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核心问题” 抓住数学本质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课在小学阶段占了很大的比重,掌握好数学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而现在概念教学课堂上出现上不完或者上得琐碎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抓住数学本质。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围绕本质特征展开教学,路径可以有多种,如从几何直观入手,也可以从多元表征入手,笔者认为,如果能设计好整节课的“核心问题”,抓住概念的数学本质,可以让教学流程变得紧凑而简单,提升概念课的教学效率。
  核心问题就是中心问题。从形式来看,它可以是问题、练习题、考题,也可以是涉及的各种矛盾、难疑,还可以是以题目形式提出的任务,这些问题不一定非得带问号;从问题地位来看,它是一节课的中心问题,其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几乎要贯穿整节课。简单地说,核心问题就是一节课最重要的问题,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是学生思考、探究的集中点。一旦找准了一堂课的核心问题,那么一堂课的教学就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来解决,学生的思维就有了聚焦点,学习的主线就非常清晰。那如何来设计“核心问题”呢?笔者试提出以下思考。
  一、少而精——把繁杂问题简单化
  概念课的知识点多,经常会出现教师“满堂问”的现象,最后教师问了很多问题,学生也解释了很多,可是结果还是没有弄清楚概念的本质。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课,教学知识点非常多,有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还有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等。有位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最初问题设计】
  1.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小数,你在哪儿见过,能说几个吗?
  2.这个小数我们说它是几位小数?还有其他的吗?……这个是几位小数?还有吗?
  3. 还记得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4. 能不能找出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哪些是三位小数?
  5. 老师也来报几个数,0.1,0.01,0.001,这几个分别是几位小数?
  6. 0.1表示什么?我们在正方形、数轴、米尺、立方体上都找到了0.1,它们是怎么表示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7. (出示10等分的正方形)那在图中你还能找到其他小数吗?
  8. 如果让你在刚才的物品上表示出0.01、0.001,你会怎么表示?
  9. 我们还是以正方形为例。在这张纸上还有哪个两位小数?0.99里面有( )个0.01,再有( )个0.01就是1了?0.99用分数表示是( )。
  10. 找到0.001了吗?它表示多少?
  11. 观察这些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12. 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小数的?
  这是本节课的一些主干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教师用了12个问题将每个知识点都涉及了,有些问题还问得非常复杂,从表面看来在此过程中有数形结合,学生到最后能说出哪个是一位小数,哪个是两位小数。但是仔细想想,这些问题都很零散,学生真的理解什么是小数了吗?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抓到小数概念的本质了呢?小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上课教师首先自己应该需要学习的地方。于是,去查找了一些资料来学习,其中张奠宙先生对小数进行了这样的理解:“小数有自己的概念系统,不能也不必都依赖于分数的理解。”“小数的本质在于‘位置计数法’的拓展,而不在‘十分之几’的表述。也就是说,小数是将个、十、百、千等不断扩大的位置计数方式,朝着另一个方向进行‘不断缩小’的计数方式加以延伸,即增加了十分位、百分位等新位置的设置,使之成为更完善的一种位置计数制度。”基于这样的思考,于是这位教师重新设计并实践了“小数的认识”一课。
  【提炼核心问题设计】
  核心问题:你能选择合适的正方形分别表示1,0.3,0.07吗?
  这位教师的再设计,是通过一个核心问题的提出,使得整节课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在展开过程中,教师又通过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串,将小数概念的理解层层推进,有序展开。再来看看核心问题引领下对小数意义的深刻理解。
  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将派生出的小问题再推进,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动的状态下,逐步对小数概念进行认识建构,最后将小数和整数融合在一起,体现的是十进制计数法的拓展,真正抓住了小数概念的本质。由此,设计核心问题不在于问题多,而在于“精”,将众多的知识点都能融会贯通,聚焦学生思维,把繁杂的问题设计得简单化、精练化。
  二、“问域”宽——问题生成的开放性
  一堂课中设计的核心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能够给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空间,自主学习。如人教版六上“负数”一课,学生对于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比较层面,而且冗长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来不及讲授。为此,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具体设计如下:
  核心问题:用画图、列式、文字叙述等方式研究“-2”所表示的意义。
  1.生活中哪里见过负数?
  2.呈现学生研究图示,并一一解释。同学们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解释了“-2”的意义,你发现这些信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生活中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吗?
  4.生活题组巩固练习。(正、负数的意义—标准量发生变化,数据也发生变化—标准确定,方向可以不确定—将负数纳入数轴中)
  教师在展开核心问题时,并不是没有扶手给学生,在核心问题提出之前,这位教师举了一些生活中的负数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后才布置这个学习任务。当教师提出自己研究“-2”的意思这样的核心问题后,激发学生思考,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且从课堂上也发现,学生提供的素材还是比较全面的,是多元表征,有图像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还有用几何直观表征的。学生面对自己研究的学习材料,表达的欲望强烈,回答得非常精彩。这也源于这位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抓住了负数意义的本质,就是借助生活实例理解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各个环节结构紧凑,全部在生活情境中,从学生自己研究的图示中理解负数的概念,加上教师适时的追问和解答,使其逐步建立起了负数的概念,并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与分析信息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也不是越开放越好,要根据对概念的本质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的宽度,留给学生适当的探究空间,这样,教师就能做到收放自如,提高课堂效率。
  抓住一个核心,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对学生、对教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一个真正的问题比一千个答案更重要,这就是对概念课教学路径的其中一点的研究。从核心问题入手探究概念课的教学路径,当然还有很多不够深入的地方,后续会继续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313000)
其他文献
如果单从形式上进行分析,分数的认识应当说与自然数和小数的认识十分类似,从而似乎也不会有特别的困难;但任一稍有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都知道,这又正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困难的论题之一。例如,有评论者就曾针对“单位,让分数更好玩”这样一个论题发出如下的感叹:“在我的印象中,小学时学分数并没有好玩的感受,有的是‘要命’的感受。”(彭刚)  进一步说,这显然也是现行各种小学数学教材中何以将“分数的认识”分成“初步认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对有关角的知识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安排学习的。内容编排结构十分清楚:比较角的大小,提出问题;角的度量单位的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量角器的正确操作使用,形成数学学习技能;感悟角的大小本质,形成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度量角的单位“度”的产生过程和度量角大小的基本原理。  2.认识量角器,
【摘 要】怎样的练习学生更喜欢,很大程度取决于练习的情境是否引发学生愿意进入练习的场域,练习的追问是否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喜好”“心理喜好”和“认知喜好”出发创设练习情境,并通过“同与异”“算与理”“形与数”等方面的层层追问,探求练习的高效之策。  【关键词】练习 情境 追问  平时的教学中,时常听到教师为学生的练习情况犯愁:“这个练习并没难度,学生解题怎么就花费了那
【摘 要】计算教学是数与代数领域重要的基础内容。算理的理解是计算教学中公认的难点。就计算教学而言,可以采取用图示贯穿整个教学,用图形表征问题等方式发挥几何直观的价值。通过直观助力,让学生经历思、画、析、辨、算和悟,既可以对相关难点进行有效突破,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升几何直观素养。  【关键词】算理算法 几何直观
一、案例引发的思考  【教学案例】  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教师计时,学生感受)  师:1分钟时间长吗?  生:长。  师:1分钟内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分组体验。(学生分成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五个小组)  生:我1分钟做了18道口算题。  生:我1分钟写了10个字。  生:我1分钟跳了43下。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  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解决问题是知识技能在运用层面上的体现,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精准的问题则是走向创新、迈向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需求,更要拓展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在观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发挥一下主导作用,提供一些有价值、有内涵、适合学生探讨的开放性话题,开展“拉家常式”的对话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对话环境中充分表达所思所想,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话题、问题和话题教学  话题是指谈话的中心和主题。话题有别于问题,问题是指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一般有明确的指向,常依托具体的题目和其他学习材料予以呈现。话题的指向较为模糊,
【摘 要】汇总小组意见形成小组共识,是小组合作性知识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任务要求引领——让小组必汇总,方法能力培养——让小组会汇总,汇总载体提供——让小组能汇总,是有效引导小组形成合作共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汇总意见;达成共识;提升效度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个体观点呈现,二是观点深度互动,三是达成小组共识。这三个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界限往
【摘 要】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浪费的现象,如教学机械重复、纠缠于枝节性的问题等,往往徒增学生负担而成效甚微。针对这一现象,选取“积的变化规律”为教学主题,进行了将两节课的内容并到一节课中教学的实验,取得了有说服力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的浪费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  一、引言  顾泠沅教授曾指出,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存在很多教学浪费的现象,教材和教学很多时候纠缠于枝节性的问题而忽视了知识
【摘要】本研究以浙江省4个地区40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幼儿园管理质量现状。结果显示,幼儿园管理质量总体达到合格水平,还有待提升。具体而言,教师主体性未充分激活,园长专业引导意识薄弱,内部评价机制尚未健全。建议幼儿园应当推进园所管理民主化,保障教师多渠道参与;提升园长领导力,助推园所高质量发展;构建幼儿园自评机制,增进评估发展功能。  【关键词】浙江省;幼儿园管理质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