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日本金融市场经历了大幅震荡,5月23日至6月14日,日经指数从高点下跌约20%,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接近10%。在一些分析中,这已经成为“安倍经济学”失败的迹象。但是,从金融市场动荡到安倍经济学失败,这个逻辑链条仍然可疑:
假设市场对安倍经济政策丧失信心并产生恐慌,那么继股市崩盘之后,应该有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资金外流、日元进一步贬值。从5月23日以来,日元大幅升值,这显示资金是净流入的;同时债券市场收益率甚至呈现下降,波动性也较小。
因此,从逻辑和数据上来看,市场对“安倍经济学”丧失信心并产生恐慌,这一观点并不靠谱。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近期在《纽约时报》专栏撰文,为安倍经济政策鼓劲。但是,如果细细咀嚼他为“安倍经济学三呼万岁”的原因,听起来却别有意味。
克鲁格曼在文中说,日本正在进行的“经济实验”对日本和世界来说都很重要。“安倍经济学”的真正不凡之处在于:其他发达国家没有一个正在做相似尝试。
观察半年多以来,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国债市场的表现,可以发现以下结论:
国债收益率变化与股票市场相关关系微弱(-0.08),5月23日以来相关系数也仅有0.17。而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走势高度相关(0.97),5月23日以来的相关系数为0.84。
正确理解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两者的高度相关性,是理解金融市场波动的关键。
第一种情况:股票市场影响外汇市场。
在此情况下,股票市场大跌,正常的逻辑是外汇市场上日元将贬值;股票价格变化将领先于外汇市场。目前,这种情形并不符合现实情况,无法解释日元升值,而在两个时间序列的关系上,则需要进一步分析。
第二种情况:外汇市场影响股票市场。
在此情况下,外汇市场大幅升值,将使股票下跌;而且外汇价格变化领先于股票市场;并且股票市场的不同板块中,出口板块、在海外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金融机构,其表现会尤其糟糕。这种情形也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验证。
第三种情况:有一个外力同时对两个市场产生影响。
这个外力可能是货币政策,但从国债收益率变化来看,自5月23日以来,货币政策并不能解释两个市场的波动。在此期间货币政策也没有出现明显转向。
此外,假设是某种外力同时对两个市场产生影响,则外汇、股票价格将完全同步发生变化,不存在任何领先关系。
股市震荡源自汇市
使用高频数据进行分析5月23日以来的数据,由于6月10日9时10分至10时11分之间数据空缺,空缺时间长达一个小时,可能会影响分析的滞后效果,因此将全部样本分为两段。
第一段:5月23日9时至6月10日9时10分,剔除个别数据缺失的时间,共3611个样本。第二段:6月10日10时11分至6月14日15时,剔除个别数据缺失时点,共1404个样本。
对两个时段进行分析:
(1)对两个序列取对数,检验两个序列的平稳性,均为一阶平稳;
(2)对原始序列差分后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根据各项信息准则选择最优时滞为3期;
(3)使用滞后期为3的选择,进行Granger影响检验;
(4)发现在两个时段都有相同的结论:只存在从汇率到股指的、单方向的Granger影响(显著性为1%)。也就是说在样本期内,日元兑美元汇率,能够提前三分钟预测股指的变化。而且上述两段样本的结论完全相同,也进一步验证了结论具有稳健性质。
数据分析显示汇率市场的变化领先于股票市场,这表明前文分析的三种情形中,第一种、第三种情况都可排除。因此,结论属于第二种情况,即股票市场震荡源自外汇市场。
而对股票市场进行细分,可以发现跌幅较大的板块有:在海外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金融机构、出口行业例如机器设备、与出口有关的运输业例如港口行业等;而跌幅最小的则是服务业、农产品等贸易程度较低的行业。这都进一步验证了第二种情况的逻辑框架。
由于长期以来的低利率,日元是最重要的投机货币;而由于日本资本充裕、国内缺乏投资机会,因此一直以来日本也是热钱的重要输出地。
目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升温引发资本回流美国,同时由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不及预期、市场风险上升,因此国际资本正逐步从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撤出。其中,就伴随了大量资金回流日本本土,并造成了日元升值。
虽然有大量资金回流日本,但由于日元升值对实体经济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回流的资金并不偏好流向股市,而是更多地选择了国债市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5月23日以来,国债收益率在平稳中甚至出现了下降,而股票市场却出现了大幅下跌。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不论是货币还是财政,都是总需求管理,这是第一把火。而经济增长战略才涉及供给面,是真正潜在增速的改善,这是第二把火。第一把火,政府有完全的控制能力;第二把火,政府只有引导力,但无法完全控制。
但是现在日元的大幅升值,以及日本股市的表现,给安倍经济学增加了变数。就好像第一把火刚点着,正要等着第二把火烧起来的时候,不巧这时候下起了雨,而且雨势还不小。这时候关键就要看第一把火够不够旺,能不能撑下去。
现在来看,第一把火相当旺:
2013年一季度,日本GDP增速为1.2%,折年率4.1%。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项组成部分中,增速最高的是私人部门的投资(5.3%)。这一增速是私人投资1998年以来最快的增速,投资需求的启动,标志着安倍经济学第一把火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市场共识调查公司(Consensus Economy)从2012年6月以来,至少两次调高了日本经济一季度的增速预期,结果在2013年6月初的最近一次预测还是没有赶上实际增速。与此同时,一年以来,美国、欧洲、英国的增速预期则处于下调状态。
2013年日本经济的增速目标是2.5%,而其一季度增速折年率达到4.1%。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2013年完成既定目标的可能性很大。
日本综合开发研究所的江川晓夫主任研究员在Bruegel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甚至认为,在目前的增速背景下,使用财政来刺激日本经济是缺乏必要的。
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日本经济政策的可选择空间余地变大了。
日元升值虽然对近期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但是:
(1)目前日本宏观经济、私人投资已经开始启动;
(2)目前美国经济的表现不及此前预期,使得QE退出的时点选择将更为谨慎。而且即使美联储真的选择QE退出,其节奏也将是相当缓慢的。所以在市场过度反应结束,前期产生的泡沫经过清理之后,日本金融市场将回复到正常轨道。
安倍经济学成败关键,还在于之后的经济增长战略如何设计。因此,安倍经济学理论成败之日还尚早。曾任奥巴马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克里斯蒂娜·罗默(Christina Romer)就坦言:“我并不清楚日本的实验会否奏效,但是从他们大胆尝试中,我们将会学到很多东西。”作者任职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
假设市场对安倍经济政策丧失信心并产生恐慌,那么继股市崩盘之后,应该有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资金外流、日元进一步贬值。从5月23日以来,日元大幅升值,这显示资金是净流入的;同时债券市场收益率甚至呈现下降,波动性也较小。
因此,从逻辑和数据上来看,市场对“安倍经济学”丧失信心并产生恐慌,这一观点并不靠谱。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近期在《纽约时报》专栏撰文,为安倍经济政策鼓劲。但是,如果细细咀嚼他为“安倍经济学三呼万岁”的原因,听起来却别有意味。
克鲁格曼在文中说,日本正在进行的“经济实验”对日本和世界来说都很重要。“安倍经济学”的真正不凡之处在于:其他发达国家没有一个正在做相似尝试。
日本股市波动的三种情形
观察半年多以来,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国债市场的表现,可以发现以下结论:
国债收益率变化与股票市场相关关系微弱(-0.08),5月23日以来相关系数也仅有0.17。而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走势高度相关(0.97),5月23日以来的相关系数为0.84。
正确理解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两者的高度相关性,是理解金融市场波动的关键。
第一种情况:股票市场影响外汇市场。
在此情况下,股票市场大跌,正常的逻辑是外汇市场上日元将贬值;股票价格变化将领先于外汇市场。目前,这种情形并不符合现实情况,无法解释日元升值,而在两个时间序列的关系上,则需要进一步分析。
第二种情况:外汇市场影响股票市场。
在此情况下,外汇市场大幅升值,将使股票下跌;而且外汇价格变化领先于股票市场;并且股票市场的不同板块中,出口板块、在海外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金融机构,其表现会尤其糟糕。这种情形也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验证。
第三种情况:有一个外力同时对两个市场产生影响。
这个外力可能是货币政策,但从国债收益率变化来看,自5月23日以来,货币政策并不能解释两个市场的波动。在此期间货币政策也没有出现明显转向。
此外,假设是某种外力同时对两个市场产生影响,则外汇、股票价格将完全同步发生变化,不存在任何领先关系。
股市震荡源自汇市
使用高频数据进行分析5月23日以来的数据,由于6月10日9时10分至10时11分之间数据空缺,空缺时间长达一个小时,可能会影响分析的滞后效果,因此将全部样本分为两段。
第一段:5月23日9时至6月10日9时10分,剔除个别数据缺失的时间,共3611个样本。第二段:6月10日10时11分至6月14日15时,剔除个别数据缺失时点,共1404个样本。
对两个时段进行分析:
(1)对两个序列取对数,检验两个序列的平稳性,均为一阶平稳;
(2)对原始序列差分后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根据各项信息准则选择最优时滞为3期;
(3)使用滞后期为3的选择,进行Granger影响检验;
(4)发现在两个时段都有相同的结论:只存在从汇率到股指的、单方向的Granger影响(显著性为1%)。也就是说在样本期内,日元兑美元汇率,能够提前三分钟预测股指的变化。而且上述两段样本的结论完全相同,也进一步验证了结论具有稳健性质。
数据分析显示汇率市场的变化领先于股票市场,这表明前文分析的三种情形中,第一种、第三种情况都可排除。因此,结论属于第二种情况,即股票市场震荡源自外汇市场。
而对股票市场进行细分,可以发现跌幅较大的板块有:在海外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金融机构、出口行业例如机器设备、与出口有关的运输业例如港口行业等;而跌幅最小的则是服务业、农产品等贸易程度较低的行业。这都进一步验证了第二种情况的逻辑框架。
日元升值与股市下跌
由于长期以来的低利率,日元是最重要的投机货币;而由于日本资本充裕、国内缺乏投资机会,因此一直以来日本也是热钱的重要输出地。
目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升温引发资本回流美国,同时由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不及预期、市场风险上升,因此国际资本正逐步从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撤出。其中,就伴随了大量资金回流日本本土,并造成了日元升值。
虽然有大量资金回流日本,但由于日元升值对实体经济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回流的资金并不偏好流向股市,而是更多地选择了国债市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5月23日以来,国债收益率在平稳中甚至出现了下降,而股票市场却出现了大幅下跌。
日元升值影响有限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不论是货币还是财政,都是总需求管理,这是第一把火。而经济增长战略才涉及供给面,是真正潜在增速的改善,这是第二把火。第一把火,政府有完全的控制能力;第二把火,政府只有引导力,但无法完全控制。
但是现在日元的大幅升值,以及日本股市的表现,给安倍经济学增加了变数。就好像第一把火刚点着,正要等着第二把火烧起来的时候,不巧这时候下起了雨,而且雨势还不小。这时候关键就要看第一把火够不够旺,能不能撑下去。
现在来看,第一把火相当旺:
2013年一季度,日本GDP增速为1.2%,折年率4.1%。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项组成部分中,增速最高的是私人部门的投资(5.3%)。这一增速是私人投资1998年以来最快的增速,投资需求的启动,标志着安倍经济学第一把火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市场共识调查公司(Consensus Economy)从2012年6月以来,至少两次调高了日本经济一季度的增速预期,结果在2013年6月初的最近一次预测还是没有赶上实际增速。与此同时,一年以来,美国、欧洲、英国的增速预期则处于下调状态。
2013年日本经济的增速目标是2.5%,而其一季度增速折年率达到4.1%。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2013年完成既定目标的可能性很大。
日本综合开发研究所的江川晓夫主任研究员在Bruegel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甚至认为,在目前的增速背景下,使用财政来刺激日本经济是缺乏必要的。
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日本经济政策的可选择空间余地变大了。
日元升值虽然对近期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但是:
(1)目前日本宏观经济、私人投资已经开始启动;
(2)目前美国经济的表现不及此前预期,使得QE退出的时点选择将更为谨慎。而且即使美联储真的选择QE退出,其节奏也将是相当缓慢的。所以在市场过度反应结束,前期产生的泡沫经过清理之后,日本金融市场将回复到正常轨道。
安倍经济学成败关键,还在于之后的经济增长战略如何设计。因此,安倍经济学理论成败之日还尚早。曾任奥巴马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克里斯蒂娜·罗默(Christina Romer)就坦言:“我并不清楚日本的实验会否奏效,但是从他们大胆尝试中,我们将会学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