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敏消胶囊结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湿热互结型湿疹疗效观察及对血清LTB4与SP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皮敏消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湿热互结型湿疹的治疗效果及其患者血清白三烯B4(LTB4)、P物质(S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笔者医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94例湿热互结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皮敏消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生活质量评分(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TB4、SP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LTB4、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敏消胶囊结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湿热互结型湿疹,更利于减轻皮损的严重程度,缩小湿疹面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肯定,用药安全性高,且不易复发,其起效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外周血LTB4、SP减轻皮肤的炎性损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三维建模技术不断提升,三维模型数据量急剧增加,手工地处理和分析大量的三维模型数据难度极大。在此背景下,用机器自动化地分析和处理三维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方法,研究三维模型的语义提取技术,让计算机自主地理解三维模型的整体语义和部分语义,分别对应着三维模型的形状识别和语义分割技术。本论文对三维模型的语义提取技术展开研究,包括三维模型的特征提取、形状识别技术和语义分割技术,具体
目的:探讨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与2940nm Er:YAG点阵激光联合外用类人胶原蛋白治疗眶周静态皱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8例不同程度眶周静态皱纹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与2940nm Er:YAG点阵激光联合外用类人胶原蛋白治疗,治疗间隔1个月,共治疗3次,分别于治疗前(V0)、疗程结束后1个月(V1)、疗程结束后3个月(V2)进行VISIA拍摄,记录患者眶周静态纹改善情况,并由两名医师对患者进行Fitzpatrick皮肤皱纹分级及疗效评估,同时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交界痣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7月于笔者医院行CO2激光治疗交界痣的3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69例)及观察组(169例).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组给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红斑持续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治疗后1周、1个月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及
目的:对比口服普萘洛尔同时联合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与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14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仅口服普萘洛尔,共70例;B组口服普萘洛尔并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共74例.治疗持续时间均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差异及治愈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A组有效率为85.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停药3个月复发率为12.9%;B组有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苷片配合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的临床价值及对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斑秃患者89例,按就诊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4例与45例,两组均予米诺地尔酊外用,观察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3个月均行毛发镜检查,测定毛囊密度、毛发密度、毳毛率;并采血检测外周血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P物质(SP)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
车联网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具备保证其网络中各类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能力。然而,车联网不同于一般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车辆节点的高速移动导致了车辆网络的拓扑结构频繁变化,车辆之间的链路不稳定,信道质量也在高动态变化。这些特点导致要保障车联网中各业务的QoS成为了一个挑战。车联网中的业务主要分为了两类:一是安全类业务,这类业务的目标是提高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