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矫正反馈模块、迁移运用模块。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又提出四点新认识,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六模块;课堂教学;新认识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4-027-01
高中生物新课改,要求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用新教材观,新师生观来进行教学定位,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一理念,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课堂上师生角色在变化,教师教学的方式在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在变化。如何在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和理论落实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形成一种新的生物课堂文化呢?归结起来,笔者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认识。
一、保护学生自学质疑精神
有疑问的课堂就是流动着智慧的课堂,生物课堂既包括大气循环,水循环等自然知识,也包括人口变化、环境污染等人文知识,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感知,也会或深或浅的存在一些疑问。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和学习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不同的观点。例如:日本的核泄漏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日本把受到污染的冷却水释放到大海里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多大的危害?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质疑,老师解疑,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在师生互动,互相启发中做到教学相长,当然,教师首先要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并不断启发、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在交流展示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内容丰富,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能亲自经历的,这就要求生物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清晰,而且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如适当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词、故事等趣味语言,创设生物意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生物表象,使学生听课时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并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就反映了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同时说明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新疆的西瓜大而甜。又如通过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导入《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导入《蒸腾作用》;以“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导入《运输作用》;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导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导入《预防传染病》;通过“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导入《食物链与食物网》;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导入《植物的生殖》等。
这样巧妙的把古谚词运用到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在探求生物知识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将生物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这也是生物教育的追求目标。
三、增强师生互动
互动探究教学过程是活泼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表现,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要关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即重过程,轻结果,这也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是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地指导和帮助,讨论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再分析总结。例如:学习《人体的稳态》这一节糖类,教师设疑,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最后老师归结、精讲点拨。同学们通过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加深对生活中现实问题的理解。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要做到教师会激,学生会学,教师设疑,学生回答,教师善导,学生勤究。还要注意生生互动,充分让学生交流和展示。
四、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设计多种教学活动,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兴趣,使生物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生物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教学中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就需从影响因素—制约作用—相互关系—综合体现入手,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区域性特点应多采用“比较法”来学习讨论。如苏教第3册第五章“人与环境”,从生物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环境的整体性,以及人类影响环境等方面讲述,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抽象、综合的思维过程,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能理解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靠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师的角色就是紧紧围绕学生学习情况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变生物课堂教学的封闭性、预设性为开放性与生成性,在质疑、创新、互动、点拨的基础上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六模块;课堂教学;新认识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4-027-01
高中生物新课改,要求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用新教材观,新师生观来进行教学定位,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一理念,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课堂上师生角色在变化,教师教学的方式在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在变化。如何在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和理论落实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形成一种新的生物课堂文化呢?归结起来,笔者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认识。
一、保护学生自学质疑精神
有疑问的课堂就是流动着智慧的课堂,生物课堂既包括大气循环,水循环等自然知识,也包括人口变化、环境污染等人文知识,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感知,也会或深或浅的存在一些疑问。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和学习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不同的观点。例如:日本的核泄漏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日本把受到污染的冷却水释放到大海里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多大的危害?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质疑,老师解疑,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在师生互动,互相启发中做到教学相长,当然,教师首先要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并不断启发、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在交流展示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内容丰富,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能亲自经历的,这就要求生物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清晰,而且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如适当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词、故事等趣味语言,创设生物意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生物表象,使学生听课时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并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就反映了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同时说明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新疆的西瓜大而甜。又如通过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导入《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导入《蒸腾作用》;以“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导入《运输作用》;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导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导入《预防传染病》;通过“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导入《食物链与食物网》;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导入《植物的生殖》等。
这样巧妙的把古谚词运用到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在探求生物知识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将生物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这也是生物教育的追求目标。
三、增强师生互动
互动探究教学过程是活泼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表现,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要关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即重过程,轻结果,这也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是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地指导和帮助,讨论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再分析总结。例如:学习《人体的稳态》这一节糖类,教师设疑,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最后老师归结、精讲点拨。同学们通过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加深对生活中现实问题的理解。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要做到教师会激,学生会学,教师设疑,学生回答,教师善导,学生勤究。还要注意生生互动,充分让学生交流和展示。
四、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设计多种教学活动,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兴趣,使生物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生物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教学中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就需从影响因素—制约作用—相互关系—综合体现入手,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区域性特点应多采用“比较法”来学习讨论。如苏教第3册第五章“人与环境”,从生物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环境的整体性,以及人类影响环境等方面讲述,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抽象、综合的思维过程,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能理解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靠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师的角色就是紧紧围绕学生学习情况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变生物课堂教学的封闭性、预设性为开放性与生成性,在质疑、创新、互动、点拨的基础上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