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人间“蒸发”13年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F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2班的同学们:
  你们好!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他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为建设新中国效力,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话说1953年,邓稼先和他的妻子许鹿希结婚。此后5年,他们相亲相爱,过着无比快乐的生活。然后1958年8月的一天,这种生活突然画上了句号。原来,邓稼先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由于这项工作属于绝密,按规定不能告诉任何人,就连自己最亲的人也不行。回到家后,邓稼先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妻子许鹿希问他怎么啦。邓稼先坐了起来,握住妻子的手说:“我要调动工作了。”可当妻子追问他调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时,邓稼先只能摇头:“这不能说。”而当妻子伤心地提出,让邓稼先提供一个信箱号码,用来通信时,邓稼先更是坚定地说:“不行!”了解丈夫秉性的许鹿希紧咬嘴唇说:“我支持你!”看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的妻子,邓稼先的内心极不平静,他多想滿足妻子的要求,他多想和妻子长相厮守,可是,为了祖国的需要,他只能一言不发,舍小家为大家。
  从此,邓稼先便从人间“蒸发”了,再也没有他的任何消息。这一消失就是13年。同学们,你们知道邓稼先干什么去了吗?对了,他和许多科技工作者一起,去研制原子弹去了。
  日历翻到了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天地轰鸣声中,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翻滚而起,直上蓝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此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许鹿希隐隐约约感到自己的丈夫在做什么了,她觉得自己的牺牲太值了。
  13年后,也就是1971年,邓稼先穿着一身旧制服,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这个当年英俊的汉子,如今头发都白了。很快,邓稼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晚期,1986年7月2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同学们,听完邓稼先隐姓埋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他伟大的爱国品质和牺牲精神,永远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对邓稼先说:“邓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谢谢大家!
  【满分理由】
  一、选材独特。在众多考场作文中,写邓稼先的不少,但绝大多数是讲邓稼先如何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去研制原子弹的。而本文却选取了邓稼先告别妻子,隐姓埋名13年这一素材,独特的视角,令人倍感新鲜。特别是文章题目,让人一看就有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细节感人。在讲述邓稼先的故事时,作者把重点放在了两人离别前的对话上。言为心声,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我们不仅感到了邓稼先和妻子离别时的那种难舍难分,更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幸福的伟大人格,特别感动人心。
  三、立意深刻。故事写到最后,作者先反问学生: “你有什么感想呢?”然后讲出自己的感受,点明故事主旨,表达敬佩、怀念之情,号召大家向邓稼先学习,立意深刻,引人共鸣。
其他文献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咏梅诗词在中国诗坛上可谓车载斗量,而这首律诗却别具一格,在刻画红梅时,不但赋予它性格化,还展示出它的精神世界,同时又寄寓自己的情怀,堪称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
不管中考还是高考,作文总是占据了语文分值的半壁江山。因此,写好考场作文,历来是应试者努力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让阅卷老师读来唇齿生香、如沐春风的佳作呢?“意象凝聚法”可谓是考场作文语言素材运用的一种制胜技法。本文拟对此技法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对大家的作文有所帮助。  什么是“意象凝聚法”呢?先给大家讲个“彼岸花”的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座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华,也就是
今年8月12日是地球超载日,在这一时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产和再生自然资源的能力。  什么是“地球生态超载日”  地球生态超载日,又被称为“生态越界日”或“生态负债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是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发起者。就像银行对账单可以追踪收入与支出一样,该组织利用其国际化的网络追踪人类对于地球自然
【技法指导】  小小说以其短小的篇幅,简单的情节,独特的构思,深刻的主题,深受读者喜爱。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由于小小说能在有限篇幅内呈现矛盾冲突,塑造鲜活人物,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社会主题,近年来,经常被设计成中考阅读试题。而在中考作文的写作中,如果同学们能独辟蹊径,巧妙构思,写一篇精彩的小小说,无疑能引人注目,获得高分。  那么,小小说难写吗?一点都不难,只要掌握了小小说的基本特征,平时多阅读一
常常思考:人生“禁得住”考验的标志是怎样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我认为是:心若向阳,必生温暖。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我们是这场戏的导演,我们的想法和心态,决定了这场戏的精彩程度。  我希望我的青春我做主,它是充满活力的;我的人生我选择,它是充满激情的;我的未来我主宰,它是充满挑战的。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不因别人的言语而改变自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有人曾说:人生如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是词人乘船经过濒临太湖的吴江县时所作。全词用“点”“染”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
爸爸妈妈这几年在网上销售服装,生意不错。他们“研究”決定,准备买一辆小轿车。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非常高兴。每每周末,看到人家父母开着锃亮的汽车来接孩子,心里那个羡慕,难以言表。今后,我家也有汽车了!  千盼万盼中,新车终于被爸爸开回来了,这是一辆白色的斯柯达明锐,样子很酷。我迫不及待地钻进车中,坐汽车的感觉真爽。从此,我们一家人的出行方便多了,特别是刮风下雨,外出时再也不用顶风冒雨。  可是天有不测
【摘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能更好在文言文作品中理解与传承文化,反思社会、历史和人生,找到古典文学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让“言文并重,言意共生”。本文笔者针对文化导向下的文言文教学和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根据新课标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思辨读写的学习形态融入参与式教学法作为策略与途径来实现文言文有效學习,目的是有效解读文言文的文本价值,学生以文言文为载体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吸取最丰富的营
摘要:记叙文要顺畅书写,离不开合适的话题,话题合适则有话可说,容易产生共鸣,提升阅读兴趣;此外,文章要关注生活中的文化,让内涵上升到一定层次;最后,文本要关注人生意味,有一定指导意义,使人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记叙文;开头;核心;书写  文章应该像流水一样顺畅自然,可以有曲折沟壑,但不能影响流水自然运转的态势。记叙文主要是叙述,而学生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挥洒自如呢?笔者在揣摩了一些好文章后,发现了
在秦末和楚汉相争的阶段,诞生了一个传奇人物——项羽。  他短暂的一生,悲情的一世,一次次挥霍着良机,最终被困在垓下,可叹!霸王那曾撼动三山五岳的气概,却也无计可施,他虽用那盖世无比的英勇武功,冲杀了许多汉兵,但都无济于事。  曾记否,霸王横扫九州,屡战屡胜。此时,高傲的他在生命与尊严之间,赫然选择放弃生命,与汉军作战到底,四面楚歌是那么悲壮!直至把霸王逼得走投无路,也只能乌江自刎。正所谓:“至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