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课在小学阶段占了很大的比重,掌握好数学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而现在概念教学课堂上出现上不完或者上得琐碎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抓住数学本质。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围绕本质特征展开教学,路径可以有多种,如从几何直观入手,也可以从多元表征入手,笔者认为,如果能设计好整节课的“核心问题”,抓住概念的数学本质,可以让教学流程变得紧凑而简单,提升概念课的教学效率。
核心问题就是中心问题。从形式来看,它可以是问题、练习题、考题,也可以是涉及的各种矛盾、难疑,还可以是以题目形式提出的任务,这些问题不一定非得带问号;从问题地位来看,它是一节课的中心问题,其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几乎要贯穿整节课。简单地说,核心问题就是一节课最重要的问题,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是学生思考、探究的集中点。一旦找准了一堂课的核心问题,那么一堂课的教学就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来解决,学生的思维就有了聚焦点,学习的主线就非常清晰。那如何来设计“核心问题”呢?笔者试提出以下思考。
一、少而精——把繁杂问题简单化
概念课的知识点多,经常会出现教师“满堂问”的现象,最后教师问了很多问题,学生也解释了很多,可是结果还是没有弄清楚概念的本质。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课,教学知识点非常多,有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还有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等。有位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最初问题设计】
1.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小数,你在哪儿见过,能说几个吗?
2.这个小数我们说它是几位小数?还有其他的吗?……这个是几位小数?还有吗?
3. 还记得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4. 能不能找出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哪些是三位小数?
5. 老师也来报几个数,0.1,0.01,0.001,这几个分别是几位小数?
6. 0.1表示什么?我们在正方形、数轴、米尺、立方体上都找到了0.1,它们是怎么表示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7. (出示10等分的正方形)那在图中你还能找到其他小数吗?
8. 如果让你在刚才的物品上表示出0.01、0.001,你会怎么表示?
9. 我们还是以正方形为例。在这张纸上还有哪个两位小数?0.99里面有( )个0.01,再有( )个0.01就是1了?0.99用分数表示是( )。
10. 找到0.001了吗?它表示多少?
11. 观察这些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12. 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小数的?
这是本节课的一些主干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教师用了12个问题将每个知识点都涉及了,有些问题还问得非常复杂,从表面看来在此过程中有数形结合,学生到最后能说出哪个是一位小数,哪个是两位小数。但是仔细想想,这些问题都很零散,学生真的理解什么是小数了吗?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抓到小数概念的本质了呢?小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上课教师首先自己应该需要学习的地方。于是,去查找了一些资料来学习,其中张奠宙先生对小数进行了这样的理解:“小数有自己的概念系统,不能也不必都依赖于分数的理解。”“小数的本质在于‘位置计数法’的拓展,而不在‘十分之几’的表述。也就是说,小数是将个、十、百、千等不断扩大的位置计数方式,朝着另一个方向进行‘不断缩小’的计数方式加以延伸,即增加了十分位、百分位等新位置的设置,使之成为更完善的一种位置计数制度。”基于这样的思考,于是这位教师重新设计并实践了“小数的认识”一课。
【提炼核心问题设计】
核心问题:你能选择合适的正方形分别表示1,0.3,0.07吗?
这位教师的再设计,是通过一个核心问题的提出,使得整节课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在展开过程中,教师又通过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串,将小数概念的理解层层推进,有序展开。再来看看核心问题引领下对小数意义的深刻理解。
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将派生出的小问题再推进,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动的状态下,逐步对小数概念进行认识建构,最后将小数和整数融合在一起,体现的是十进制计数法的拓展,真正抓住了小数概念的本质。由此,设计核心问题不在于问题多,而在于“精”,将众多的知识点都能融会贯通,聚焦学生思维,把繁杂的问题设计得简单化、精练化。
二、“问域”宽——问题生成的开放性
一堂课中设计的核心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能够给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空间,自主学习。如人教版六上“负数”一课,学生对于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比较层面,而且冗长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来不及讲授。为此,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具体设计如下:
核心问题:用画图、列式、文字叙述等方式研究“-2”所表示的意义。
1.生活中哪里见过负数?
2.呈现学生研究图示,并一一解释。同学们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解释了“-2”的意义,你发现这些信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生活中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吗?
4.生活题组巩固练习。(正、负数的意义—标准量发生变化,数据也发生变化—标准确定,方向可以不确定—将负数纳入数轴中)
教师在展开核心问题时,并不是没有扶手给学生,在核心问题提出之前,这位教师举了一些生活中的负数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后才布置这个学习任务。当教师提出自己研究“-2”的意思这样的核心问题后,激发学生思考,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且从课堂上也发现,学生提供的素材还是比较全面的,是多元表征,有图像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还有用几何直观表征的。学生面对自己研究的学习材料,表达的欲望强烈,回答得非常精彩。这也源于这位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抓住了负数意义的本质,就是借助生活实例理解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各个环节结构紧凑,全部在生活情境中,从学生自己研究的图示中理解负数的概念,加上教师适时的追问和解答,使其逐步建立起了负数的概念,并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与分析信息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也不是越开放越好,要根据对概念的本质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的宽度,留给学生适当的探究空间,这样,教师就能做到收放自如,提高课堂效率。
抓住一个核心,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对学生、对教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一个真正的问题比一千个答案更重要,这就是对概念课教学路径的其中一点的研究。从核心问题入手探究概念课的教学路径,当然还有很多不够深入的地方,后续会继续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313000)
核心问题就是中心问题。从形式来看,它可以是问题、练习题、考题,也可以是涉及的各种矛盾、难疑,还可以是以题目形式提出的任务,这些问题不一定非得带问号;从问题地位来看,它是一节课的中心问题,其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几乎要贯穿整节课。简单地说,核心问题就是一节课最重要的问题,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是学生思考、探究的集中点。一旦找准了一堂课的核心问题,那么一堂课的教学就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来解决,学生的思维就有了聚焦点,学习的主线就非常清晰。那如何来设计“核心问题”呢?笔者试提出以下思考。
一、少而精——把繁杂问题简单化
概念课的知识点多,经常会出现教师“满堂问”的现象,最后教师问了很多问题,学生也解释了很多,可是结果还是没有弄清楚概念的本质。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课,教学知识点非常多,有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还有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等。有位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最初问题设计】
1.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小数,你在哪儿见过,能说几个吗?
2.这个小数我们说它是几位小数?还有其他的吗?……这个是几位小数?还有吗?
3. 还记得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4. 能不能找出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哪些是三位小数?
5. 老师也来报几个数,0.1,0.01,0.001,这几个分别是几位小数?
6. 0.1表示什么?我们在正方形、数轴、米尺、立方体上都找到了0.1,它们是怎么表示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7. (出示10等分的正方形)那在图中你还能找到其他小数吗?
8. 如果让你在刚才的物品上表示出0.01、0.001,你会怎么表示?
9. 我们还是以正方形为例。在这张纸上还有哪个两位小数?0.99里面有( )个0.01,再有( )个0.01就是1了?0.99用分数表示是( )。
10. 找到0.001了吗?它表示多少?
11. 观察这些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12. 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小数的?
这是本节课的一些主干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教师用了12个问题将每个知识点都涉及了,有些问题还问得非常复杂,从表面看来在此过程中有数形结合,学生到最后能说出哪个是一位小数,哪个是两位小数。但是仔细想想,这些问题都很零散,学生真的理解什么是小数了吗?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抓到小数概念的本质了呢?小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上课教师首先自己应该需要学习的地方。于是,去查找了一些资料来学习,其中张奠宙先生对小数进行了这样的理解:“小数有自己的概念系统,不能也不必都依赖于分数的理解。”“小数的本质在于‘位置计数法’的拓展,而不在‘十分之几’的表述。也就是说,小数是将个、十、百、千等不断扩大的位置计数方式,朝着另一个方向进行‘不断缩小’的计数方式加以延伸,即增加了十分位、百分位等新位置的设置,使之成为更完善的一种位置计数制度。”基于这样的思考,于是这位教师重新设计并实践了“小数的认识”一课。
【提炼核心问题设计】
核心问题:你能选择合适的正方形分别表示1,0.3,0.07吗?
这位教师的再设计,是通过一个核心问题的提出,使得整节课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在展开过程中,教师又通过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串,将小数概念的理解层层推进,有序展开。再来看看核心问题引领下对小数意义的深刻理解。
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将派生出的小问题再推进,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动的状态下,逐步对小数概念进行认识建构,最后将小数和整数融合在一起,体现的是十进制计数法的拓展,真正抓住了小数概念的本质。由此,设计核心问题不在于问题多,而在于“精”,将众多的知识点都能融会贯通,聚焦学生思维,把繁杂的问题设计得简单化、精练化。
二、“问域”宽——问题生成的开放性
一堂课中设计的核心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能够给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空间,自主学习。如人教版六上“负数”一课,学生对于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比较层面,而且冗长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来不及讲授。为此,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具体设计如下:
核心问题:用画图、列式、文字叙述等方式研究“-2”所表示的意义。
1.生活中哪里见过负数?
2.呈现学生研究图示,并一一解释。同学们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解释了“-2”的意义,你发现这些信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生活中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吗?
4.生活题组巩固练习。(正、负数的意义—标准量发生变化,数据也发生变化—标准确定,方向可以不确定—将负数纳入数轴中)
教师在展开核心问题时,并不是没有扶手给学生,在核心问题提出之前,这位教师举了一些生活中的负数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后才布置这个学习任务。当教师提出自己研究“-2”的意思这样的核心问题后,激发学生思考,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且从课堂上也发现,学生提供的素材还是比较全面的,是多元表征,有图像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还有用几何直观表征的。学生面对自己研究的学习材料,表达的欲望强烈,回答得非常精彩。这也源于这位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抓住了负数意义的本质,就是借助生活实例理解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各个环节结构紧凑,全部在生活情境中,从学生自己研究的图示中理解负数的概念,加上教师适时的追问和解答,使其逐步建立起了负数的概念,并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与分析信息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也不是越开放越好,要根据对概念的本质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的宽度,留给学生适当的探究空间,这样,教师就能做到收放自如,提高课堂效率。
抓住一个核心,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对学生、对教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一个真正的问题比一千个答案更重要,这就是对概念课教学路径的其中一点的研究。从核心问题入手探究概念课的教学路径,当然还有很多不够深入的地方,后续会继续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