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是学校教育中一对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变量,其性质与水平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师生关系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要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使我国的素质教育能够全面顺利的推进,从而构建中学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学生观。
一、教师应有正确的学生观
(一)教育需要师爱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先决条件。在教育过程中,无私的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师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和动力。如果教师用这种殷殷的师爱建立起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就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学生,一定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前提,通理先通心。教师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倾注爱的暖流,学生才会把教师看做朋友,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教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
作为教师,除了对学生付出爱,还需要对学生的整个身心发展有一个充分认识和了解。在当前日益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下,社会运转的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学生也面临着诸多的选择和挑战,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的增大,心理问题也日益的增多。这也给中学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工作压力,作为教师,他们不仅需要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需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动态变化的新特点。
(三)教师要积极沟通与倾听
就像其他人际关系一样,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靠沟通来建立和维持。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好坏,得依靠双方的沟通能力,其中教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积极地倾听,或察觉到彼此考虑问题的角度的差异性,才能了解学生的种种需求和感受,才能有满意的师生关系。因此,老师应当从正面去了解学生,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改进和避免错误的发生,并建立相互陈述、彼此交换意见的双向沟通。
二、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事实表明,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关心、信任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友谊,形成融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主动地去构建,一旦构建了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就会充满热情,并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使课堂气氛积极、活泼,学生也才会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
三、学生应正确对待教师
学生要学会“赞扬”教师。虽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师生互动中要积极,但要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响应。首先学生要去接纳和喜爱老师,要发现老师的优点,去肯定老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作为凡人的老师也有。其次学生应该感激老师,去接纳他们,肯定他们的工作,不妨不时的“赞扬”一下老师,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师生之间要互相真诚、通情与尊重
做人要真,待人要诚。师生双方要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去感受、去体验;教师要能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通过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为学生亦要体谅老师的苦衷,分享教师的快乐,用真情回报教师的真爱。
教师要尽量接受、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以表扬鼓励为主,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教师对学生批评训斥过多,甚至讽刺挖苦,必然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当然,学生也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多从正面看待老师的工作。
五、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一种自由民主的环境,需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的氛围。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是师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基础,是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只有增强自由民主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师生真诚合作和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行为习惯。也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基础上的交往,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权威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认同,而不是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和无奈的顺从。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自我意识和独特个性,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宰者。学生才能正视自我,正视教师,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主动、积极、大胆地和教师交流。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諧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完善,以适应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使师生关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走下去。
参考文献:
[1]许高厚主编.现代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页.
[2]吴晗清,赵冬青.师生关系:现实与理想之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2).
[3]李长伟.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J].教育研究.2012(08).
[4]周莎.初中阶段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D].河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中学;师生关系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要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使我国的素质教育能够全面顺利的推进,从而构建中学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学生观。
一、教师应有正确的学生观
(一)教育需要师爱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先决条件。在教育过程中,无私的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师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和动力。如果教师用这种殷殷的师爱建立起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就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学生,一定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前提,通理先通心。教师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倾注爱的暖流,学生才会把教师看做朋友,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教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
作为教师,除了对学生付出爱,还需要对学生的整个身心发展有一个充分认识和了解。在当前日益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下,社会运转的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学生也面临着诸多的选择和挑战,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的增大,心理问题也日益的增多。这也给中学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工作压力,作为教师,他们不仅需要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需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动态变化的新特点。
(三)教师要积极沟通与倾听
就像其他人际关系一样,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靠沟通来建立和维持。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好坏,得依靠双方的沟通能力,其中教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积极地倾听,或察觉到彼此考虑问题的角度的差异性,才能了解学生的种种需求和感受,才能有满意的师生关系。因此,老师应当从正面去了解学生,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改进和避免错误的发生,并建立相互陈述、彼此交换意见的双向沟通。
二、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事实表明,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关心、信任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友谊,形成融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主动地去构建,一旦构建了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就会充满热情,并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使课堂气氛积极、活泼,学生也才会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
三、学生应正确对待教师
学生要学会“赞扬”教师。虽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师生互动中要积极,但要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响应。首先学生要去接纳和喜爱老师,要发现老师的优点,去肯定老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作为凡人的老师也有。其次学生应该感激老师,去接纳他们,肯定他们的工作,不妨不时的“赞扬”一下老师,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师生之间要互相真诚、通情与尊重
做人要真,待人要诚。师生双方要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去感受、去体验;教师要能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通过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为学生亦要体谅老师的苦衷,分享教师的快乐,用真情回报教师的真爱。
教师要尽量接受、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以表扬鼓励为主,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教师对学生批评训斥过多,甚至讽刺挖苦,必然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当然,学生也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多从正面看待老师的工作。
五、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一种自由民主的环境,需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的氛围。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是师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基础,是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只有增强自由民主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师生真诚合作和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行为习惯。也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基础上的交往,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权威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认同,而不是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和无奈的顺从。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自我意识和独特个性,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宰者。学生才能正视自我,正视教师,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主动、积极、大胆地和教师交流。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諧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完善,以适应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使师生关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走下去。
参考文献:
[1]许高厚主编.现代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页.
[2]吴晗清,赵冬青.师生关系:现实与理想之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2).
[3]李长伟.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J].教育研究.2012(08).
[4]周莎.初中阶段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D].河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