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老师对于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趋于模板化,缺乏创新性、生动性。因为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力,逐渐忽视了小学高段应用题所应达到的教学水平,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不达标,所以老师应该在确保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力能够稳步提高的同时,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高段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开拓解题思维,明确解题步骤,帮助小学高段的学生提高自身解题能力,确保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有着分析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当学生具备良好解决应用题能力时,会在潜移默化的解决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应用有效应用题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化学习,确保其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阻碍学生积极性的提升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主要的教育模式,但传统教育的影响仍根深蒂固,想要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应用题主要是从教材和课后练习册中选取的,习题的类型和思路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各种测验和考试中,选取的应用题大多都是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的,有限的应用题无法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也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对应用题解答没有兴趣,解题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地培养。
2.应用题教学策略单一
在带领学生解答应用题、培养应用题解答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多年来的教学模式从未发生变化。教师让学生自己解答应用题,然后再集中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没有活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应用题解答产生抗拒心理。此外,教学语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运用不够灵活,教学没有趣味性,就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自制能力不强,教师教学语言无趣,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自然就无法发挥出太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也就成为天方夜谭。
二、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教学策略
1.引导小学生认真审题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未能精准地把握题意,导致小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因为高段小学生缺失社会经验,且自身理解水平以及认知能力也较为不足,所以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时,就极易出现语言混淆现象,因而难以精准地分析题意,进而导致出现错误判读的现象,最终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正确解题。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充分明晰题意,这样小学生在解题时,才能够更具针对性与准确性,合理解答问题,切实防止一些错误情况的出现,如此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保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举例来说,若在问题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明家去年平均每个月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而若审题不准确,那么小学生就很容易看成平均每个季度的用水为多少立方米,这样小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时就会产生错误现象。所以,针对上述问题,还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将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当作课堂培养的重点内容,这样做不单单能够实现高段小学生的解题训练,也利于提高高段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拥有一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会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参与到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挖掘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应用问题,不要将目光停留在教材和练习册上,而要拓展更多的渠道,挖掘出更多的应用题型。应用性是应用题最大的特点,对应用题的挖掘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结合小学生生活中容易遇到的事物和各种情形,来构建出学生比较熟悉的应用题情境,这样小学生也更乐于解答应用题。
例如,在带领小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寻一些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带领小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创设相应的应用题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我们可以带领小学生计算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文具盒、讲桌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巩固刚刚学习的知识,然后创设相应的应用问题:“一个长方体高22cm,长17cm,体积为2244cm3,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宽是多少呢?”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后,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应的情境,在带领学生充分思考之后,计算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得出长方体的宽是11cm,通过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应用题解答能力。
3.培养解题技能
小学高段的学生相较于低年级的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方式还有较强的简单理解能力。解决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特殊的解题技巧。通过熟练使用解题技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转变。学生在做题时应牢牢抓住问题的中心,找到真正的目标问题,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从现象看本质。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应对前后多次遇到的类似问题。小学高段的学生有其自己的思维特点,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该阶段的学生特点,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辨题能力。
比如在题目:鸡兔笼中共36只,脚数100只,问鸡兔各多少只?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公式:兔=(实际脚数一2×鸡兔总数)÷(4-2)=14(只),鸡=(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22(只)来解决此类问题。
結语
提升小学高段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将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需要小学高段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出有效地提升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淑珠.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8,(58):100.
[2]梁素红.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8,(11):19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有着分析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当学生具备良好解决应用题能力时,会在潜移默化的解决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应用有效应用题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化学习,确保其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阻碍学生积极性的提升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主要的教育模式,但传统教育的影响仍根深蒂固,想要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应用题主要是从教材和课后练习册中选取的,习题的类型和思路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各种测验和考试中,选取的应用题大多都是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的,有限的应用题无法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也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对应用题解答没有兴趣,解题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地培养。
2.应用题教学策略单一
在带领学生解答应用题、培养应用题解答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多年来的教学模式从未发生变化。教师让学生自己解答应用题,然后再集中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没有活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应用题解答产生抗拒心理。此外,教学语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运用不够灵活,教学没有趣味性,就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自制能力不强,教师教学语言无趣,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自然就无法发挥出太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也就成为天方夜谭。
二、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教学策略
1.引导小学生认真审题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未能精准地把握题意,导致小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因为高段小学生缺失社会经验,且自身理解水平以及认知能力也较为不足,所以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时,就极易出现语言混淆现象,因而难以精准地分析题意,进而导致出现错误判读的现象,最终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正确解题。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充分明晰题意,这样小学生在解题时,才能够更具针对性与准确性,合理解答问题,切实防止一些错误情况的出现,如此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保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举例来说,若在问题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明家去年平均每个月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而若审题不准确,那么小学生就很容易看成平均每个季度的用水为多少立方米,这样小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时就会产生错误现象。所以,针对上述问题,还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将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当作课堂培养的重点内容,这样做不单单能够实现高段小学生的解题训练,也利于提高高段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拥有一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会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参与到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挖掘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应用问题,不要将目光停留在教材和练习册上,而要拓展更多的渠道,挖掘出更多的应用题型。应用性是应用题最大的特点,对应用题的挖掘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结合小学生生活中容易遇到的事物和各种情形,来构建出学生比较熟悉的应用题情境,这样小学生也更乐于解答应用题。
例如,在带领小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寻一些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带领小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创设相应的应用题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我们可以带领小学生计算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文具盒、讲桌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让学生巩固刚刚学习的知识,然后创设相应的应用问题:“一个长方体高22cm,长17cm,体积为2244cm3,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宽是多少呢?”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后,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应的情境,在带领学生充分思考之后,计算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得出长方体的宽是11cm,通过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应用题解答能力。
3.培养解题技能
小学高段的学生相较于低年级的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方式还有较强的简单理解能力。解决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特殊的解题技巧。通过熟练使用解题技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转变。学生在做题时应牢牢抓住问题的中心,找到真正的目标问题,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从现象看本质。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应对前后多次遇到的类似问题。小学高段的学生有其自己的思维特点,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该阶段的学生特点,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辨题能力。
比如在题目:鸡兔笼中共36只,脚数100只,问鸡兔各多少只?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公式:兔=(实际脚数一2×鸡兔总数)÷(4-2)=14(只),鸡=(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22(只)来解决此类问题。
結语
提升小学高段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将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需要小学高段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出有效地提升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淑珠.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8,(58):100.
[2]梁素红.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8,(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