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在基层农村教过10几年书,现在县级教研部门负责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近20年。通过经常开展的教学比赛、教学视导、听课评课、论文评选、教学检查和送教下乡等教研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教研,基层不少教师认识模糊,习惯缺失,能力偏弱;甚至还有许多教师还处在“只教书不教研”的盲目状态。这些已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品位的提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教研,需要强调,需要呼吁,需要引领,需要关注;教研,更需要广大教师确认着,坚信着,实践着,创新着。我们期待:基础教育领域教研结合型的教师不断涌现。
一、确认:教研是一盏引路的明灯
和教师打交道久了,自然就能够号出他们的一些脉象。教研的目的是什么?教研的作用究竟有哪些?对这些基本问题,不少教师认识比较模糊,一种观点认为教研是教研部门或教研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漠不关心;一种观点认为教研就是写论文,是为评定职称服务的,除了临时东拼西凑论文来过职评关之外,平时则很少顾及;还有教师认为搞教研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顾虑重重、畏首畏尾,不敢迈步。教研难道真的与教师无关吗?难道真的只仅仅是为了评定职称吗?难道真的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矛盾吗?不错,教研部门或教研员主要承担着教育科研的任务,评定职称是需要教师提供货真价实的教育科研成果——论文,教研的效果也许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明显的体现,但不能因此而产生上述的片面观点。其实,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教研不仅是我们教师份内的事,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讲个真实的故事吧,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中考语文临考之前辅导时,讲了一个典型题——三重复句的划分,教师功底很深,题目讲得非常清楚,但犯了一个错误,没有看书,教研还不到位,因为当年中考语文有明文规定只考到二重复句,不考三重复句,以致教师做了无用功。从这个角度讲,教研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可以照亮我们课堂教学的前程,避免走弯路。实际上,我们现在许多教师仍在走着教学弯路。当教师滔滔不绝地在课堂上讲解,而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为什么?一年教下来,而全班学生的成绩却不见上升,为什么?平时作业与测试,教师批改、评讲非常辛苦,而学生却抱怨有的题做了好几遍,浪费了时间,怎么办?同样的教学内容,在甲班教过后效果很好,而在乙班却收不到同样的教学效果,怎么办?等等。对这些现实问题,教师要想刨根究底知道个子丑寅卯,要想寻求对策良方掌握个一二三四,能不需要教研吗?科学兴国,教育兴邦,教研兴校,这已成为世人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大胆地抛弃自身的“匠气”,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型教师。如果说我们搞教研没有明显的成效,那么,这不能说我们的教研搞错了,而恰恰是我们在教研上所花的气力还不够。一般说来,只要我们在教研上下真功夫了,下硬功夫了,下苦功夫了,并且适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方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寻求教与研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成绩。
二、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谈到教研,有些教师认为自己从事教学还可以,但搞教研不行,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难道真的不是那塊料吗?当然,教研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功底越深厚,研究起来就越是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教师搞教研是为了管用,是为了解决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教育理论家们所从事的教研有着一定的区别,一般不需要具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再说,既然意识到自己理论缺乏,我们就可以利用教学之余钻研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那些为人所熟知的教育界的名师大家们,哪一位不是从一个无名小卒开始起步的呢?赫赫有名的魏书生先生,由当年的一名普通工人主动要求改行当教师后,脚踏实地地从事着教学、教研,孜孜不倦地耕耘着自己的实验田,同时夜以继日地读书、读书,再读书,一份份科研成果出来了,一件件喜报传来了,一套套理论形成了,从而成为今天教育界的七星北斗。我们教师基本上学历合格,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也就是说具备一定的从事教研的能力和条件。我们应该树立信心,借用古人的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坚信自己能够搞教研,而且一定能够搞好教研。我们不妨从实际出发,从微观着眼,去研究那些我们天天遇到的具体问题。比如:学生缺乏良好的读书与写字习惯,我们如何培养?布置作业的量与质的“度”如何把握才是最佳状态?学生对开放性的试题不知道怎样解答,我们如何加以引导?班级容量太大,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严明班级纪律,保证良好的学习秩序?等等。我们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观察了,这些问题是不难发现的;我们要勤于思索,养成思索的习惯,思索了,奇招妙法就在你的眼前。同时,我们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自己的奇招妙法,管用的就坚持,不管用的就改进。这样长期不断地研究、改进,再研究,再改进,到了一定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我”竟是一个搞教研的天才。
三、实践:教研生命不朽的灵魂
不妨先谈谈教与研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从事教研,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学,二者统一于教学实践,服从或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检验或完善研,研是为了更好的教;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合则两益,分则俱伤。教而不研,教学犹如盲人瞎马,往往头撞南墙而人仰马翻;研而不教,研究又极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而陷入危险境地。我们有的教师对此似乎没有弄明白,总认为教研指的是纯教学理论研究。其实,任何教学理论都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又要回到教学实践中去,并经受实践检验通过实践得以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的生命力永远在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永远是教研生命不朽的灵魂。我们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得天独厚,应该立足教学实践,发挥自己优势。我们不要怨天,也许学校环境不优,教研氛围不浓,但我们取得了教研成果,领导和同行自然会刮目相看的;也许当地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但搞教研是不在乎这些条件的,身处大城市的条件好的教师能够做,我们这些身在大山里的条件差的教师也可以搞,我们具有我们自身特有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也许我们所教的学生淘气呕人,冥顽不化,但这正是需要我们借助教研来培养他们守纪文明、给予灵气和智慧的地方。我们不要尤人,也许我们搞教研缺乏专业引领、名家指导;但引领指导只能将我们带进一片理论的天地,况且这些理论也不一定都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这是事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们只能学习、研究和借鉴这些理论,从中吸取符合我们课堂教学实际的理论付诸实施,在实践中再加以改进、完善,因此我们搞教研要遵循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说来说去主要还是靠自己。我们更无须抱怨自己,也许我们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但教研可以使教学走捷径,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利用率;再说,边教学边教研,既不会加重多少教学负担,也不会占用多少时间。只有做到教研围绕着教学转,教学又围绕着学生转,新一轮课改和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创新:教研永远追求的真谛
教师通常从事的教研活动有:听课、评课、说课、教学竞赛、教育随笔、教学日记、教学反思、论文、课题实验、经验总结、教研会、座谈会、集体备课、制作课件等。教研贵在创新,但如何做到创新呢?一提到创新,教师也许又感到高不可攀了。其实,我们认为,只要是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改进或完善的教学和教研活动,就可以称为创新。比如,原来都是按照教科书的编排内容来组织教学,现在为了教学需要,教师对教科书进行了适当取舍,并进行必要合理的补充,这是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创新;原来都是按照教科书编排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教学,现在教师通过钻研教材,觉得有的内容提前教学效果会更好,这是教学计划与方案的创新;原来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授为主,现在讲练结合,并配以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这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原来都是靠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现在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试题,重在理解原理、把握方法,这是教学观念和策略的创新等。当然,创新的成效与否,还是要回到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我们说,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更无止境。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是教研永远追求的真谛。教研要创新,教师必须做到:①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②博览群书,加强修养,苦练内功;③从实际出发,持之以恒,不断探索;④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完善和发展;⑤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⑥经受住失败的考验。
只知教书不会教研,那是教书匠,是庸师。既会教书又善教研,那是教育良师。不但教活书,而且乐于研究,教研相长,那是教育大师。希望老师们懂得教研,参与教研,善于教研,乐于教研,做个教育良师,乃至教育大师。
一、确认:教研是一盏引路的明灯
和教师打交道久了,自然就能够号出他们的一些脉象。教研的目的是什么?教研的作用究竟有哪些?对这些基本问题,不少教师认识比较模糊,一种观点认为教研是教研部门或教研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漠不关心;一种观点认为教研就是写论文,是为评定职称服务的,除了临时东拼西凑论文来过职评关之外,平时则很少顾及;还有教师认为搞教研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顾虑重重、畏首畏尾,不敢迈步。教研难道真的与教师无关吗?难道真的只仅仅是为了评定职称吗?难道真的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矛盾吗?不错,教研部门或教研员主要承担着教育科研的任务,评定职称是需要教师提供货真价实的教育科研成果——论文,教研的效果也许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明显的体现,但不能因此而产生上述的片面观点。其实,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教研不仅是我们教师份内的事,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讲个真实的故事吧,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中考语文临考之前辅导时,讲了一个典型题——三重复句的划分,教师功底很深,题目讲得非常清楚,但犯了一个错误,没有看书,教研还不到位,因为当年中考语文有明文规定只考到二重复句,不考三重复句,以致教师做了无用功。从这个角度讲,教研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可以照亮我们课堂教学的前程,避免走弯路。实际上,我们现在许多教师仍在走着教学弯路。当教师滔滔不绝地在课堂上讲解,而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为什么?一年教下来,而全班学生的成绩却不见上升,为什么?平时作业与测试,教师批改、评讲非常辛苦,而学生却抱怨有的题做了好几遍,浪费了时间,怎么办?同样的教学内容,在甲班教过后效果很好,而在乙班却收不到同样的教学效果,怎么办?等等。对这些现实问题,教师要想刨根究底知道个子丑寅卯,要想寻求对策良方掌握个一二三四,能不需要教研吗?科学兴国,教育兴邦,教研兴校,这已成为世人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大胆地抛弃自身的“匠气”,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型教师。如果说我们搞教研没有明显的成效,那么,这不能说我们的教研搞错了,而恰恰是我们在教研上所花的气力还不够。一般说来,只要我们在教研上下真功夫了,下硬功夫了,下苦功夫了,并且适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方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寻求教与研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成绩。
二、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谈到教研,有些教师认为自己从事教学还可以,但搞教研不行,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难道真的不是那塊料吗?当然,教研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功底越深厚,研究起来就越是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教师搞教研是为了管用,是为了解决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教育理论家们所从事的教研有着一定的区别,一般不需要具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再说,既然意识到自己理论缺乏,我们就可以利用教学之余钻研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那些为人所熟知的教育界的名师大家们,哪一位不是从一个无名小卒开始起步的呢?赫赫有名的魏书生先生,由当年的一名普通工人主动要求改行当教师后,脚踏实地地从事着教学、教研,孜孜不倦地耕耘着自己的实验田,同时夜以继日地读书、读书,再读书,一份份科研成果出来了,一件件喜报传来了,一套套理论形成了,从而成为今天教育界的七星北斗。我们教师基本上学历合格,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也就是说具备一定的从事教研的能力和条件。我们应该树立信心,借用古人的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坚信自己能够搞教研,而且一定能够搞好教研。我们不妨从实际出发,从微观着眼,去研究那些我们天天遇到的具体问题。比如:学生缺乏良好的读书与写字习惯,我们如何培养?布置作业的量与质的“度”如何把握才是最佳状态?学生对开放性的试题不知道怎样解答,我们如何加以引导?班级容量太大,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严明班级纪律,保证良好的学习秩序?等等。我们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观察了,这些问题是不难发现的;我们要勤于思索,养成思索的习惯,思索了,奇招妙法就在你的眼前。同时,我们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自己的奇招妙法,管用的就坚持,不管用的就改进。这样长期不断地研究、改进,再研究,再改进,到了一定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我”竟是一个搞教研的天才。
三、实践:教研生命不朽的灵魂
不妨先谈谈教与研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从事教研,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学,二者统一于教学实践,服从或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检验或完善研,研是为了更好的教;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合则两益,分则俱伤。教而不研,教学犹如盲人瞎马,往往头撞南墙而人仰马翻;研而不教,研究又极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而陷入危险境地。我们有的教师对此似乎没有弄明白,总认为教研指的是纯教学理论研究。其实,任何教学理论都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又要回到教学实践中去,并经受实践检验通过实践得以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的生命力永远在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永远是教研生命不朽的灵魂。我们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得天独厚,应该立足教学实践,发挥自己优势。我们不要怨天,也许学校环境不优,教研氛围不浓,但我们取得了教研成果,领导和同行自然会刮目相看的;也许当地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但搞教研是不在乎这些条件的,身处大城市的条件好的教师能够做,我们这些身在大山里的条件差的教师也可以搞,我们具有我们自身特有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也许我们所教的学生淘气呕人,冥顽不化,但这正是需要我们借助教研来培养他们守纪文明、给予灵气和智慧的地方。我们不要尤人,也许我们搞教研缺乏专业引领、名家指导;但引领指导只能将我们带进一片理论的天地,况且这些理论也不一定都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这是事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们只能学习、研究和借鉴这些理论,从中吸取符合我们课堂教学实际的理论付诸实施,在实践中再加以改进、完善,因此我们搞教研要遵循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说来说去主要还是靠自己。我们更无须抱怨自己,也许我们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但教研可以使教学走捷径,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利用率;再说,边教学边教研,既不会加重多少教学负担,也不会占用多少时间。只有做到教研围绕着教学转,教学又围绕着学生转,新一轮课改和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创新:教研永远追求的真谛
教师通常从事的教研活动有:听课、评课、说课、教学竞赛、教育随笔、教学日记、教学反思、论文、课题实验、经验总结、教研会、座谈会、集体备课、制作课件等。教研贵在创新,但如何做到创新呢?一提到创新,教师也许又感到高不可攀了。其实,我们认为,只要是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改进或完善的教学和教研活动,就可以称为创新。比如,原来都是按照教科书的编排内容来组织教学,现在为了教学需要,教师对教科书进行了适当取舍,并进行必要合理的补充,这是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创新;原来都是按照教科书编排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教学,现在教师通过钻研教材,觉得有的内容提前教学效果会更好,这是教学计划与方案的创新;原来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授为主,现在讲练结合,并配以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这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原来都是靠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现在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试题,重在理解原理、把握方法,这是教学观念和策略的创新等。当然,创新的成效与否,还是要回到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我们说,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更无止境。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是教研永远追求的真谛。教研要创新,教师必须做到:①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②博览群书,加强修养,苦练内功;③从实际出发,持之以恒,不断探索;④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完善和发展;⑤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⑥经受住失败的考验。
只知教书不会教研,那是教书匠,是庸师。既会教书又善教研,那是教育良师。不但教活书,而且乐于研究,教研相长,那是教育大师。希望老师们懂得教研,参与教研,善于教研,乐于教研,做个教育良师,乃至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