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遇到刁难我们的老师,是幸,抑或不幸?
20世纪80年代,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应教育部的邀请,挂牌招收研究生,慕名而来的如过江之鲫,几轮笔试淘汰过后,所剩无几,却也个个都属精英。也难怪,从老五届大学生到老三届中学生,再一直到新多少届的学生,整整十多年积蓄的人才加入竞争行列,能过五关斩六将者绝非凡人。不料,朱老先生又提出要求,须面试才作最后的定夺。据说,口试当场问题不多,仅提出三道任何考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先问:“读过黑格尔的《美学》吗?”回答一致,毋庸置疑。再问:“读什么文的?”这就难了,读中文翻译的自然就不好意思回答了,而读英文版的,毕竟也算是二手货,幸好还有两个考生回答正确,读过正儿八经的德文版《美学》。最后问:“读的是什么时候的版本?”这最后一道口试题,说易行难,当场鸦雀无声。最后朱老先生没有招到能有资格攻读黑格尔《美学》的研究生。
再看《中国艺术报》的“金庸专访”,其中有一段谈及金庸先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求学的经历,关于选择论文题目的故事,颇耐人寻味。不妨摘录如下:金庸先生原打算写“匈牙利人和匈奴人的关系”,但是这个题目没有通过。金庸说道:“这个题目说出来,当场有一个教授是研究匈牙利的权威,他说,有一本关于匈牙利的书,你觉得里面有什么地方写错了?我说,不好意思,你说的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他又说,那没有关系,还有一个德国学者,19世纪的,关于匈牙利他有一个什么意见,你认为这个意见对不对?我说我也没看过,对不起。他说,这两本都是研究匈牙利的权威著作,你都没看过,那对匈牙利的研究还是不够的。然后他又讲了一通匈牙利文,问我什么意思,我说对不起,我也不懂匈牙利文。他说那这个题目你不能做的,要不我先介绍你到匈牙利去学匈牙利文。”之后,金庸先生因为到过云南大理,且小说中也描写过,转而想写大理和唐朝的关系。“于是又有一个权威专家出来,讲了一通藏语,问我什么意思,我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藏文。他说那你不懂藏文你也不能做这个题目,因为大理和西藏的关系很密切,大理的文化是归于西藏的,研究大理不懂藏文是不行的。”
看来要研究“国学”,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懂“国文”,以中文来说,现代漢语和古汉语则是必备的最基础知识。而真正能称得上“国学”研究者的,除此之外通常还精通一两门外语。相比之下,眼下不少头衔颇为显赫、名气极大的“国学大师”级人物,麾下的硕士和博士足以成连、成团,甚为壮观,只不过,其中能精通古汉语的却凤毛麟角,更多是擅长现代汉语的网上“名博”,他们的研究专著恐难登“国学专柜”吧。
智慧鸟摘自《广州日报》 编辑/香玉
20世纪80年代,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应教育部的邀请,挂牌招收研究生,慕名而来的如过江之鲫,几轮笔试淘汰过后,所剩无几,却也个个都属精英。也难怪,从老五届大学生到老三届中学生,再一直到新多少届的学生,整整十多年积蓄的人才加入竞争行列,能过五关斩六将者绝非凡人。不料,朱老先生又提出要求,须面试才作最后的定夺。据说,口试当场问题不多,仅提出三道任何考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先问:“读过黑格尔的《美学》吗?”回答一致,毋庸置疑。再问:“读什么文的?”这就难了,读中文翻译的自然就不好意思回答了,而读英文版的,毕竟也算是二手货,幸好还有两个考生回答正确,读过正儿八经的德文版《美学》。最后问:“读的是什么时候的版本?”这最后一道口试题,说易行难,当场鸦雀无声。最后朱老先生没有招到能有资格攻读黑格尔《美学》的研究生。
再看《中国艺术报》的“金庸专访”,其中有一段谈及金庸先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求学的经历,关于选择论文题目的故事,颇耐人寻味。不妨摘录如下:金庸先生原打算写“匈牙利人和匈奴人的关系”,但是这个题目没有通过。金庸说道:“这个题目说出来,当场有一个教授是研究匈牙利的权威,他说,有一本关于匈牙利的书,你觉得里面有什么地方写错了?我说,不好意思,你说的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他又说,那没有关系,还有一个德国学者,19世纪的,关于匈牙利他有一个什么意见,你认为这个意见对不对?我说我也没看过,对不起。他说,这两本都是研究匈牙利的权威著作,你都没看过,那对匈牙利的研究还是不够的。然后他又讲了一通匈牙利文,问我什么意思,我说对不起,我也不懂匈牙利文。他说那这个题目你不能做的,要不我先介绍你到匈牙利去学匈牙利文。”之后,金庸先生因为到过云南大理,且小说中也描写过,转而想写大理和唐朝的关系。“于是又有一个权威专家出来,讲了一通藏语,问我什么意思,我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藏文。他说那你不懂藏文你也不能做这个题目,因为大理和西藏的关系很密切,大理的文化是归于西藏的,研究大理不懂藏文是不行的。”
看来要研究“国学”,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懂“国文”,以中文来说,现代漢语和古汉语则是必备的最基础知识。而真正能称得上“国学”研究者的,除此之外通常还精通一两门外语。相比之下,眼下不少头衔颇为显赫、名气极大的“国学大师”级人物,麾下的硕士和博士足以成连、成团,甚为壮观,只不过,其中能精通古汉语的却凤毛麟角,更多是擅长现代汉语的网上“名博”,他们的研究专著恐难登“国学专柜”吧。
智慧鸟摘自《广州日报》 编辑/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