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更是使得企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管理过程十分复杂,包括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售后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本文对制造企业车间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制造企业;车间管理与控制系统;信息化建设
引言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行业,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类企业中的应用,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管理体系成为各类企业追求的目标,使实体经济中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模式和精英管理都能够适应这种企业发展模式的改变。在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车间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车间是机械设备生产的重要场所,很多制造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企业车间生产过程中业务联动问题,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互,为企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与帮助,制造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车间管理与控制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对车间生产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实现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无缝对接,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制造企业车间管理控制信息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目的是解决软件开发人员与具体用户之间的沟通,实现对系统功能的确认。具体而言,该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既完成系统建模与需求分析文档的书写。确定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生产车间管理是最重要的部分,车间生产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在车间管理控制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首先对车间管理流程进行了解。车间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自制件需求计划进行编制,并且对生产工艺进行审核;第二,审核完成之后可以按照具体的生产要求制定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并且下达计划书;第三,车间管理人员根据车间生产过程录入实际加工情况,并且生成各种零件台账、工序文件等;第四,将加工完成的零件安排好,等待入库。车间作业计划主要是安排零部件的出产数量、设备等,并且对人工进行安排,确保生产任务能够及时完成。在车间生产过程,对整个生產流程进行控制,主要是控制生产作业在执行过程中不偏离预先设计的生产计划书,如果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突发状况导致实际生产过程发生了偏离,则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确保生产过程按照规划和要求进行。车间管理控制系统如图一所示:
二、制造企业车间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设计
(一)系统构架
车间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三层结构,该系统是一个网络化的车间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各个模块都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系统的协同性。在系统结构设计中采用组件化设计方法,建立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交互平台,确保生产过程中数据可以实现及时、高效传输,有助于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调节,提高生产质量。
系统结构设计采用.NET框架,.NET框架是一个综合的编程与开发环境,为程序员提供了一个跨语言开发与多组建使用的开发平台,可以开发Web与Windows应用程序,提供多语言组件与跨语言编程支持。.NET框架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就是该框架实现了对系统开发人员开发Web应用的便利,使Internet上各个应用程序能够通过使用Web服务而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系统功能模块
车间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包括几个重要的模块,分别是车间管理模块、车间控制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其中车间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对生产任务进行接收,对生产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准备各种生产材料,并且制定车间作业计划,包括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材料计划等,根据生产任务生成零件台账、工序文件等。车间控制模块主要包括车间时间生产情况记录、计划核实、结果分析等三个部分。辅助功能模块则主要包括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基础数据库维护、人员管理等内容,主要实现对系统的维护、支持。利用Web Service技术可以实现系统结构设计,在制造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并且這种系统开发技术还为车间管理系统与企业的其他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提供了一个接口,例如与企业的ERP系统之间提供入口,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三)数据库谁
数据库是信息存储、传输的基础,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库的安全直接关系着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数据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价值,因此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必定要配备优质的数据库。
例如某制造企业的车间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采用SQLServer2008数据库,由于是车间生产管理系统,因此该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表主要有主生产计划表、装配计划表、BOM清单表、工序文件表、零件工艺卡关系表、库存表等,不同的数据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一个数据表可以直接链接到另外的数据表中,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材料、各个环节的控制。例如工序文件表中主要存储的是车间工序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属性内容,其中工序文件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有各个工序的工艺内容、设备名称、生产单个工件所花费的工时、负责人的信息等,可以通过工艺卡表和零件工艺卡关系表将这些相关的信息都关联过来,并且通过各个数据表之间的主、外健的设定来实现链接,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统一、准确。
由于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Internet和局域网应用程序面对的最大的安全隐患仍然是SQL注入式攻击。因此在数据库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安全性设计。该数据系统提供了许多控制访问数据库内容的安全性机制。具体表现为:对使用用户进行验证,数据库首先建立不同使用者的登录账号,凭借用户角色、许可文件与概要文件等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及权限验证。提供对数据的恢复与备份功能,数据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至关重要。除此,数据库还要对关键字段及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进行一致性规范,并且避免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从数据直接的更改数据。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对企业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制造企业车间管理控制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可以实现对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全面控制与管理,在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性分析,提高车间管理信息系统的合理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孟丽丽,路春光,赵会珍.制造企业车间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05).
[2]韩红.车间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2009.
[3]刘希戊,殷国富,胡晓兵.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03).
关键词: 制造企业;车间管理与控制系统;信息化建设
引言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行业,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类企业中的应用,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管理体系成为各类企业追求的目标,使实体经济中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模式和精英管理都能够适应这种企业发展模式的改变。在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车间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车间是机械设备生产的重要场所,很多制造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企业车间生产过程中业务联动问题,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互,为企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与帮助,制造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车间管理与控制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对车间生产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实现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无缝对接,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制造企业车间管理控制信息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目的是解决软件开发人员与具体用户之间的沟通,实现对系统功能的确认。具体而言,该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既完成系统建模与需求分析文档的书写。确定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生产车间管理是最重要的部分,车间生产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在车间管理控制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首先对车间管理流程进行了解。车间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自制件需求计划进行编制,并且对生产工艺进行审核;第二,审核完成之后可以按照具体的生产要求制定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并且下达计划书;第三,车间管理人员根据车间生产过程录入实际加工情况,并且生成各种零件台账、工序文件等;第四,将加工完成的零件安排好,等待入库。车间作业计划主要是安排零部件的出产数量、设备等,并且对人工进行安排,确保生产任务能够及时完成。在车间生产过程,对整个生產流程进行控制,主要是控制生产作业在执行过程中不偏离预先设计的生产计划书,如果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突发状况导致实际生产过程发生了偏离,则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确保生产过程按照规划和要求进行。车间管理控制系统如图一所示:
二、制造企业车间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设计
(一)系统构架
车间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三层结构,该系统是一个网络化的车间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各个模块都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系统的协同性。在系统结构设计中采用组件化设计方法,建立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交互平台,确保生产过程中数据可以实现及时、高效传输,有助于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调节,提高生产质量。
系统结构设计采用.NET框架,.NET框架是一个综合的编程与开发环境,为程序员提供了一个跨语言开发与多组建使用的开发平台,可以开发Web与Windows应用程序,提供多语言组件与跨语言编程支持。.NET框架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就是该框架实现了对系统开发人员开发Web应用的便利,使Internet上各个应用程序能够通过使用Web服务而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系统功能模块
车间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包括几个重要的模块,分别是车间管理模块、车间控制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其中车间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对生产任务进行接收,对生产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准备各种生产材料,并且制定车间作业计划,包括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材料计划等,根据生产任务生成零件台账、工序文件等。车间控制模块主要包括车间时间生产情况记录、计划核实、结果分析等三个部分。辅助功能模块则主要包括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基础数据库维护、人员管理等内容,主要实现对系统的维护、支持。利用Web Service技术可以实现系统结构设计,在制造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并且這种系统开发技术还为车间管理系统与企业的其他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提供了一个接口,例如与企业的ERP系统之间提供入口,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三)数据库谁
数据库是信息存储、传输的基础,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库的安全直接关系着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数据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价值,因此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必定要配备优质的数据库。
例如某制造企业的车间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采用SQLServer2008数据库,由于是车间生产管理系统,因此该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表主要有主生产计划表、装配计划表、BOM清单表、工序文件表、零件工艺卡关系表、库存表等,不同的数据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一个数据表可以直接链接到另外的数据表中,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材料、各个环节的控制。例如工序文件表中主要存储的是车间工序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属性内容,其中工序文件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有各个工序的工艺内容、设备名称、生产单个工件所花费的工时、负责人的信息等,可以通过工艺卡表和零件工艺卡关系表将这些相关的信息都关联过来,并且通过各个数据表之间的主、外健的设定来实现链接,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统一、准确。
由于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Internet和局域网应用程序面对的最大的安全隐患仍然是SQL注入式攻击。因此在数据库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安全性设计。该数据系统提供了许多控制访问数据库内容的安全性机制。具体表现为:对使用用户进行验证,数据库首先建立不同使用者的登录账号,凭借用户角色、许可文件与概要文件等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及权限验证。提供对数据的恢复与备份功能,数据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至关重要。除此,数据库还要对关键字段及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进行一致性规范,并且避免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从数据直接的更改数据。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对企业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制造企业车间管理控制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可以实现对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全面控制与管理,在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性分析,提高车间管理信息系统的合理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孟丽丽,路春光,赵会珍.制造企业车间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05).
[2]韩红.车间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2009.
[3]刘希戊,殷国富,胡晓兵.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