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企在华之忧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xin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种挑战日益加剧的中国市场以及经济形势所带来的压力,使得在华欧洲企业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5月30日公布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3》(以下简称调查)证实了这一点,2013年在华欧洲企业利润与收入增长明显放缓。
  这项由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共同撰写的报告调查了526家在华欧洲企业。受访企业主要分布在消费产品与服务、工业产品与服务以及专业服务三大行业。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对未来两年的利润前景保持乐观,达到了该调查的历史最低值。
  业绩表现欠佳
  中国欧盟商会在华商业信心调查是这一机构一年一度的重头戏,调查反映欧洲在华企业运营状况及对未来在华运营的看法。
  与上年相比,今年的调查显示,在华欧洲企业中,营业额呈增长态势的企业数量收缩至62%,同时,实现利润增长的企业数量下降至44%,仅有64%的在华欧洲企业依然盈利。
  调查中,有81%的企业已经在中国大陆经营了五年以上。其中只有22%(上一年为36%)的受访企业营业额在2012年以后有明显增长,16%(上一年为6%)的企业则是下降。2012年64%(2011年为73%)的受访企业实现息税前盈利,15%(2011年13%)的受访企业为息税前亏损。
  在利润率方面,2012年实现息税前利润增长企业的比例从2011年的64%下降至44%,而21%的受访企业称息税前收益“连续数年出现实际下滑”。与2012年的42%相比,2013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在华业务比在其他国家平均表现要好,其他三分之一表现持平,而另外三分之一差于公司在其他国家情况。
  受访企业对中国业务在未来两年能够实现增长和盈利的预期均有所下降。71%的受访企业对其行业的未来增长持乐观态度,而2012年这个数字为76%。与2008年的47%相比,只有29%的企业对盈利预期持乐观态度。
  在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Davide Cucino)看来,攀升的人力成本,中欧两地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是导致在华欧洲企业利润流失的主要原因,对身处中国市场的每个参与者都带来一定影响。
  尽管外商投资企业仍然被列为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中国本土私营企业正逐步缩短与前者之间的差距。报告称,“本土企业,尤其是本土私营企业,已经在欧洲企业的传统优势领域上取得了进步。” “国内企业正在持续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而这一竞争态势今后只会变得更加激烈。”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亚洲区总裁常博逸表示。国内人才市场对薪金以及福利的高期望进一步加剧了挑战,这些因素给中国市场的竞争带来巨大风险。
  除此之外,市场准入也成为欧洲企业们最关心的问题。几乎有半数的欧洲企业指出由于市场准入及监管方面问题而造成商业机会流失。大卫表示,受访企业过去一年因市场准入障碍而错失的营业总额为175亿欧元。
  期待经济改革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依然是全球营收的重要支柱。
  虽然各项数据并不乐观,但仅有10%的在华欧洲企业考虑将对中国的投资转出,在2012年这一数字为22%。同时,超过80%的欧洲企业计划加大在华投资,尤其是在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的西部地区,如四川和重庆。
  在被问及部分企业撤出在华投资是否是因为受到欧债危机影响时,大卫称,欧债危机是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是企业的危机,欧企完全有能力继续进行投资和竞争。“企业来到中国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营业额,中国是虽然是欧盟的重要市场,但是不是完美市场,企业可以选择进入或者离开。”
  94%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在全球战略中将会越来越重要或与去年重要性持平。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在欧洲企业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大卫表示,“中国市场对于欧洲企业来说仍然十分重要,欧洲企业致力于发展中国市场,并将继续投资以保持领先优势。”
  常博逸表示,欧洲企业正力图扩展业务范围以及地缘上的扩展,以达到更大规模,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强自身优势领域,在与本土企业竞争中保有一定优势。
  随着欧洲企业对利润的展望达到新低,企业将进一步促进法治以及更为平等竞争的改革视为中国经济未来表现的主要潜在推动力。而大部分企业表示在中国新一届领导层身上看到通过进一步改革刺激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机遇。
  42%的受访企业希望促进公平的竞争环境成为新一届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20%的企业认为改善环境保护成为新一届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而50%的企业对此表示不确定。
  关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两个被认为最重要的驱动力是法制化和透明的政策制定过程以及公平竞争和减少垄断,其他重要驱动力依次为国内消费需求、人力成本以及实施环境法规。
  “应尽快做出切实有益的改变,促进生产力发展以缓和攀升的成本给利润率造成的负面影响,释放更多的市场机会,建立起一个以公平竞争为核心的高效,健全的商业环境。”大卫说。
  大卫表示,在过去的30年中,欧盟企业来到中国已经转让了很多的高新技术,不少在华企业还建立了研发中心。同时,欧盟对中国的环境问题也表示关切,欧盟在这方面有很多可以供中国借鉴的经验和技术,但是中国需要做好接受的准备。
  在被问及近期中欧光伏贸易摩擦时,大卫表示,中国欧盟商会反对使用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倾销和补贴的做法,WTO是公认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平台。他称,中国欧盟商会鼓励对话,双方友好解决问题,以防止WTO必须强制实施某些措施。
  尽管对于那些呼吁已久的经济改革是否会实行,多数的欧洲在华企业并不确定,但在挑战愈加的中国市场环境下,这些企业仍然致力于发展中国市场,比将继续投资以保持领先优势,并寄希望于中国新一届领导深化经济改革以确保经济增长。
其他文献
5月15日,广安门外大街深圳大厦刮起了一阵“深圳旋风”。这是以“投资深圳·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综合营商环境推介会的现场,众多世界著名企业与一座特区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共赢,选择在这里敲定。如果说众多大型央企和国企、外企、民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160多家高层代表的出席,充分诠释了这次推介会规格的话,那么近1800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无疑是为这次推介会奉上了一个完美的答卷。  从这一时刻开始,更多的企业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Dan Rosen预计,中国企业到2020年全球投资可达1-2万亿美元。对很多国家来说,这无疑是历史性机遇,而来自政治、市场的风险亦是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根据商务部4月18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远高于去年中国海外投资14%的增速。其中,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
力量不仅对解决问题无益,反而会使本已复杂的问题更为复杂,最后损害的恰恰是日本自己的国家利益,这一点似乎安倍始终都未能明白。  7月17日,在冲绳开展参议院选举竞选拉票行动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抽空”到钓鱼岛附近的两个岛屿石垣岛、宫古岛走了一圈。这是1972年美军将冲绳施政权交给日本以后,日本首相首次造访这两个岛屿,尤其是在参议院选举之前迁往,动机显得并不单纯。安倍登上了石垣海上保安部巡逻船,视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