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常见侵财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_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内侵财犯罪常见、多发,司法实践中围绕定性的问题争论不休,通过结合相关案例,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犯罪的本质。
  关键词:职务;劳务;侵占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0187-01
  作者简介:陆明明,男,江苏南通人,法律硕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团委副书记、助理检察员,研究方向:刑事法律。
  一、利用“职务便利”与利用“工作便利”的理解
  第一个案例,犯罪嫌疑人陈某,系上海某有限责任公司的门卫保安,负责人员进出入管理及生产车间的巡逻等;犯罪嫌疑人王某,系社会无业人员。某日晚,二人合谋趁陈某值班进入公司生产车间,趁其他值班人员休息之际,窃得紫铜丝196公斤。
  本案中,负有看管责任的人员窃取公司财物的行为,如何区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保安利用自己当班之机将看守的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定性,理论与实践中主要有职务侵占与盗窃罪的分歧。笔者认为,区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直接、具体的保管义务为标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1995年2月)中第10条规定,公司人员侵占罪是,“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该《决定》第9条、第11条的规定,公司人员受贿罪、公司人员挪用资金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修订后的刑法中由《决定》第10条修改而来的第271条第1款删除“利用工作上的便利”的要件,故“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从此不属于构成职务侵占罪的要件。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工作的便利”区别对待,是立法层面的态度。从逻辑关系上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工作的便利”属于并列关系,归属不同范畴。有的学者认为,职务侵占罪中取消“工作上的便利”的规定是科学的,因为“工作上的便利”含义不明,内涵、外延模糊,难以认定。[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单位财物的行为,是指行为人利用本人的职责范围,侵占具有权限且承担义务的单位财物。如果要认定行为人具有保管财产的义务,就必须找寻到其义务产生的依据。
  二、“职务活动”与“劳务活动”的异同
  第二个案例,犯罪嫌疑人张某、李某系某法人建筑公司企业招聘的民工,负责看管工地上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某日深夜,两人雇佣汽车并利用了看管公司建筑材料的机会,将施工现场存放的钢筋(共7.2吨)、水泥(共3吨)分三次盗走。
  本案中,涉及的问题,核心是如何界定“职务活动”与“劳务活动”的关系。
  笔者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即利用从事集体、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权力性、管理性事务的便利及利用从事劳务的便利,“职务”的外延,包括管理事务和劳务活动。
  理由如下:首先,符合语意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职务的含义,是“工作中所担任的事情”、“职位所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而《新华词典》解释为“规定担任的工作”。[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属于工作的两种类型。显然,一般而言,结合通常的语义,管理事务和劳务活动是职务的应有含义。其次,对照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要件特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刑法上也同时明确规定了其主体要件。目的是明确罪名的构成特征,同时也为科学界定利用职务上便利的含义提供了法律基础。比如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罪,客观要件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从事公务的职务便利,不包括劳务活动。刑法第271条第1款对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仅规定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这些人员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为一般主体,而未限定为仅包括从事公务的人员,比如公司的董事、经理、领导之类,可以看出,从主体角度,职务侵占罪既包括管理人员,也包括劳务人员。
  三、“职务侵占的手段”类型及“占有”行为的认定
  第三个案例,犯罪嫌疑人赵某为某公司(法人企业)推销员。某日,该公司为加快贷款追讨速度,决定推销员于年底前追讨货款的旅差费可由财会科另行报销。赵某顺利将货款追回后,在两张报销单上填写共计不到1000元数额的旅差费。随后厂长同意报销并签字,赵某在填写的两张报销单的千位数位置,分别加上“5”和“7”,并且从公司的出纳员处,共计领取到11000余元,占为己有。
  本案中,如何理解职务侵占罪的手段以及该法条规定的“非法占为己有”中的“占有”?
  笔者认为,职务侵占罪的手段行为,除了侵吞的行为,盗窃、诈骗等之类的其他的非法手段同样包括。申言之:首先,参照我国刑法对贪污罪的规定,客观方面,包括侵占、窃取、骗取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我国刑法增加职务侵占罪,主要是为了将之前一部分贪污的犯罪行为,分离出去,从而归入职务侵占罪。因此,应当借鉴刑法对贪污罪的手段行为的规定,类似的手段行为也属于职务侵占罪。其次,避免违背定罪原则的一致性。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关键是主体不同,客观方面基本一致。如果职务侵占罪的手段行为仅限于将合法持有变为非法占有,则会出现国有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不同手段,罪数的认定却产生一罪与数罪的尴尬局面。
  [ 参 考 文 献 ]
  [1]陈兴良.刑法疏议[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444.
  [2]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1377.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中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但是对这一新增程序的制度涉及还不完善,尤其对于至关重要的证明问题规定不够完善合理。从这一程序的性质入手,讨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责任、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等问题,对进步一完善该程序的证明制度具有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明;证明标准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学督导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的实际,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利用网络MIS系统提高教学督导对人才培养的质量绩效,以响应学院
[摘 要]篮球防守脚步移动技术灵活、连贯、协调、动作组合融洽,快速成为防守技术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防守脚步移动中的技术,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供教练员及运动员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篮球 脚步移动 无球队员    在世界篮球运动最高水平美国的影响下,作为篮球运动的四大技术之一的防守技术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篮球人士所重视。现在各级水平的球队彻底改变了过去“以攻为主”的训练指导思想,努力提高防守技
在运动训练中,专项体能已经成为教练员热衷的话题,力量、速度、耐力这三大基本素质无可厚非的成为体能训练的主题,导致出现片面的追求力量速度耐力的训练,而对其他运动素质的训练重视不足。在当代体能训练中,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副主任刘爱杰博士第一次提出了“软素质”这一新概念,他将三大基本素质以外的辅助运动素质,称之为“软素质”。但对于“软素质”在运动员专项体能中的训练至今还没有人涉及,教练员已意识到“软素质
摘 要 在我国从传统的人治走向法治过程中,信访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但大信访的格局阻碍了法治进程,因而,2014年以来,中央主推信访改革,进行涉法涉诉信访分流,本文即旨在通过法治的路径选择谈涉法涉诉信访改革。  关键词 法治 信访改革 涉法涉诉信访  作者简介:石志亮,西北政法大学;文秋菊,湖南省祁东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要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跟上时代的步
本文肯定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首届阅读推广案例大赛获奖案例的特点,进而对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This paper affir
摘 要:我国在2012年3月修正了原来的刑事诉讼法,它对原有的侦查与监督方面的条款作了较大的改动,本文从新刑诉法的视角说明侦查监督司法实践的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新刑诉;检察机关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0183-02  在司法体系中,审判机构、执法机构、监督机构是彼此独立的几个机构,它们相辅相承、彼此牵制。其中检察机构担
面对出入大学的新生,辅导员的正确引导是关键,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动向。面对他们的迷茫和困惑,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以免在今后的学习生活
摘 要: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在法条上进一步完善了律师会见权,并要求检察机关对律师会见权进行监督保障。本文基于绥棱县检察院在监督和保障律师会见权方面开展的工作,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检察机关在保障律师会见权方面应发挥的职能作用和承担的职责任务。  关键词:律师;会见权;检察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0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