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状元甲天下
古代科举制度始创于隋代,但当时并没有状元这一称号,到了唐朝才有状元之称。在科举制度上千年的发展中,苏州如何敢自称“状元之乡”?
据统计,自唐代至清代废科举的1300年间,共出文状元596名。其中苏州府共出文状元45名,占总数的7.55%。尤其到了清代,从顺治三年开科取士到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260年间全国共出状元114名,其中江苏49名,浙江20名,安徽9名,山东6名,广西4名,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名,湖南、贵州、满洲各2名,顺天、河南、陕西、四川、蒙古各1名。而苏州一府即出状元26名,明显超出其他省份的状元数。清代苏州状元人数占全国总数的22.81%,占江苏省状元总数的53.06%。所以,状元真就是苏州的“土特产”了。
苏州状元辈出的现象显然是与苏州地区好学尚文风气的盛行密不可分的。苏州人爱把自己的文化源头追溯到春秋吴国,今天的人也许很难想象操着吴侬软语、温文尔雅的苏州人,其祖先曾是好勇习武的吴国人。直到隋灭陈之后,苏州地区的风气才渐渐发生变化。唐、宋年间,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农田水利的大规模兴修,苏州人口和耕地激增,社会经济繁荣,苏州偏安江南,远离政治和军事冲突。在这种安逸富足的环境下,苏州人普遍喜好读书习文,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可以博得锦绣前程,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促使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苏州发达的教育。隋唐开创科举制度之后,在苏州的官吏名儒,仁人志士,为兴办学校尽心尽力,因而苏州有了为数众多的义塾、社学、书院、县学、府學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受教育者日益增多,其结果必然是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人才辈出。大学士徐有贞自豪地说:“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
状元“第一家”
戏剧、小说中大多有“落难公子中状元”的桥段,但是翻看历代状元的家世便可发现,大多数状元出生于富庶的小康之家,真正贫寒的人是少数。
苏州状元绝大多数出身于书香门第、富贵人家。享有“天下状元第一家”美称的唐代苏州长洲县归家,自唐懿宗咸通十年至唐哀帝天祐二年,在短短的36年间接连出了归仁绍、归仁泽、归黯、归佾、归系等五名状元,占全了兄弟、父子、祖孙状元。归家第三代归融的五个儿子,长子、二子、三子中了进士,四子、五子中了状元,“五子登科”自此传为佳话。归氏三代十进士、五状元,是中国科举史上仅有的盛事。这一点都得益于书香门第、家学传承。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就是归氏后裔。
苏州状元多出于同一世家的现象说明家学渊源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巨大。苏州有很多文化世家,文化积累极为深厚。这些世家子弟从小受到家学熏陶和应试技能的训练,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在科举考试中居于有利的地位。
苏州多状元的现象一直传为美谈,苏州人好学向上的风气至今仍绵延不绝,人才辈出的盛况古今同辉。根据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院士名单,截至2015年底,苏州籍两院院士达到111位,数量之多,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这种情况足可以与历史上盛产状元的现象媲美。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古代科举制度始创于隋代,但当时并没有状元这一称号,到了唐朝才有状元之称。在科举制度上千年的发展中,苏州如何敢自称“状元之乡”?
据统计,自唐代至清代废科举的1300年间,共出文状元596名。其中苏州府共出文状元45名,占总数的7.55%。尤其到了清代,从顺治三年开科取士到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260年间全国共出状元114名,其中江苏49名,浙江20名,安徽9名,山东6名,广西4名,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名,湖南、贵州、满洲各2名,顺天、河南、陕西、四川、蒙古各1名。而苏州一府即出状元26名,明显超出其他省份的状元数。清代苏州状元人数占全国总数的22.81%,占江苏省状元总数的53.06%。所以,状元真就是苏州的“土特产”了。
苏州状元辈出的现象显然是与苏州地区好学尚文风气的盛行密不可分的。苏州人爱把自己的文化源头追溯到春秋吴国,今天的人也许很难想象操着吴侬软语、温文尔雅的苏州人,其祖先曾是好勇习武的吴国人。直到隋灭陈之后,苏州地区的风气才渐渐发生变化。唐、宋年间,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农田水利的大规模兴修,苏州人口和耕地激增,社会经济繁荣,苏州偏安江南,远离政治和军事冲突。在这种安逸富足的环境下,苏州人普遍喜好读书习文,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可以博得锦绣前程,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促使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苏州发达的教育。隋唐开创科举制度之后,在苏州的官吏名儒,仁人志士,为兴办学校尽心尽力,因而苏州有了为数众多的义塾、社学、书院、县学、府學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受教育者日益增多,其结果必然是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人才辈出。大学士徐有贞自豪地说:“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
状元“第一家”
戏剧、小说中大多有“落难公子中状元”的桥段,但是翻看历代状元的家世便可发现,大多数状元出生于富庶的小康之家,真正贫寒的人是少数。
苏州状元绝大多数出身于书香门第、富贵人家。享有“天下状元第一家”美称的唐代苏州长洲县归家,自唐懿宗咸通十年至唐哀帝天祐二年,在短短的36年间接连出了归仁绍、归仁泽、归黯、归佾、归系等五名状元,占全了兄弟、父子、祖孙状元。归家第三代归融的五个儿子,长子、二子、三子中了进士,四子、五子中了状元,“五子登科”自此传为佳话。归氏三代十进士、五状元,是中国科举史上仅有的盛事。这一点都得益于书香门第、家学传承。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就是归氏后裔。
苏州状元多出于同一世家的现象说明家学渊源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巨大。苏州有很多文化世家,文化积累极为深厚。这些世家子弟从小受到家学熏陶和应试技能的训练,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在科举考试中居于有利的地位。
苏州多状元的现象一直传为美谈,苏州人好学向上的风气至今仍绵延不绝,人才辈出的盛况古今同辉。根据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院士名单,截至2015年底,苏州籍两院院士达到111位,数量之多,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这种情况足可以与历史上盛产状元的现象媲美。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