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兢兢业业、医术精湛的院长;在患者心里,他是一位医德高尚、充满爱心的医生;在社会各界看来,他是一位值得称道的骨伤科专家。从医20多年来,他上下求索,以非凡的坚韧和顽强,攻克了骨伤学里的一个个难题,取得了令人赞佩的医疗成果;他医术精湛,人格高尚,用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走出了一条医术创新、关乎民生的从医之道;他开展的断指(肢)再植术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等两项骨伤领域较高医疗技术,填补了丹东、东港地区空白,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全省先进,并荣获丹东市 “新技术应用奖”和“科技进步奖”。他就是丹东市“人民满意好医生”、东港市中医院院长、骨伤科专家——刘运涛。
从医之志 义无反顾
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和无限高贵的礼品,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
天道酬勤,刘运涛深谙此理。高中读书时学习就非常优秀的他,于1985年考上了辽宁中医学院骨伤科。求学时的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并立志做一名百姓的好医生。199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在东港市中医院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和骨伤科学研究。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着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以求;强烈的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和追求意识,促使他在骨伤科里悉心向有临床经验的老医生求教、向书本学习,努力实现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难得的勤奋加上天资聪颖,使刘运涛的业务素质迅速提升,并于1995年走上了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岗位,逐渐成为东港市一名骨伤科专家。
当上科主任的刘运涛认识到,科里传统骨伤治疗技术已显得陈旧,许多新技术还没有开发,仅凭目前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医疗需求。要突破传统骨伤治疗模式,就必须大胆开拓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新技术领域。为此,他先后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创伤性骨折、矫形治疗技术;到省人民医院系统专修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治疗技术,这使他的临床经验更为丰富。
2006年,刘运涛肩负着中医院的期望,怀揣着成才救人的理想,到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进修手外科,学习骨伤领域高新技术——断指(肢)再植术。进修6个月,刘运涛反复做白鼠断尾重接动物实验,练习显微镜下小血管吻合术,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失败,成功,他学的如此专注和痴迷,连指导老师都由衷地赞叹。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刻苦学习,刘运涛终于掌握了断指(肢)再植技术。回到医院后,他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毫不保留地向科室其他医生传授,并买回一批白鼠带领大家练习。
2006年9月,大东镇内一位60多岁妇女切菜时将左手食指、中指末节切掉,刘运涛运用刚刚学到的断指(肢)再植新技术,一次性成功接活两根手指。老人家逢人便说,是刘院长救了她。目前为止,刘运涛成功做过的最复杂的一例断指手术是三指五段,就是三根手指断成五个小段并一次接活。这项技术提高了中医院的手外伤修复水平,不仅使患者断指功能得到恢复,还大大降低致残率,目前已在市中医院骨伤科被广泛应用。
技艺之精 触手生春
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到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每一个患者,把自己的信任投给了刘运涛。
“把患者的病治愈,我的心情总会很好,因为,这就是外科医生价值的体现。”在刘运涛看来,外科技术必须精益求精、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解除患者的病痛。
为解决重症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久治不愈和开放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这个问题,2008年,刘运涛在东港市率先开展了后路椎间盘镜下腰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MED),这项技术以最小的损伤和确切的手术效果创造了“三天下地,七天出院”,治疗80余例全部康复出院的佳绩,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经他治疗的患者主动介绍其他病友来院求医,吸引着大连、鞍山、丹东等外地患者纷纷前来就医。这项技术填补了丹东地区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技术空白。
家住丹东市内的孙女士被腰间盘突出病折磨了20多年,虽然听说东港市中医院可以做手术治疗,但仍心存疑虑,迟迟没有就诊。今年9月29日,她腰疾再次发作,痛不欲生,这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中医院。时任院长的刘运涛推掉市里的会议,紧急为她实施了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被疼痛折磨的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孙女士竟在硬膜外麻醉(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在手术过程中酣然入睡,直到手术成功完成。
“非常感谢刘院长,术后很快我的腰就不疼了,腿也能动了,我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术后第一天,孙女士便抬起原本僵硬的右腿轻松自由地伸缩着,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笑容 。
经他治愈的患者都称自己很幸运,其中最幸运的要数王家军了。2009年6月,患者王家军在工作时,左臂被机械碾压,整个左臂血肉模糊,左手没有血色。在场医生大都摇头叹息,截肢在所难免。千钧一发之际,刘运涛通过与院里各位专家紧急会诊后,果断决定对王家军断臂进行再植手术。无影灯下、显微镜前,刘运涛和医护人员凝神聚力、井然救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奇迹也在刘运涛的手里渐渐萌生,5个小时后,患者左手出现了血色……10天后,再次清创、修复。20天后,移植皮肤修复断臂。至此,一场高难度、高风险、高质量的断臂再植手術获得圆满成功。
“这些患者断指(肢)、断臂都成活了,恢复的很好,能够正常工作生活”。在他的心里,这些不仅是一例例高难度的手术,更是一部部可以让他引以自豪的经典之作。
创业之路 百尺竿头
事业的成功源于充足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更来自于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帮助与无私奉献。
如今,走上院长岗位的刘运涛又多了一份责任——带领中医院走上新的发展之路。2010年,刘运涛和班子成员一道,精心制定了中医院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完善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核心理念。他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疗12项核心制度、护理14项核心制度,并且严格落实、监督检查。正是有这样的高要求、严管理,创出了中医院代表队在丹东地区二级以上医疗单位护理服务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得团体铜牌的好成绩。 目前,全院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正在积极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立诚信医院等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树立唯先必创、唯优必争、唯旗必夺的争创意识。
“中医院的医生应当诚信、仁爱、和谐、创新,一日为医,终身奉献。”这是刘运涛在全院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面前讲得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严格管理的同时,也有对广大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温情如春的帮助和关心。他总是能够从普通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想问题,为全体职工着想,关心职工,爱护职工。
2010年7月,困难职工郭帅的母亲病重住院,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刘运涛发动全院职工并带头为郭家捐款,50,100,200……全院职工慷慨解囊。当接到刘运涛递过来的12600元钱时,郭帅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刘运涛的眼里不揉沙子,在医疗服务和医德医风管理上,他近乎“苛刻”,使得慢待患者、收受“红包”、克扣药品等现象在中医院无处藏身。
“您把钱拿回去,老人身体不好,需要钱的地方多着呢,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这是我的工作。”外一科主任曲涛已经不知多少次这样拒绝患者家属送来的红包,并且这样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中医院上演着。
优质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使全院上下形成了健康向上、良好端正的医德医风。
“善待一个患者容易,善待所有患者很难;一天对患者好容易,每天对患者好很难。”刘云涛时常这样警醒自己。
如今,做为一院之长的刘云涛为了医院的整体发展,虽然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但他经常参加一些重大手术会诊或亲自上台做一些重大手术。在他的办公室,请他看片子、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尽管他工作很忙,却没有一次将患者拒之门外,每次都耐心地询问,在治疗上给予指导意见。对于困难患者,他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负担。他的举动深深感动了患者及家属,也为全院职工做了榜样。
2012年11月,在丹东市总工会、卫生局、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的“向李兆奎同志学习,评选人民满意好医生”活动中,经过层层推荐评选,东港市共有2名同志被评选为“人民满意好医生”称号,东港市中医院院长刘运涛在众多推荐者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这是他本人的光荣,也是中医院的光荣。
几年来,他带领中医院全院干部职工把“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病人生命大于一切”作为崇高的服务目标,坚持“以德治院、诚信建院、科技兴院”发展战略,实现了建大楼、上等级工作目标。2009年9月18日医院异地新建工程顺利开工,2012年4月18日整体迁入新址,2012年9月28日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专家组评审,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志着东港市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医院先后荣获辽宁省“模范职工之家”、“雷锋号”、丹东市“文明单位”、“奉献爱心先进单位”、“守信医院”和“东港市文明单位”、“先进党总支”等荣誉称号。刘运涛也先后获丹东市“医疗卫生先进个人”及东港市“文明服务标兵”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东港市中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组评审,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从医之志 义无反顾
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和无限高贵的礼品,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
天道酬勤,刘运涛深谙此理。高中读书时学习就非常优秀的他,于1985年考上了辽宁中医学院骨伤科。求学时的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并立志做一名百姓的好医生。199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在东港市中医院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和骨伤科学研究。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着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以求;强烈的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和追求意识,促使他在骨伤科里悉心向有临床经验的老医生求教、向书本学习,努力实现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难得的勤奋加上天资聪颖,使刘运涛的业务素质迅速提升,并于1995年走上了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岗位,逐渐成为东港市一名骨伤科专家。
当上科主任的刘运涛认识到,科里传统骨伤治疗技术已显得陈旧,许多新技术还没有开发,仅凭目前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医疗需求。要突破传统骨伤治疗模式,就必须大胆开拓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新技术领域。为此,他先后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创伤性骨折、矫形治疗技术;到省人民医院系统专修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治疗技术,这使他的临床经验更为丰富。
2006年,刘运涛肩负着中医院的期望,怀揣着成才救人的理想,到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进修手外科,学习骨伤领域高新技术——断指(肢)再植术。进修6个月,刘运涛反复做白鼠断尾重接动物实验,练习显微镜下小血管吻合术,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失败,成功,他学的如此专注和痴迷,连指导老师都由衷地赞叹。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刻苦学习,刘运涛终于掌握了断指(肢)再植技术。回到医院后,他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毫不保留地向科室其他医生传授,并买回一批白鼠带领大家练习。
2006年9月,大东镇内一位60多岁妇女切菜时将左手食指、中指末节切掉,刘运涛运用刚刚学到的断指(肢)再植新技术,一次性成功接活两根手指。老人家逢人便说,是刘院长救了她。目前为止,刘运涛成功做过的最复杂的一例断指手术是三指五段,就是三根手指断成五个小段并一次接活。这项技术提高了中医院的手外伤修复水平,不仅使患者断指功能得到恢复,还大大降低致残率,目前已在市中医院骨伤科被广泛应用。
技艺之精 触手生春
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到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每一个患者,把自己的信任投给了刘运涛。
“把患者的病治愈,我的心情总会很好,因为,这就是外科医生价值的体现。”在刘运涛看来,外科技术必须精益求精、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解除患者的病痛。
为解决重症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久治不愈和开放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这个问题,2008年,刘运涛在东港市率先开展了后路椎间盘镜下腰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MED),这项技术以最小的损伤和确切的手术效果创造了“三天下地,七天出院”,治疗80余例全部康复出院的佳绩,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经他治疗的患者主动介绍其他病友来院求医,吸引着大连、鞍山、丹东等外地患者纷纷前来就医。这项技术填补了丹东地区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技术空白。
家住丹东市内的孙女士被腰间盘突出病折磨了20多年,虽然听说东港市中医院可以做手术治疗,但仍心存疑虑,迟迟没有就诊。今年9月29日,她腰疾再次发作,痛不欲生,这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中医院。时任院长的刘运涛推掉市里的会议,紧急为她实施了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被疼痛折磨的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孙女士竟在硬膜外麻醉(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在手术过程中酣然入睡,直到手术成功完成。
“非常感谢刘院长,术后很快我的腰就不疼了,腿也能动了,我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术后第一天,孙女士便抬起原本僵硬的右腿轻松自由地伸缩着,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笑容 。
经他治愈的患者都称自己很幸运,其中最幸运的要数王家军了。2009年6月,患者王家军在工作时,左臂被机械碾压,整个左臂血肉模糊,左手没有血色。在场医生大都摇头叹息,截肢在所难免。千钧一发之际,刘运涛通过与院里各位专家紧急会诊后,果断决定对王家军断臂进行再植手术。无影灯下、显微镜前,刘运涛和医护人员凝神聚力、井然救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奇迹也在刘运涛的手里渐渐萌生,5个小时后,患者左手出现了血色……10天后,再次清创、修复。20天后,移植皮肤修复断臂。至此,一场高难度、高风险、高质量的断臂再植手術获得圆满成功。
“这些患者断指(肢)、断臂都成活了,恢复的很好,能够正常工作生活”。在他的心里,这些不仅是一例例高难度的手术,更是一部部可以让他引以自豪的经典之作。
创业之路 百尺竿头
事业的成功源于充足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更来自于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帮助与无私奉献。
如今,走上院长岗位的刘运涛又多了一份责任——带领中医院走上新的发展之路。2010年,刘运涛和班子成员一道,精心制定了中医院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完善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核心理念。他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疗12项核心制度、护理14项核心制度,并且严格落实、监督检查。正是有这样的高要求、严管理,创出了中医院代表队在丹东地区二级以上医疗单位护理服务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得团体铜牌的好成绩。 目前,全院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正在积极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立诚信医院等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树立唯先必创、唯优必争、唯旗必夺的争创意识。
“中医院的医生应当诚信、仁爱、和谐、创新,一日为医,终身奉献。”这是刘运涛在全院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面前讲得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严格管理的同时,也有对广大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温情如春的帮助和关心。他总是能够从普通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想问题,为全体职工着想,关心职工,爱护职工。
2010年7月,困难职工郭帅的母亲病重住院,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刘运涛发动全院职工并带头为郭家捐款,50,100,200……全院职工慷慨解囊。当接到刘运涛递过来的12600元钱时,郭帅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刘运涛的眼里不揉沙子,在医疗服务和医德医风管理上,他近乎“苛刻”,使得慢待患者、收受“红包”、克扣药品等现象在中医院无处藏身。
“您把钱拿回去,老人身体不好,需要钱的地方多着呢,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这是我的工作。”外一科主任曲涛已经不知多少次这样拒绝患者家属送来的红包,并且这样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中医院上演着。
优质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使全院上下形成了健康向上、良好端正的医德医风。
“善待一个患者容易,善待所有患者很难;一天对患者好容易,每天对患者好很难。”刘云涛时常这样警醒自己。
如今,做为一院之长的刘云涛为了医院的整体发展,虽然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但他经常参加一些重大手术会诊或亲自上台做一些重大手术。在他的办公室,请他看片子、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尽管他工作很忙,却没有一次将患者拒之门外,每次都耐心地询问,在治疗上给予指导意见。对于困难患者,他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负担。他的举动深深感动了患者及家属,也为全院职工做了榜样。
2012年11月,在丹东市总工会、卫生局、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的“向李兆奎同志学习,评选人民满意好医生”活动中,经过层层推荐评选,东港市共有2名同志被评选为“人民满意好医生”称号,东港市中医院院长刘运涛在众多推荐者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这是他本人的光荣,也是中医院的光荣。
几年来,他带领中医院全院干部职工把“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病人生命大于一切”作为崇高的服务目标,坚持“以德治院、诚信建院、科技兴院”发展战略,实现了建大楼、上等级工作目标。2009年9月18日医院异地新建工程顺利开工,2012年4月18日整体迁入新址,2012年9月28日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专家组评审,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志着东港市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医院先后荣获辽宁省“模范职工之家”、“雷锋号”、丹东市“文明单位”、“奉献爱心先进单位”、“守信医院”和“东港市文明单位”、“先进党总支”等荣誉称号。刘运涛也先后获丹东市“医疗卫生先进个人”及东港市“文明服务标兵”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东港市中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组评审,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