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普遍出现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语感弱;开口难、难开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中高年级小故事会,编制适合小学中高年级故事书;加强讲故事策略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讲故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可有效促进学生能用的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进行会话、表述信息、交流思想的能力,实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英文;故事会;口头表达能力;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黄福胜,广东省东莞市塘厦第二小学。
一、口语障碍有悖学生发展
《新英语课程标准(2011)》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小学英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能力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二、理论引领,用活故事
激发兴趣促进持久动力。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产生学习行为内部动机的强大动力。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语言知识,英文小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也符合高段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思维发展趋势。讲英文小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持久学习的学习动力。
整体学习促进有效生成。整体式语言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应在“自然”“真实”“完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一个小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学生在一个“自然、真实、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将交际和意义理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然后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生成具有个人风格和情感特点的口头表达。
高质输入促进有效输出。语言是一种信息,而故事又是一种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语言信息。学生们听英文小故事时,即使没有字字弄懂,也能理解意思;在复述或讲故事时,能轻易地记住和积累一些简短、有趣、易学的句子,甚至还能运用得恰到好处。这种有针对性的、高质的输入,为学生有效地语言输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故事策略,夯实过程
1.制定标准,规范讲故事。我们主要制定了《故事量的安排及相应目标》和《讲故事比赛评价标准》并规范讲故事的形式。
第一,定时间。在星期三中午安排看视频听故事,并组织小组讲故事练习,每周安排一节课在课前展示小故事。
第二,定内容。可以是来源于课本的故事,也可以来源于课外有声与无声的故事。科组已整理了校本故事集。
第三,定地点。以班为点,以校为主,以家为辅。
第四,有活动记录。为了让讲故事能顺利进行开展,制定了各班的活动记录表,跟进落实。
为了让研究的更好的开展,科组每学期利用科组活动时间进行研讨,在举行年级或校级活动时课题组向学校领导汇报并邀请指导,领导们每次能够在组织上给我们建议,并要求我们课题要邀请音乐科组的老师加入团队并突破存在的困难。
2.深化策略,强化模式。讲故事要有声音和肢体语言的配合。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中,7%来自于语言文字(仅指文字),38%来 自于声音(包括语音、音调以及其他声音),最大的影响力来自于55%的肢体语言。其中肢体语言分为:脸部表情、手势、身势。
注重模仿表演,强化体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注重模仿与表演。模仿绝不是机械式地跟读,要得以理解才能得以掌握。教师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跟读,或是小组表演故事中的角色,用pair work \group work等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初步体验。创造性的改编并表演,以第三者的身份来陈述故事的内容,这就属于高层次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活动。类似活动可以概据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进行组织练习。
3.开展故事会4S模式。开展故事会的4S模式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评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阶梯和循环圈。即S1任务,指“同一式、话题式、开放式”模式; S2生成,指“个人自学、同伴互助、教师引导”模式;S3分享,指的是“展示、交流模式;S4評价,指的是“自评、同学老师家长的他评、小组评”模式。
四、小故事,大效益
经过几年的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故事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感不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及灵活运用已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能够即兴创编出情节跌宕起伏的小故事,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能用学过的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以下是四年级某班的一份口语测试数据对比,见表。
展望未来,如何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兼顾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状况,做到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差异,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难题。我们将进一步调整操作办法,完善讲故事训练体系,使实验更趋合理化、科学化,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英语[M].北京师范大学,2011,1:3-25.
[2]李永会.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J].教育评论,2015(3):57-58.
【关键词】英文;故事会;口头表达能力;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黄福胜,广东省东莞市塘厦第二小学。
一、口语障碍有悖学生发展
《新英语课程标准(2011)》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小学英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能力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二、理论引领,用活故事
激发兴趣促进持久动力。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产生学习行为内部动机的强大动力。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语言知识,英文小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也符合高段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思维发展趋势。讲英文小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持久学习的学习动力。
整体学习促进有效生成。整体式语言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应在“自然”“真实”“完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一个小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学生在一个“自然、真实、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将交际和意义理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然后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生成具有个人风格和情感特点的口头表达。
高质输入促进有效输出。语言是一种信息,而故事又是一种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语言信息。学生们听英文小故事时,即使没有字字弄懂,也能理解意思;在复述或讲故事时,能轻易地记住和积累一些简短、有趣、易学的句子,甚至还能运用得恰到好处。这种有针对性的、高质的输入,为学生有效地语言输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故事策略,夯实过程
1.制定标准,规范讲故事。我们主要制定了《故事量的安排及相应目标》和《讲故事比赛评价标准》并规范讲故事的形式。
第一,定时间。在星期三中午安排看视频听故事,并组织小组讲故事练习,每周安排一节课在课前展示小故事。
第二,定内容。可以是来源于课本的故事,也可以来源于课外有声与无声的故事。科组已整理了校本故事集。
第三,定地点。以班为点,以校为主,以家为辅。
第四,有活动记录。为了让讲故事能顺利进行开展,制定了各班的活动记录表,跟进落实。
为了让研究的更好的开展,科组每学期利用科组活动时间进行研讨,在举行年级或校级活动时课题组向学校领导汇报并邀请指导,领导们每次能够在组织上给我们建议,并要求我们课题要邀请音乐科组的老师加入团队并突破存在的困难。
2.深化策略,强化模式。讲故事要有声音和肢体语言的配合。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中,7%来自于语言文字(仅指文字),38%来 自于声音(包括语音、音调以及其他声音),最大的影响力来自于55%的肢体语言。其中肢体语言分为:脸部表情、手势、身势。
注重模仿表演,强化体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注重模仿与表演。模仿绝不是机械式地跟读,要得以理解才能得以掌握。教师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跟读,或是小组表演故事中的角色,用pair work \group work等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初步体验。创造性的改编并表演,以第三者的身份来陈述故事的内容,这就属于高层次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活动。类似活动可以概据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进行组织练习。
3.开展故事会4S模式。开展故事会的4S模式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评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阶梯和循环圈。即S1任务,指“同一式、话题式、开放式”模式; S2生成,指“个人自学、同伴互助、教师引导”模式;S3分享,指的是“展示、交流模式;S4評价,指的是“自评、同学老师家长的他评、小组评”模式。
四、小故事,大效益
经过几年的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故事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感不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及灵活运用已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能够即兴创编出情节跌宕起伏的小故事,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能用学过的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以下是四年级某班的一份口语测试数据对比,见表。
展望未来,如何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兼顾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状况,做到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差异,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难题。我们将进一步调整操作办法,完善讲故事训练体系,使实验更趋合理化、科学化,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英语[M].北京师范大学,2011,1:3-25.
[2]李永会.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J].教育评论,2015(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