的细心呵护下,可儿的成长非常健康。她念幼儿园时,一天程琳去接她,老师跟她说,“哎呀,现在全幼儿园的孩子都说,我们是妈妈心里生出来的”。回到家,程琳一问女儿,原来孩子们凑在一起讨论出生的话题时,可儿把程琳的话作为标准答案转述给各个同学,小朋友们都很天真,于是这个答案就风靡了整个幼儿园。
比金更重
程琳希望可儿是一个善良的有大爱的女子,平时很注意向这个方向培养她。
2008年春节,可儿突然病了,高烧不退。当时是大年初二的半夜,看着可儿烧得通红的脸蛋,她心疼担心得不得了。保姆已请假回家,朋友都要过年,她只能独自带着可儿去儿童医院治疗。开车前往医院的路上,在急诊室外等候的时候,程琳心力交瘁又无助——做单身妈妈太难了。
可儿的病情很快控制住了,程琳放松下来,却看到医院楼梯口有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痛哭,原来那孩子病情太重,很难救治,加上家长身上的钱不够,医院拒收。
“你的家人呢?”程琳关心地问。对方回答:“老公要和我离婚,我被家人赶出来了。” 程琳心中一痛:自己经济丰裕,有父母支持,做单身妈妈尚且如此艰难,何况这个被家人抛弃的女子。她拿出手机就给红十字会等机构打电话,希望能帮到那个孩子,但无果。最后她把身上所有的钱留给那个女孩,回到家她久久不能平静,国内的朋友都在过年,她只好打电话给美国的朋友,倾诉自己的感触。
和朋友的交流中,她理清了思路,决定在音乐创作和演出之外,把更多精力放到维护和帮助妇女儿童的公益事业上。她接受慈善组织的邀约,担任儿童美德发展工程大使,特别创作了《比金更重》这首歌,宣传美德的重要性。程琳家附近有一家名叫“白云”的私人孤儿院,她经
常给那里的孩子捐款、表演。
2011年5月,可儿六岁的生日快到了,她问可儿:“你想怎么庆祝?”可儿回答:“我想看魔术表演,我好多朋友生日派对都有这个节目。”程琳沉吟一下后,道:“其实你好多朋友都看过那个魔术师的表演,不新鲜了。要不咱们把魔术师和你的朋友都请到白云孤儿院去,那里有20多个小朋友,他们没看过这种表演。你和他们一起欣赏的话,他们肯定会很高兴。”
可儿同意了母亲的提议。派对上,很多父母专程带孩子过来,可儿将他们带的礼物都捐赠给了孤儿院的小朋友。这件事令可儿朋友的父母大受震动,后来有好几个小朋友都选择把生日派对放到那个孤儿院进行,同时为孤儿院募集物资。
妈妈的两个工作
11月20日,程琳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的“风雨兼程——程琳金典北京演唱会”上,许多重量级老友都出席担任神秘嘉宾。这场演唱会是程琳对自己过去30年音乐路的一个总结,之后她还会陆续展开全国巡回演唱会。
音乐可以具象总结,爱的路却无法总结。做妈妈后,程琳感觉自己对“爱”的理解更深了,“血缘不是父母和孩子唯一的联系和爱的理由,人类是一个大家庭”。程琳希望可儿能拥有突破血缘的爱的意识,而可儿也不负她所望,她经常对程琳说:“妈妈,你的工作是唱歌,还有一个工作是帮别的孩子找妈妈。”
自从收获可儿后,程琳平时经常帮朋友做领养的工作。受程琳的影响,她的朋友——著名出版人洪晃也领养了一个孩子。洪晃和孩子第一次见面时,程琳就在旁边。 洪晃刚把孩子抱起来,孩子就把头趴在了她胸前,程琳流着泪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镜头。
这种传播爱的感受非常美妙,程琳乐此不疲。福利院里许多孩子都患有严重的先天疾病,有的孩子生命只能用天来计算。这样的孩子国内很少有人愿意收养,但程琳的许多外国朋友愿意给予临终关怀,让孩子在爱他的人的怀抱里走完生命最后的路程。
有个小朋友先天没有生殖器,也没有肛门,无法自主大小便,尽管福利院尽心给予治疗和照顾,但总体条件所限,孩子的生命和健康仍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程琳的一对美国得克萨斯的朋友希望能收养这个孩子,但外国人在中国收养孩子,手续非常漫长,这对美国夫妇等了一年多,手续仍没办完。
孩子很辛苦,程琳的朋友也很痛苦,“琳,那个孩子需要我们”。程琳想想,咬着牙找到负责收养手续的人,“你看,孩子都这样了,你必须得帮他。我这不是走后门要好处,我是想让这孩子能享受到爱他的人的爱”。对方也很感动,特事特办,两个月后就将手续简化办完,将孩子送到了养父母身边。养父母接到孩子后,马上给孩子找最好的医生做了手术,精心照顾,孩子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现在可儿已经六岁,上小学一年级,是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了。有着敏锐的审美触觉的她不时会画一些人物造型的图画拿给程琳,“妈妈,这是我给你设计的演出服”;她钢琴弹得很不错,每天下午都会练一小时的琴。不论孩子如何成长变化,在程琳心里,她就是那个天使,“你从我灵魂深处来,让我成为能付出爱的人……”
历数程琳的人生,很多个转折点她都不会忘记,12岁考入海政歌舞团;13岁以《小螺号》红遍中国……但2005年5月22日对程琳来说更重要。 因为这一天,女儿可儿走进了她的生活。
选择成为母亲,程琳深深感激闺蜜王燕平。王燕平是一位芭蕾舞演员,和程琳是莫逆之交,一次她在程琳家住,对程琳说:“你家很大很舒服,但缺人气,缺小孩子的笑声,我觉得你可以做妈妈。”
王燕平的话勾起了程琳的母亲梦,但程琳有着不可跨越的现实鸿沟,她单身,没有交往对象:“我没结婚,怎能生育?”
其实王燕平说这话是有缘由的,她自己领养了两个孩子,感觉非常幸福,她打消了程琳的顾虑:“不一定要结婚才能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孩子需要家,需要妈妈。”
这番话让程琳认真思考领养孩子的可能性。事实上早在程琳18岁时她就曾差点领养一个孩子,但被程妈妈阻止了。程琳当即表示自己愿意领养孩子。这个表态有一定的理想化和冲动成分,但王燕平第二天就打电话给程琳,“我买了两张机票,你跟我去武汉吧,那儿有几个很好的孩子可以领养。”领养的事这么快就成真,程琳蒙了,不由胆怯,说:“我要考虑考虑。”之后一头钻到洗手间里淋浴,直淋浴了40分钟,期间电话怎么响,她也不肯接。
程琳决定征询母亲的意见,这次母亲非常欣喜地表示赞同。程琳和王燕平一起去了武汉。在那里,她看到了可儿。那时可儿才出生五个星期,头上只有少少一点胎毛。但看到她的瞬间,程琳只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被箭射中了,觉得自己认识这个孩子——这就是我的女儿。她内心深处生出一种强烈蓬勃的爱——有一个对象让自己付出爱,用自己的爱呵护她成长,这是世间最重大、最有责任同时也最美的一件事情。她当即决定领养可儿。
闺蜜锦儿知道后,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程琳,你千万不要冲动,这可不是一般的决定。”为了说服程琳,锦儿又让美国的闺蜜打电话劝说她。
程琳想,是不是我真的太冲动?她在武汉住了一天,经过一夜的思考后,她更坚定了,“我一定要把她带走。”
福利院详细检查过后,才把孩子交给程琳。可儿躺在程琳怀里,眼睛放光,一直在笑,那一刻,程琳觉得自己抱着的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后来她专门为可儿写了一首《天使》。
你是我心里生出来的
2009年,程琳受邀在美国录制了主题为反对种族歧视的《世界公民》。录这首歌,程琳是想做公益,另一方面也借此传达对可儿的爱和期待,希望她将来成为一名世界公民。2010年,可儿5岁生日时,程琳特别用可儿的照片,配合这首曲子做了一首MV送给她。
对领养这件事,程琳从没瞒过女儿,“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总有一天会知道的,与其等孩子青春期知道真相后,心理上受到冲击和反弹,不如现在就告诉孩子”。同时,她认为母亲和孩子感情上的纽带在于爱,而不仅仅是血缘,母亲的爱才是孩子安全感、自信的来源——爱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可儿和所有孩子一样,好奇地追问自己是怎么生出来的时,她从不回避,告诉她:“你是我的天使,你不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你是我从心里生出来的。”
还有一次,可儿问道:“为什么我没有爸爸?”
程琳想了想后,回答:“所有的小朋友都是由爸爸妈妈带她来的,但有的人不幸,爸爸妈妈照顾不了他们。妈妈特别爱你,打着灯笼去找,终于找到你这个小天使。你的爸爸不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们现在可以一起去找爸爸啊。”
这些话不仅让可儿释然,还激起了可儿对妈妈的关心——要给妈妈找一个好伴侣。而对于伴侣,程琳的要求是:“这个人要爱我的孩子,否则不可能跟我接触,没有爱心的人我根本不会考虑。”
程琳也很注意让可儿与男性家庭成员接触,以弥补孩子对父爱和心理成长的需要。程琳有一个哥哥和好多表兄弟,三个外甥,每到过年过节,她就让舅舅带可儿出去玩。她经常受邀去世界各地演出,平时也不时会去国外旅行,每次她都会带上可儿。时间长了,可儿能流利地讲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
在她的细心呵护下,可儿的成长非常健康。她念幼儿园时,一天程琳去接她,老师跟她说,“哎呀,现在全幼儿园的孩子都说,我们是妈妈心里生出来的”。回到家,程琳一问女儿,原来孩子们凑在一起讨论出生的话题时,可儿把程琳的话作为标准答案转述给各个同学,小朋友们都很天真,于是这个答案就风靡了整个幼儿园。
比金更重
程琳希望可儿是一个善良的有大爱的女子,平时很注意向这个方向培养她。
2008年春节,可儿突然病了,高烧不退。当时是大年初二的半夜,看着可儿烧得通红的脸蛋,她心疼担心得不得了。保姆已请假回家,朋友都要过年,她只能独自带着可儿去儿童医院治疗。开车前往医院的路上,在急诊室外等候的时候,程琳心力交瘁又无助——做单身妈妈太难了。
可儿的病情很快控制住了,程琳放松下来,却看到医院楼梯口有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痛哭,原来那孩子病情太重,很难救治,加上家长身上的钱不够,医院拒收。
“你的家人呢?”程琳关心地问。对方回答:“老公要和我离婚,我被家人赶出来了。” 程琳心中一痛:自己经济丰裕,有父母支持,做单身妈妈尚且如此艰难,何况这个被家人抛弃的女子。她拿出手机就给红十字会等机构打电话,希望能帮到那个孩子,但无果。最后她把身上所有的钱留给那个女孩,回到家她久久不能平静,国内的朋友都在过年,她只好打电话给美国的朋友,倾诉自己的感触。
和朋友的交流中,她理清了思路,决定在音乐创作和演出之外,把更多精力放到维护和帮助妇女儿童的公益事业上。她接受慈善组织的邀约,担任儿童美德发展工程大使,特别创作了《比金更重》这首歌,宣传美德的重要性。程琳家附近有一家名叫“白云”的私人孤儿院,她经
常给那里的孩子捐款、表演。
2011年5月,可儿六岁的生日快到了,她问可儿:“你想怎么庆祝?”可儿回答:“我想看魔术表演,我好多朋友生日派对都有这个节目。”程琳沉吟一下后,道:“其实你好多朋友都看过那个魔术师的表演,不新鲜了。要不咱们把魔术师和你的朋友都请到白云孤儿院去,那里有20多个小朋友,他们没看过这种表演。你和他们一起欣赏的话,他们肯定会很高兴。”
可儿同意了母亲的提议。派对上,很多父母专程带孩子过来,可儿将他们带的礼物都捐赠给了孤儿院的小朋友。这件事令可儿朋友的父母大受震动,后来有好几个小朋友都选择把生日派对放到那个孤儿院进行,同时为孤儿院募集物资。
妈妈的两个工作
11月20日,程琳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的“风雨兼程——程琳金典北京演唱会”上,许多重量级老友都出席担任神秘嘉宾。这场演唱会是程琳对自己过去30年音乐路的一个总结,之后她还会陆续展开全国巡回演唱会。
音乐可以具象总结,爱的路却无法总结。做妈妈后,程琳感觉自己对“爱”的理解更深了,“血缘不是父母和孩子唯一的联系和爱的理由,人类是一个大家庭”。程琳希望可儿能拥有突破血缘的爱的意识,而可儿也不负她所望,她经常对程琳说:“妈妈,你的工作是唱歌,还有一个工作是帮别的孩子找妈妈。”
自从收获可儿后,程琳平时经常帮朋友做领养的工作。受程琳的影响,她的朋友——著名出版人洪晃也领养了一个孩子。洪晃和孩子第一次见面时,程琳就在旁边。 洪晃刚把孩子抱起来,孩子就把头趴在了她胸前,程琳流着泪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镜头。
这种传播爱的感受非常美妙,程琳乐此不疲。福利院里许多孩子都患有严重的先天疾病,有的孩子生命只能用天来计算。这样的孩子国内很少有人愿意收养,但程琳的许多外国朋友愿意给予临终关怀,让孩子在爱他的人的怀抱里走完生命最后的路程。
有个小朋友先天没有生殖器,也没有肛门,无法自主大小便,尽管福利院尽心给予治疗和照顾,但总体条件所限,孩子的生命和健康仍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程琳的一对美国得克萨斯的朋友希望能收养这个孩子,但外国人在中国收养孩子,手续非常漫长,这对美国夫妇等了一年多,手续仍没办完。
孩子很辛苦,程琳的朋友也很痛苦,“琳,那个孩子需要我们”。程琳想想,咬着牙找到负责收养手续的人,“你看,孩子都这样了,你必须得帮他。我这不是走后门要好处,我是想让这孩子能享受到爱他的人的爱”。对方也很感动,特事特办,两个月后就将手续简化办完,将孩子送到了养父母身边。养父母接到孩子后,马上给孩子找最好的医生做了手术,精心照顾,孩子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现在可儿已经六岁,上小学一年级,是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了。有着敏锐的审美触觉的她不时会画一些人物造型的图画拿给程琳,“妈妈,这是我给你设计的演出服”;她钢琴弹得很不错,每天下午都会练一小时的琴。不论孩子如何成长变化,在程琳心里,她就是那个天使,“你从我灵魂深处来,让我成为能付出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