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郭文忠,皮肤黝黑、矮个,干练豁达,浑身透着一种狡黠机灵,怎么看都不像书卷气浓郁的书法家。
据他自己说,有一次留着长发胡子拉渣的他,被一位熟人介绍引荐到江西省书协毛国典主席跟前。其貌不扬不修边幅的做派,让书协主席对郭文忠很是不屑。赖熟人面子不可,同意郭文忠进入书法高研班“试听”。殊知,正是这回不经意的试听让从小挚爱的书法艺术,改变了常人对郭文忠不同寻常的解读。
凭着韧性专一,郭文忠历经三年时间积累打磨,书法作品入选全国书协展览并获殊荣。如今,弟子郭文忠成了毛国典在书法圈内,逢人便说道的“励志样板人物”。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言真矣。
上世纪七十年代,郭文忠出生于江西万安一个世代耕作的农民家庭。现在进城生活了,郭文忠还保留着一整套洗得千千净净的犁耙、锄头等农具。对于书法最初启蒙,源于家中仅有的几本中医书、通书、历书、乡下人看风水的小楷毛笔手抄本。
吉安农村民风纯朴。乡间嫁女、老人做寿、新房上梁等喜庆之事,都要邀请初通文墨之人撰写对联以示庆贺。乡间邻里,能写大字的人,被人称为老先生受人推崇尊敬。郭文忠高中时跟着村里一位先生习字,二三年时间下来,郭文忠成了村里大字写得最好的人。有了能耐的郭文忠心大了,把目光投向了万安县城之外更远的地方吉安市。
谈起当初练习书法艰苦经历,郭文忠说那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天刚蒙蒙亮,带一盒饭骑着自行车出门上路。万安到吉安师范之间,骑车来回二百多公里。路上花的时间长,其实跟老师学习书法,也只有一二个小时时间,下午四五点钟,又得骑自行车往回赶路。”
郭文忠与生俱来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秉性,让他在同龄农村青年中脱颖而出。书法之外,郭文忠差不多成了名噪一方“青年领袖”。闯海南种大棚蔬菜、下浙江搞建筑、上吉安创办书法院、赴赣州水电安装,事业风生水起。他用实践证明,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路是自己蹚出来的,人走多了才成为路。
如今,郭文忠已是遂川、万安、泰和、吉安南地区为数不多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一。
人近中年的郭文忠,一双儿女都已考入大学。平日儿子见向书法家父亲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有回嘟囔着要父亲给自己写幅书法作品挂在大学寝室。郭文忠遂了儿子心愿,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整张四尺八个笔道酬劲苍浑的魏碑力透纸背,众人看后翘首称道。
二
见字如唔,字如人面。汉字与书法二者的完美结合,让中华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魅力无限传承久远。
郭文忠告诉记者,在明朝或民国以前,书法只是作为工具使用,如私人信札或文字记录。
家在万安。
郭文忠选择了在吉安市风景如画的古后河,将自己庐陵书法院安扎于此。自古吉安文章礼仪之邦,三千进士冠华盖,佛理禅趣集一城。厚重灿烂光耀千秋的庐陵文化,诞生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谢栓、解缙等一大批文豪大家。
郭文忠希望通过创办书院形式,撬动庐陵文化。而吉州窑与书法相结合,井冈山红色文化、山水文章“四合一”的互动发展,
利用手中的人脉资源,一些生意场上的朋友、书画圈的朋友,作市场自勺份额占得先机。“我有个想法,目前大环境,江西赣鄱文化,引进先进高水平的文化资源,影响带动庐陵文化。同时,为吉安书法爱好者提供交流沟通平台。社会上写字的人多过打麻将的人,总是好事情”。为此,郭文忠院长与江西省文联书法家协会合作成立了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吉安分中心,并在吉安市设立吉安市青少年书法美术考级点。
作为院长,郭文忠深知书法练习的整个过程由简入繁。开始练习基本是手上的技术活临帖。它是一种简单的形而下的功课作业,只有传承挖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书法才能由简单的写字,升华上升到书法艺术高度,书家作品臻于完美感染众人。郭文忠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倡导“功夫在书外”。就是想让社会上广大书法爱好者,改变一个概念误判:书法不是写字。“书法讲究笔法、章法、墨法,实际上书法就是一张线条对一张白纸的分割。在分割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处理线条与线条之间关系。不要把书法简单地当成写字”。
曾经喜欢捣鼓多种门类艺术,最终锁定书法成为事业根基立足。从一个个体书家,华丽转身社会教育工作者,郭文忠坦言不是为了带学生而挣钱。“让学生懂得以‘法’入法去写书法,才能写一手好字,而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名片”。只有尊重了书法的教化功能,书法才能影响改变书者的人生轨迹。“人只要认准了坚持不懈去做一件事情,水滴石穿没有不成功之理”。
一撇一捺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诗书继世长,笔墨意趣品自高。郭文忠,一个人和他的庐陵书法院,开场锣鼓已经敲响,八万里东风浩荡。我们有理由相信,郭文忠院长能够手到心到意到的书法艺术,定能福泽培养庐陵大地书坛才俊瀚墨飘香……
郭文忠,皮肤黝黑、矮个,干练豁达,浑身透着一种狡黠机灵,怎么看都不像书卷气浓郁的书法家。
据他自己说,有一次留着长发胡子拉渣的他,被一位熟人介绍引荐到江西省书协毛国典主席跟前。其貌不扬不修边幅的做派,让书协主席对郭文忠很是不屑。赖熟人面子不可,同意郭文忠进入书法高研班“试听”。殊知,正是这回不经意的试听让从小挚爱的书法艺术,改变了常人对郭文忠不同寻常的解读。
凭着韧性专一,郭文忠历经三年时间积累打磨,书法作品入选全国书协展览并获殊荣。如今,弟子郭文忠成了毛国典在书法圈内,逢人便说道的“励志样板人物”。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言真矣。
上世纪七十年代,郭文忠出生于江西万安一个世代耕作的农民家庭。现在进城生活了,郭文忠还保留着一整套洗得千千净净的犁耙、锄头等农具。对于书法最初启蒙,源于家中仅有的几本中医书、通书、历书、乡下人看风水的小楷毛笔手抄本。
吉安农村民风纯朴。乡间嫁女、老人做寿、新房上梁等喜庆之事,都要邀请初通文墨之人撰写对联以示庆贺。乡间邻里,能写大字的人,被人称为老先生受人推崇尊敬。郭文忠高中时跟着村里一位先生习字,二三年时间下来,郭文忠成了村里大字写得最好的人。有了能耐的郭文忠心大了,把目光投向了万安县城之外更远的地方吉安市。
谈起当初练习书法艰苦经历,郭文忠说那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天刚蒙蒙亮,带一盒饭骑着自行车出门上路。万安到吉安师范之间,骑车来回二百多公里。路上花的时间长,其实跟老师学习书法,也只有一二个小时时间,下午四五点钟,又得骑自行车往回赶路。”
郭文忠与生俱来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秉性,让他在同龄农村青年中脱颖而出。书法之外,郭文忠差不多成了名噪一方“青年领袖”。闯海南种大棚蔬菜、下浙江搞建筑、上吉安创办书法院、赴赣州水电安装,事业风生水起。他用实践证明,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路是自己蹚出来的,人走多了才成为路。
如今,郭文忠已是遂川、万安、泰和、吉安南地区为数不多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一。
人近中年的郭文忠,一双儿女都已考入大学。平日儿子见向书法家父亲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有回嘟囔着要父亲给自己写幅书法作品挂在大学寝室。郭文忠遂了儿子心愿,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整张四尺八个笔道酬劲苍浑的魏碑力透纸背,众人看后翘首称道。
二
见字如唔,字如人面。汉字与书法二者的完美结合,让中华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魅力无限传承久远。
郭文忠告诉记者,在明朝或民国以前,书法只是作为工具使用,如私人信札或文字记录。
家在万安。
郭文忠选择了在吉安市风景如画的古后河,将自己庐陵书法院安扎于此。自古吉安文章礼仪之邦,三千进士冠华盖,佛理禅趣集一城。厚重灿烂光耀千秋的庐陵文化,诞生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谢栓、解缙等一大批文豪大家。
郭文忠希望通过创办书院形式,撬动庐陵文化。而吉州窑与书法相结合,井冈山红色文化、山水文章“四合一”的互动发展,
利用手中的人脉资源,一些生意场上的朋友、书画圈的朋友,作市场自勺份额占得先机。“我有个想法,目前大环境,江西赣鄱文化,引进先进高水平的文化资源,影响带动庐陵文化。同时,为吉安书法爱好者提供交流沟通平台。社会上写字的人多过打麻将的人,总是好事情”。为此,郭文忠院长与江西省文联书法家协会合作成立了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吉安分中心,并在吉安市设立吉安市青少年书法美术考级点。
作为院长,郭文忠深知书法练习的整个过程由简入繁。开始练习基本是手上的技术活临帖。它是一种简单的形而下的功课作业,只有传承挖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书法才能由简单的写字,升华上升到书法艺术高度,书家作品臻于完美感染众人。郭文忠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倡导“功夫在书外”。就是想让社会上广大书法爱好者,改变一个概念误判:书法不是写字。“书法讲究笔法、章法、墨法,实际上书法就是一张线条对一张白纸的分割。在分割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处理线条与线条之间关系。不要把书法简单地当成写字”。
曾经喜欢捣鼓多种门类艺术,最终锁定书法成为事业根基立足。从一个个体书家,华丽转身社会教育工作者,郭文忠坦言不是为了带学生而挣钱。“让学生懂得以‘法’入法去写书法,才能写一手好字,而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名片”。只有尊重了书法的教化功能,书法才能影响改变书者的人生轨迹。“人只要认准了坚持不懈去做一件事情,水滴石穿没有不成功之理”。
一撇一捺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诗书继世长,笔墨意趣品自高。郭文忠,一个人和他的庐陵书法院,开场锣鼓已经敲响,八万里东风浩荡。我们有理由相信,郭文忠院长能够手到心到意到的书法艺术,定能福泽培养庐陵大地书坛才俊瀚墨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