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风险中的中国应对之道——从几个动物比喻说开去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全球化风险为背景,从《易经》中的小狐狸到黑天鹅与灰犀牛、独角兽与骆驼几个(组)动物比喻来理解中国的处境与策略,理解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对照当代的“风险”范式下风险的不同类型,尝试理解在不确定的全球化风险环境下中国的处世之道.面对全球化风险,或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的不断出现,除却时刻秉持《易经》中小狐狸的忧患意识,还可以参考独角兽型与骆驼型企业的策略性行动模式与路径——全球化风险中的中国,既需要独角兽的锐气和冲劲,也需要骆驼的谨慎和耐力,既要有独角兽样式的创新精神,也要始终坚持骆驼样式的底线思维.
其他文献
北宋欧阳修、宋祁所撰《新唐书》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一直备受学者重视.中华书局点校本《新唐书》是当下最为权威和通行的整理本,但也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前人对其中的点
期刊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成都得到了历代文人的关注与咏赞.据文献资料,早在汉代,传为扬雄所作的《蜀都赋》即开启了文人歌咏成都的帷幕,这是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对成都的文
期刊
水力驱动的碾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加工工具.据统计,唐代关中地区涉及碾硙的事件记载共有六次,从时间上来看,前四次为毁废,后两次为承认.西嶋定生基于六次事件记载的时间顺
期刊
最近,日本出版了《入唐僧的求法巡礼与唐代交通》(『入唐僧の求法巡礼と唐代交通』[1])一书,该书由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中坚学者之一葛继勇先生与日本新一代青年学者河野保
期刊
日本天台宗和净土佛教传统的传法高僧之一圆仁(793-864)在44或45岁时来到了中国.在中国,圆仁用了9年的时间学习佛教经文和仪轨.强盛的唐朝是东亚典范,日本天皇渴望建立唐朝式
期刊
对于唐代宗室世系表的补遗纠谬工作,目前学界已发表多篇文章[1].继上篇《〈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新补》(以下简称“新补”)之后[2],笔者在整理唐代宗室墓志的过程中,又发现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