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学生在生成的课堂中旅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的课堂教学源于教师别具匠心的设计,如精彩的语言、精致的课件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巧”字上做文章,让数学课堂产生“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趣犹存”的效果。
  一、“一语激起千层浪” ——巧开讲
  一首动听的音乐会在前奏时就引人入胜,形式多样的课前活动同样也能成为一节课美丽的前奏。课前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尤其是借班上课时更为广用。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旨在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师生默契,迈开课堂“第一步”……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前,教师说:“同学们,咱们今天第一次见面,你们一定有许多问题想问老师吧?”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抓住学生问老师年龄的问题)问:“你今年多少岁了?”“12岁。”“用老师的年龄除以2,再减去6就是你的年龄,你能算出老师的年龄吗?”……这样的课前谈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这美丽的前奏既有趣,又能与本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倒推的策略奠定了基础。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 ——巧导入
  
  一堂课的引入犹如戏剧中的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因此,课始可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右图,你能找出哪只小鸭灯是小男孩手中牵着的吗?一大堆乱线,哪只小鸭灯是小男孩手中牵着的呢?乍一看毫无头绪,静下心来想一想,有简便快捷的办法吗?反过来,从小男孩的右手出发便是捷径。倒推策略就是这样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心领神会,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三、“春色满园关不住”——巧整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借助多媒体,通过形、声、情、意等功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优化学生的认识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能求出甲、乙两杯各多少毫升吗?
  这是教材中的例1。教学时,我用实物现场演示,但出力不讨好,原因有二:一是实物较小,后排学生看不见,教室里乱成一团;二是倒回去往往控制不好果汁的量,常常要倒来倒去。这些难题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下迎刃而解,既直观又准确,学生很快地直观感知:通过“倒回去”的操作,知道甲杯“拿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40毫升,是240毫升;乙杯倒掉了甲给它的40毫升,便是160毫升。这样,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他们在思维后对倒推策略有着深入的理解。
  四、“巧把金针度与人”——巧练习
  策略在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欲望油然而生,机械运用策略肯定不是教学过程想要诠释的,创新运用和独特解决才是理解与运用策略的最高境界。练习设计要在训练学生的能力上下工夫,既达到巩固策略,又能在更广范围内检验策略的目的。如:“一条毛毛虫从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20天能长到20厘米。那它长到5厘米时需要多少天?”一看题,学生不约而同地拿笔算,教师适时点拨:“‘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妨把信息整理一下,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学生整理信息,主动采用倒推策略解题,再一次帮助学生体验到了倒推策略的价值,让枯燥的练习变得丰富有趣。
  五、“能探风雅无穷意”——巧提升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着数学文化的震撼,延续着数学文化的传承,激荡着数学创新的脉动”,这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在老马识途、司马光砸缸等一系列璀璨的人文故事中,凝结的就是倒推策略的光华。多媒体声画视频,一下子把古老的故事拉到了学生的眼前,如颠覆常规思维里的拉人出水一般,倒过去想的策略让学生获得震撼的同时,何尝不是数学文化的一次闪光呢?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巧”字上下工夫,那课堂的精彩就会如约而至,我们的课堂就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心灵也就能在生成的课堂中旅行。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摘 要]引导学生从“让学”走向“会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终极追求。为了将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觉悟、聪慧,教师可通过课堂目标让学生明晰、活动过程让学生参与、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错误原因让学生反思、知识体系让学生建构、情感价值让学生体验等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 让学 会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复式统计表”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关键词]复式统计表 生活实践 分析数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难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数学课上“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活跃时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探索
练习课在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同时,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练习课?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上学期有幸聆听了张冬梅老师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让人眼前豁然开朗,不觉感叹:“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这么精彩,令人回味无穷!”  一、引人入胜的“起调”  (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补充完整,然后介绍算式也可以对称)  师(出示2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习的效率。“认识百分数”一课,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总是直接讲授百分数的概念,导致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
常规教学片断:  1.揭示相关联的两种量的意义。  2.出示例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问题提示自主探究。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两种量吗?  (2)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3)比值表示什么?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得出“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一样,都是80,
对“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笔者一直有这样的困惑:(1)学生真的会做十几减9这一类型的减法算式吗?在幼儿园大班时,学生普遍学习过十几减9,大部分学生告诉我都会做了,但学生真正理解了吗?他们的体验深刻吗?(2)是不是仅让学生按照一种思路去解决问题?这样是不是缺少了开放性和延续性?如果强调了开放性和延续性,学生会放任自流吗?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案例描述:十几减9的退位
“少教精学”提倡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准确、简练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构建知识体系,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少教精学”体现的是新课程倡导“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理念,摒弃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更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
歌剧《卡门》创作于1874年秋,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它是全世界上演率最高、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品之一。但该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充满情色诱惑、狂热血性和批判精神,这些特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使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在乔治·比才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变得长盛不衰。内容简介  这部四幕歌剧讲述了一个吉普赛姑娘——烟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教学案例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策略形成的规律,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解决问题 策略 培养 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7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问题解决”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出来,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