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笔者通过对近年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包括金融学、保险和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内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指标,得出经管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并对如何提升经管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毕业生;就业形势
一、引言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关系国家的人才战略与和谐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国内经济到了拐点、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人口红利下降四大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速逐渐放慢。经济的放缓就意味着就业形势的严峻。随着出口贸易的萎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减员,而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在不断增多,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749万左右,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 2013 年再增加 104 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调查分析结果
(一)毕业生去向
随着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毕业生的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经济学院的毕业生人数在五年内增加了一倍。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反映出我国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相应增长。未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旧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倾向,学生更热衷于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就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根据对该学校经济学院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分布情况进行汇总,选取了分布人数位于前八名的省份来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南省就业,这与当初学生择校有很大关联。而“北上广”的就业热潮在表中同样得以体现。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在最新一次对毕业大学生调查中发现,985或211高校的毕业生,有八成以上同学均拿到offer。而在另外66.7%的普通高校学生中,拿到offer只占不到三成。面对这种名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有形竞争”和企业在他们之间的这种“无形歧视”,在众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形成了一职难求的局面,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事业单位(如银行等)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暂时缓解考生们的集中就业压力,而且这类职业由其收入稳定、发展前景优越、工作体面等因素在众多职业选择中“杀”出重围,备受大学毕业生们的青睐。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统计情况中可以发现,进入机关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公务员热”的行列中。
三、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期望过高
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急功近利,追求高薪资高待遇,就业期望值过高,会使毕业生在美好的愿望与无情的现实之间产生较大的落差,导致一部分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因定位不准而坐失良机。
(二)就业城市选择不恰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给毕业生就业地域倾向提供了可能性。就业模式一改之前的硬性分配制度,毕业生可以自由的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单位平等对话,在双方满意的前提下达成用工意向。这种求职模式对于人力资源而言,更利于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优势,他们的自愿性保证了自身潜力的最大发挥。而在取消就业分配制度的同时,在工作地域选择上表现出的这种倾向,也同样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北上广”由于其交通条件发达、就业机会多等因素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但困难显而易见,人才济济的大城市,竞争压力大,而且房价高,交通拥堵,生活成本也高。伴随高校毕业生“水涨船高”,留在国内一线城市生活和工作的门槛也有所提高。留在一线城市的国企、外企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竞争意识较淡薄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仍然较淡薄,传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在许多毕业生心目中已经形成定势,依赖学校和家庭的消极等待思想仍未根除。与此同时,有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信心不足,胆小怯懦,主要表现为投简历时畏首畏尾,犹豫迟疑,面试时紧张拘束、词语表达不清、磕磕巴巴、逻辑性差,从而丧失良机;有些大学生平时以玩为主,忽视学习,致使成绩红灯高挂、综合能力差、素质不高、性格品质不完善、身体健康欠佳,最终造成他们在就业市场上,过于懦弱,不敢参与竞争,从而面临难以就业的问题。
(四)服务社会的意识比较薄弱
受到诸多经济利益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人生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理想的功利化,而其服务社会的意识正在不断的减弱,甚至直接将职业分成不同的级别,并没有意识到国家社会需求的重要性。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去西部地区或者是选择一些基层岗位,这就导致很多岗位的需求出现失衡的情况,而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人才的作用无法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五)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目标
虽然很多大学生已然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但是仍旧有很多人对于未来的就业没有明确的方向,并且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尤其是在自我发展规划上面,很多没有对自己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没有指定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四、就业建议
(一)提高自身能力
1、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当前很多企业都乐意聘用哪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好学、吃苦耐劳的学生,为了增强自己就业机会,大学生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2、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要积极调整自我心态,遇到困难挫折要正确看待,要强化自己的信心。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打击,都要端正心态,不要自暴自弃,要善于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场能力。3、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校一定要掌握好专業知识,才能为进入职场加分。通常很多用人企业在挑选应届毕业生的时候由于时间冲忙,没办法在短时间内确认谁的能力强,谁的能力弱,这些用人单位的HR基本都是参考毕业生的学习成绩,看学生的综合排名怎么样,从而初步明确用人意向。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不管你做任何事情你都需要和他人交流、沟通,进入职称更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弱了,你会发现在职称道路上你是举步维艰。因此大学生们在校一定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培养,注重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要不断的找机会磨炼自己。
(二)转变就业观念
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的转型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重塑。就大学生而言,我们既鼓励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的满足,同时还要强调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2、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就业期望值不能一成不变,应不同时期、不同就业环境而自行调整,使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更加实际,更加符合社会市场。高校毕业生应当正确判断整体的就业状况,改变就业观念的地域化、部门化,树立志在四方的抱负。3、变就业为创业,开拓就业空间:许多大学毕业生即使找到了工作岗位,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而失去工作成为待业人员,因此大学生必须要放弃一找到单位就意味着一劳永逸的念头,要树立找到工作仅是创新开始的职业意识。
(三)树立竞争观念
对于每一个毕业的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而言,在职场中都是充满竞争的,有竞争个人才有提升,所以学生们一定要树立竞争观念,并且竞争是很残酷的,职称如战场,一定要不断从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己在职场中求职的自信和实力,同时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身快速的融入职场,融入社会,并且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积极收集就业信息
要善于主动收集就业信息,比如:可以关注学校相关的就业信息发布,一些人才招聘网站、人才招聘会等,对收集的信息不是笼统的都接受,还要针对性进行筛选,然后根据用人信息积极的做好求职准备,增加求职面试通过的机会。市场选择都是双向的,事前做好准备,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才能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萍.当前大学生就业地域取向及其思考.江苏大学
关键词:经管类;毕业生;就业形势
一、引言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关系国家的人才战略与和谐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国内经济到了拐点、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人口红利下降四大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速逐渐放慢。经济的放缓就意味着就业形势的严峻。随着出口贸易的萎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减员,而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在不断增多,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749万左右,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 2013 年再增加 104 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调查分析结果
(一)毕业生去向
随着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毕业生的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经济学院的毕业生人数在五年内增加了一倍。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反映出我国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相应增长。未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旧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倾向,学生更热衷于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就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根据对该学校经济学院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分布情况进行汇总,选取了分布人数位于前八名的省份来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南省就业,这与当初学生择校有很大关联。而“北上广”的就业热潮在表中同样得以体现。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在最新一次对毕业大学生调查中发现,985或211高校的毕业生,有八成以上同学均拿到offer。而在另外66.7%的普通高校学生中,拿到offer只占不到三成。面对这种名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有形竞争”和企业在他们之间的这种“无形歧视”,在众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形成了一职难求的局面,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事业单位(如银行等)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暂时缓解考生们的集中就业压力,而且这类职业由其收入稳定、发展前景优越、工作体面等因素在众多职业选择中“杀”出重围,备受大学毕业生们的青睐。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统计情况中可以发现,进入机关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公务员热”的行列中。
三、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期望过高
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急功近利,追求高薪资高待遇,就业期望值过高,会使毕业生在美好的愿望与无情的现实之间产生较大的落差,导致一部分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因定位不准而坐失良机。
(二)就业城市选择不恰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给毕业生就业地域倾向提供了可能性。就业模式一改之前的硬性分配制度,毕业生可以自由的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单位平等对话,在双方满意的前提下达成用工意向。这种求职模式对于人力资源而言,更利于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优势,他们的自愿性保证了自身潜力的最大发挥。而在取消就业分配制度的同时,在工作地域选择上表现出的这种倾向,也同样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北上广”由于其交通条件发达、就业机会多等因素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但困难显而易见,人才济济的大城市,竞争压力大,而且房价高,交通拥堵,生活成本也高。伴随高校毕业生“水涨船高”,留在国内一线城市生活和工作的门槛也有所提高。留在一线城市的国企、外企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竞争意识较淡薄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仍然较淡薄,传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在许多毕业生心目中已经形成定势,依赖学校和家庭的消极等待思想仍未根除。与此同时,有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信心不足,胆小怯懦,主要表现为投简历时畏首畏尾,犹豫迟疑,面试时紧张拘束、词语表达不清、磕磕巴巴、逻辑性差,从而丧失良机;有些大学生平时以玩为主,忽视学习,致使成绩红灯高挂、综合能力差、素质不高、性格品质不完善、身体健康欠佳,最终造成他们在就业市场上,过于懦弱,不敢参与竞争,从而面临难以就业的问题。
(四)服务社会的意识比较薄弱
受到诸多经济利益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人生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理想的功利化,而其服务社会的意识正在不断的减弱,甚至直接将职业分成不同的级别,并没有意识到国家社会需求的重要性。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去西部地区或者是选择一些基层岗位,这就导致很多岗位的需求出现失衡的情况,而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人才的作用无法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五)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目标
虽然很多大学生已然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但是仍旧有很多人对于未来的就业没有明确的方向,并且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尤其是在自我发展规划上面,很多没有对自己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没有指定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四、就业建议
(一)提高自身能力
1、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当前很多企业都乐意聘用哪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好学、吃苦耐劳的学生,为了增强自己就业机会,大学生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2、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要积极调整自我心态,遇到困难挫折要正确看待,要强化自己的信心。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打击,都要端正心态,不要自暴自弃,要善于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场能力。3、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校一定要掌握好专業知识,才能为进入职场加分。通常很多用人企业在挑选应届毕业生的时候由于时间冲忙,没办法在短时间内确认谁的能力强,谁的能力弱,这些用人单位的HR基本都是参考毕业生的学习成绩,看学生的综合排名怎么样,从而初步明确用人意向。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不管你做任何事情你都需要和他人交流、沟通,进入职称更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弱了,你会发现在职称道路上你是举步维艰。因此大学生们在校一定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培养,注重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要不断的找机会磨炼自己。
(二)转变就业观念
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的转型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重塑。就大学生而言,我们既鼓励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的满足,同时还要强调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2、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就业期望值不能一成不变,应不同时期、不同就业环境而自行调整,使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更加实际,更加符合社会市场。高校毕业生应当正确判断整体的就业状况,改变就业观念的地域化、部门化,树立志在四方的抱负。3、变就业为创业,开拓就业空间:许多大学毕业生即使找到了工作岗位,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而失去工作成为待业人员,因此大学生必须要放弃一找到单位就意味着一劳永逸的念头,要树立找到工作仅是创新开始的职业意识。
(三)树立竞争观念
对于每一个毕业的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而言,在职场中都是充满竞争的,有竞争个人才有提升,所以学生们一定要树立竞争观念,并且竞争是很残酷的,职称如战场,一定要不断从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己在职场中求职的自信和实力,同时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身快速的融入职场,融入社会,并且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积极收集就业信息
要善于主动收集就业信息,比如:可以关注学校相关的就业信息发布,一些人才招聘网站、人才招聘会等,对收集的信息不是笼统的都接受,还要针对性进行筛选,然后根据用人信息积极的做好求职准备,增加求职面试通过的机会。市场选择都是双向的,事前做好准备,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才能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萍.当前大学生就业地域取向及其思考.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