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脉高压症病理研究进展
【机 构】
:
20000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外科,20000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外科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6期
其他文献
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02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组织进行了HCV及HBV抗原定位研究。HCV C33c抗原及HBxAg在PHC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1.4%及74.5%,C33c抗原和HBxAg阳性占所检病例94.1%,二者同时阳性为61.8%,102例PHC中50例有癌旁肝组织,其C33c抗原和HBx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2%和92%。HCVC33c抗原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内,在胞浆内局
作者检测99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99例中合并肉眼下门静脉癌栓(TTPV)39例,合并镜下TTPV30例,无TTPV30例。总体P53表达阳性率为24.24%,PCNA标记指数(PCNA LI)为34.6±23.6。在上述三组中,P53表达阳性率、PCNA LI差异均有显著性,PCNA LI与P53表达密切相关,P53表达阳性的HCC,其PCNA LI显著高于
102例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的应用结果,主要探讨操作技术问题和影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的因素。结果:92例成功,8例失败,成功率为92.2%。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3.97±0.44kPa降至2.30±0.34kPa。Doppler超声显示:门脉主干血流速度,从术前14.0±4.5cm/s增至46.5±14.5cm/s。81例随访3~18个月(平均8.5个月)。分流道狭窄6例、阻
采用自制的内支撑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对60例Child-pugh平均评分为10.03±2.14的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治疗,TIPSS成功率为94.5%,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死亡率为5.5%;肝内门体分流建立后冠状静脉和食管曲张静脉消失,分流道建于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左支、右支和左、右支交叉分别为55.8%、26.9%和17.3%;术后一周分流道血流速度为83.42±31.54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阿莫西林(A)除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外,尚具有粘膜保护作用。(1)动物实验: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半胱胺制成大鼠十二指肠溃疡模型。预先灌服A的大鼠防止了溃疡的产生。(2)临床研究:60例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按双盲法随机给予A1.5g/d或等量安慰剂(P)治疗1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停药1个月、1年及症状复发时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A缓解溃疡症状明显优于P;4周溃疡愈合
本文选择3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胃部分切除术前后Hp感染状态变化及血清抗Hp IgG与IgA的消长情况。结果表明,Hp阴转病例于术后2周即见到抗HpIgA显著下降(P<0.05),比之抗Hp IgG更能敏感反映当前Hp感染状态。提示联合检测抗Hp IgA与IgG,对于临床诊治Hp感染具有指导价值。
采用国产鼻胆管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73例次,其中恶性胆道病变50例,良性病变23例,合并化脓性胆管炎14例。置管成功率93.2%,术后平均胆汁引流量361.7ml/d,引流有效率75.8%,显效率58.1%。ENBD有较广的适应证,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影响ENBD疗效的因素有病变性质、梗阻部位、引流部位及术后护理。
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42例胰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及相互关系。ER、PR、EGFR阳性率分别为66.7%、50%和45.2%;高分化腺癌和组织学分级I级病例ER、PR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和组织学分级Ⅲ级病例,EGFR则相反;EGFR阳性病例易发生转移;ER、PR表达与EGFR表达存在密切负相关。结果提示:ER、PR阳性胰腺癌预后较好,而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