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达马拉喀什前,我对它毫无印象。只因廉航促销,便买了10欧的机票。航班于傍晚降落。机场大巴一直开到几乎没有灯光、建筑轮廓低矮的地方,司机停车,告诉我们到了。跳下车,险被脚底腾起的尘土呛到,面前是半人高的城墙,缺口处卧着两只骆驼,城墙里惟一亮灯的是一个电话亭。我们几乎是奔跑过去想要问路,店主一边摆手一边关门。一个瘸腿青年和一个半大小子突然出现,用蹩脚的英语重复说“带路、带路”。我怕极了,赶紧奔向远处一间杂货店。老板同样在关门,头也不抬地说“不认路,你问他们(瘸腿青年)”。我们别无他法,只好跟在5米开外的地方,穿过几条没有路标的小巷,来到一座碉堡似的民宿前。
第二天清晨,阳光稍稍驱散了不安全感。民宿是阿拉伯区的老宅,红土外墙十分低调,内里却别有洞天:中庭是铺满蓝色马赛克的泳池,房间是传统摩尔样式,从天台上看过去,库图比亚清真寺的尖塔下一片赭石色二三层楼的宅院,混合成一种完全不同于印象中“城市”的概念。小卖部开了张,玻璃柜台里摆放着零食和生活用品,早点铺已经排起队,本地人的早餐是穆斯林式的软馕和法国人留下的咖啡。小贩赶着驴车穿过城门而来,卖蔬菜水果,收破铜烂铁。我像闯进了异世界的大门,睁大眼睛贪婪地观察这一切。
我看到的,是马拉喀什的古城(Medina)。这座城市名声大噪,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城区拥有北非最大最热闹的广场——德吉马艾芬娜广场。戴尖帽子的柏柏尔人、穿黑袍的阿拉伯人、浅肤色的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在这里来回穿梭;舞蛇、耍猴、画海娜的妇人和卖草药的江湖郎中割据四方引人围观:北非若有武侠小说,便可以这里为背景展开了。
广场是这个城市的心脏,连接着四通八达的小巷。整个西北非商品经济的活力都随着它的脉搏跳动。围绕着广场,古城里散落着大大小小18个市场(Souk)。即使一整天不停行走,也逛不完其中三分之一。这里售卖的东西包罗万象:本地产的皮革(我花30欧买到了一只臭烘烘的骆驼皮公文包),脂粉香膏(香膏放在塑料管子里论块卖),铜锅铁器(手工敲打的声音不绝于耳),塑料小玩具(产自义乌,颜色鲜艳),甚至性感的蕾丝内衣(直接挂在巷子里飘在头顶上)。在导游的劝说下,我鬼使神差买下一件白色绣金线短袍,花掉80欧。
商贸繁荣的地方,服务业往往昌盛。吃、喝、SPA是我心中马拉喀什的三大标签,低廉的物价让它成为北非的曼谷,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欧洲度假客。去之前已经做好在吃方面艰苦朴素的准备:沙漠边上能有什么好吃的?于是第一顿果断交给了游客区的肯德基。殊不知快到黄昏,摊贩们推着小车聚集到广场,变戏法似的推出各种食物:平价大碗的煮蜗牛、略显惊悚的烤羊头、香气四溢的大烤串……最让人惊喜的要数塔吉锅。
塔吉锅其实是一种厨具,用它烹饪的菜系统称Tajine。鸡牛羊随便选一个,大块牛肉酥烂而不老,垫底的蔬菜自然清新。塔吉锅烹饪不用加水,靠尖顶锅盖里蒸汽的水循环将食物焖蒸熟,成为极具当地特色的美食。后来在摩洛哥的日子我们每天吃塔吉锅,百吃不厌。
作为北非最重要的绿洲,马拉喀什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功能——撒哈拉地区的“大澡堂”。公共的阿拉伯澡堂叫Hammam,除了蒸气浴、泡澡等基本功能外,高级的兼有去死皮、护肤等服务,堪称北非版SPA。在过去,四面八方的商人在这里洗去风尘、交换信息,谈生意也议论政局。而对于女客来说,这里曾是她们谈婚论嫁、决定终身大事的场所,媒婆们常常出入Hammam,泡澡之余也顺便仔细打量姑娘相貌是否端庄,身材是否丰腴,思量着可说与谁人家。
考虑到卫生和安全,我最终没去小巷里传统的公共澡堂,只在酒店里体验了一把私人SPA。为我服务的姑娘强壮但有点笨拙,她用粗糙的陶土小圆盘为我去死皮,抹上蜂蜜泥浆,冲洗干净后穿着湿漉漉的衣服离开。我为30分钟的疗程支付了20欧,这大概是欧洲本土价格的五分之一。而为我服务的姑娘收入是4欧,对此她已相当满意:在她的故乡阿尔及利亚,还有3个弟妹靠她养活。
TIPS
衣:女性在摩洛哥旅行,应避免过于暴露的服装。大腿和肩膀最好能够遮挡。尤其亚洲女性更建议保守着装,以降低被骚扰的风险。
食:夏季在市场饮食要留心食品安全,避免吃到不新鲜的食物;秋冬则可以放心品尝路边美食。
住:马拉喀什住宿从十几人民币一晚的青旅至数万人民币的奢侈度假酒店都有。中低预算(约500人民币)建议不要选择老城Medina的民宿。
行:出租车有严重宰客现象,需谈好价钱再上车。去撒哈拉沙漠旅行探险最好在马拉喀什订好专业的旅行社和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