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家庭风险却不断增加。其中,“失独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本人从“失独老人”的概念、养老困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失獨老人 养老困境 对策
一、“失独老人”概念
“失独家庭”,是指遵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只生育一个独生子女,而子女因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原因而不幸离世,且由于年龄问题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再生育的父母所组成的群体。失独老人所在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失独家庭”。
二、失独老人养老现状
1.失独老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当失独老人遭受丧子之痛的沉重打击后,他们身心都痛不欲生。这与同年人相比,身体素质急剧下降。老人的身体机制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弱。加上心理情感无法释放,身体会严重受伤,很多慢性疾病也会慢慢产生,加大了老人的养老问题,他们逐渐步入养老风险的浪潮。
2.失独老人的经济压力大。当前,经济的供给是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当自己的孩子不在时,他们完全无法从子女那里得到赡养费。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自己的养老金以及政府的补助来维持日常生活需要。有的甚至毫无经济来源,仅靠低保维持生计。这无疑会加剧老人负担。当遇到老人患病的情况,很多因为没有经济收入而不及时医治,只能用拖的方式保守治病,这都是经济压力造成的。
3.失独老人的精神打击大。子女对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于家庭的和谐以及老人的精神慰藉都有着巨大影响。当出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很多老人精神会崩溃,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身体每况愈下,情绪波动大,感情非常脆弱。他们会封闭自己,麻木自己,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彻底断绝原来的生活圈。而这种压抑生活会侵蚀老人的身体和心灵,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分析
“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由多方面形成的,不能仅仅只从政府层面找原因,也不能只依靠“失独老人”自己解决。在政府大力政策方面的扶持以及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的帮助下,加之“失独老人”自身的赡养能力和精神方面得到寄托的才能更好地分析其困境。
1.老人自我赡养能力欠缺。独生子女的死亡,家庭养老的愿望基本破灭这不仅会让老人物质方面不能得到满足,更让老人的精神受到巨大的打击。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身体素质可能相对弱,他们又没有儿女提供物质生活保障。很容易让“失独老人”“老无所养”,晚年出现养老危机;就算老人有经济能力雇佣家政人员,但是他们缺乏专业性,社区的照料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也容易让“失独老人”“老无所靠”的情况。
2.政府缺乏重视,政策保障力度不大。全国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失独老人”补助计划且各地的保障标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导致“失独老人”群体的内心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他们根据不同群体进行差别化的方案,各种政策五花八门。有的地方政府另行设计保障政策,有的地方把“失独老人”这一群体纳入当地社保体系,还有的政府针对不同的“失独群体”使用差异化的方案,各种社保政策参差不齐。不仅如此,政府专注于经济保障,却对“失独老人”的精神关怀很少。精神帮扶没有解决,同样也影响着帮扶制度的有效性。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舆论关注度小。社会舆论环境大都只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很少谈到独生子女的父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失独老人”的是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他们得到是社会帮助很少。社会群体对“失独老人”需要“漫长时间和耐心对待”的这一群体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他们觉得他们已经到人生的低谷期,对他们也没有任何指望,很多社会组织对他们除了同情对他们其他什么实质性帮助都没有。不难看出,“失独老人”并没有得到非政府组织的青睐和关怀。因而导致“失独老人”的社会关注度偏低。
4.欠缺专业机构的治疗。中国学术界对“失独老人”关注较少,没有引起专业精神医疗救助群体的重视,对他们的研究也是大而化之,未能真正深入实地去体察。“失独老人”得到的精神慰藉和专业的关怀少之又少。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失独老人”这一群体有专业的精神医疗救助群体,很多“失独老人”都是通过网络组建相关的精神互助群体,这些组织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较差,人员的流失和管理都有很大的随机性。导致“失独老人”精神关怀没有保障。由此说来,失独老人能够得到的精神关怀途径也就有限,获取专业治疗的相关方法也相对较少。
四、“失独老人”养老建议及对策
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是需要多方面配合的,不能仅仅只从一方着手,也不能单单只依靠各方合力的简单相加,应当形成 “相互连接,前后相溶”的有效循环模式,不仅如此,还应当结合“失独老人”个体进行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帮扶方式,帮助“失独老人”走出阴影,安享晚年。
1.提升老人的自我赡养能力。 不怕死,怕老,怕病,成了“失独者”群体的真实写照。当儿女走后,老人必须加强自我赡养能力,。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难免会下降,各种疾病也有发生的风险。老人应该在平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相关娱乐设施活动,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能有良好的状态。其次,老人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能所能及的工作,通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对自己进行自我养老,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2.相关部门投入经费,构建社区照料体系。提供特殊心理情感服务,完善咨询以及娱乐设施。“失独老人”的家庭养老无法完成,针对这一状况,为失独老人提供特殊心理情感服务,让老人从心理上接受这一现实,并能通过社区的照顾让老人坦然面对这一切,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这当然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在社区中配置较为全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娱乐设施。
3.扩大“失独老人”继承范围,维护老人利益。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体系,当“失独老人”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相关继承人也应当承担责任,从法律上扩大他们的继承范围,从而确保他们养老利益的维护。添加侄子女、外甥、外甥女为法定继承人,这样可以促进晚辈赡养老人的积极性,这样老人的养老问题也会有法定继承人承担,这样相对减轻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只有这样,“失独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才有养老法律保障。
4.积极完善政府帮扶制度,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4.1政府全方位帮扶,建立完善的治疗体系。对“失独老人”的救助,不仅要有经济帮扶,从根本上说还需要政府加大家快中老年人的文化市场的投入,做到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另外,在帮扶策略上也要基于可持续理念的视角,收入增加,健康管理,福利的改变等都应该是政府帮扶的内容之一,做到科学合理,全方位帮扶。 与此同时,医疗救助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得到具体的方法和实施的定量步骤,形成合力。懂得如何对症“下药”,让“失独老人”早日从悲伤的生活氛围中走出。
4.2社会舆论聚焦“失独老人”,给老人精神慰藉。社会舆论也是帮扶的媒介之一,它不仅可以让失独老人的曝光次数增多,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这一特殊的群体。媒体的聚焦必然会让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入救助失独老人这一具体活动,因此创建良好“失独老人关注度”也会给失独老人带来意外不到的收获。通过这种方法,让“失独老人”多一种精神治疗途径,走出失独阴霾。
五、结语
总之,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的加速,失独老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这对于我们社会养老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都带来了诸多的挑战,能否带来妥善处理好“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政府和社会群体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群体,,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帮助,通过群体的合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让他们共享晚年。
参考文献:
[1]周洲.痛失独生子女面临晚年困境——失独者路在何方[N].浙江日报,2010.
[2]周静. “失独家庭”.谁来抚平你的伤病[J].法律与生活,2012(14).
[3]宋强玲.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3(06).
[4]董丽红.失独家庭养老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2(6).
关键词:失獨老人 养老困境 对策
一、“失独老人”概念
“失独家庭”,是指遵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只生育一个独生子女,而子女因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原因而不幸离世,且由于年龄问题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再生育的父母所组成的群体。失独老人所在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失独家庭”。
二、失独老人养老现状
1.失独老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当失独老人遭受丧子之痛的沉重打击后,他们身心都痛不欲生。这与同年人相比,身体素质急剧下降。老人的身体机制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弱。加上心理情感无法释放,身体会严重受伤,很多慢性疾病也会慢慢产生,加大了老人的养老问题,他们逐渐步入养老风险的浪潮。
2.失独老人的经济压力大。当前,经济的供给是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当自己的孩子不在时,他们完全无法从子女那里得到赡养费。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自己的养老金以及政府的补助来维持日常生活需要。有的甚至毫无经济来源,仅靠低保维持生计。这无疑会加剧老人负担。当遇到老人患病的情况,很多因为没有经济收入而不及时医治,只能用拖的方式保守治病,这都是经济压力造成的。
3.失独老人的精神打击大。子女对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于家庭的和谐以及老人的精神慰藉都有着巨大影响。当出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很多老人精神会崩溃,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身体每况愈下,情绪波动大,感情非常脆弱。他们会封闭自己,麻木自己,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彻底断绝原来的生活圈。而这种压抑生活会侵蚀老人的身体和心灵,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分析
“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由多方面形成的,不能仅仅只从政府层面找原因,也不能只依靠“失独老人”自己解决。在政府大力政策方面的扶持以及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的帮助下,加之“失独老人”自身的赡养能力和精神方面得到寄托的才能更好地分析其困境。
1.老人自我赡养能力欠缺。独生子女的死亡,家庭养老的愿望基本破灭这不仅会让老人物质方面不能得到满足,更让老人的精神受到巨大的打击。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身体素质可能相对弱,他们又没有儿女提供物质生活保障。很容易让“失独老人”“老无所养”,晚年出现养老危机;就算老人有经济能力雇佣家政人员,但是他们缺乏专业性,社区的照料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也容易让“失独老人”“老无所靠”的情况。
2.政府缺乏重视,政策保障力度不大。全国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失独老人”补助计划且各地的保障标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导致“失独老人”群体的内心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他们根据不同群体进行差别化的方案,各种政策五花八门。有的地方政府另行设计保障政策,有的地方把“失独老人”这一群体纳入当地社保体系,还有的政府针对不同的“失独群体”使用差异化的方案,各种社保政策参差不齐。不仅如此,政府专注于经济保障,却对“失独老人”的精神关怀很少。精神帮扶没有解决,同样也影响着帮扶制度的有效性。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舆论关注度小。社会舆论环境大都只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很少谈到独生子女的父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失独老人”的是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他们得到是社会帮助很少。社会群体对“失独老人”需要“漫长时间和耐心对待”的这一群体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他们觉得他们已经到人生的低谷期,对他们也没有任何指望,很多社会组织对他们除了同情对他们其他什么实质性帮助都没有。不难看出,“失独老人”并没有得到非政府组织的青睐和关怀。因而导致“失独老人”的社会关注度偏低。
4.欠缺专业机构的治疗。中国学术界对“失独老人”关注较少,没有引起专业精神医疗救助群体的重视,对他们的研究也是大而化之,未能真正深入实地去体察。“失独老人”得到的精神慰藉和专业的关怀少之又少。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失独老人”这一群体有专业的精神医疗救助群体,很多“失独老人”都是通过网络组建相关的精神互助群体,这些组织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较差,人员的流失和管理都有很大的随机性。导致“失独老人”精神关怀没有保障。由此说来,失独老人能够得到的精神关怀途径也就有限,获取专业治疗的相关方法也相对较少。
四、“失独老人”养老建议及对策
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是需要多方面配合的,不能仅仅只从一方着手,也不能单单只依靠各方合力的简单相加,应当形成 “相互连接,前后相溶”的有效循环模式,不仅如此,还应当结合“失独老人”个体进行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帮扶方式,帮助“失独老人”走出阴影,安享晚年。
1.提升老人的自我赡养能力。 不怕死,怕老,怕病,成了“失独者”群体的真实写照。当儿女走后,老人必须加强自我赡养能力,。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难免会下降,各种疾病也有发生的风险。老人应该在平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相关娱乐设施活动,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能有良好的状态。其次,老人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能所能及的工作,通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对自己进行自我养老,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2.相关部门投入经费,构建社区照料体系。提供特殊心理情感服务,完善咨询以及娱乐设施。“失独老人”的家庭养老无法完成,针对这一状况,为失独老人提供特殊心理情感服务,让老人从心理上接受这一现实,并能通过社区的照顾让老人坦然面对这一切,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这当然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在社区中配置较为全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娱乐设施。
3.扩大“失独老人”继承范围,维护老人利益。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体系,当“失独老人”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相关继承人也应当承担责任,从法律上扩大他们的继承范围,从而确保他们养老利益的维护。添加侄子女、外甥、外甥女为法定继承人,这样可以促进晚辈赡养老人的积极性,这样老人的养老问题也会有法定继承人承担,这样相对减轻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只有这样,“失独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才有养老法律保障。
4.积极完善政府帮扶制度,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4.1政府全方位帮扶,建立完善的治疗体系。对“失独老人”的救助,不仅要有经济帮扶,从根本上说还需要政府加大家快中老年人的文化市场的投入,做到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另外,在帮扶策略上也要基于可持续理念的视角,收入增加,健康管理,福利的改变等都应该是政府帮扶的内容之一,做到科学合理,全方位帮扶。 与此同时,医疗救助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得到具体的方法和实施的定量步骤,形成合力。懂得如何对症“下药”,让“失独老人”早日从悲伤的生活氛围中走出。
4.2社会舆论聚焦“失独老人”,给老人精神慰藉。社会舆论也是帮扶的媒介之一,它不仅可以让失独老人的曝光次数增多,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这一特殊的群体。媒体的聚焦必然会让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入救助失独老人这一具体活动,因此创建良好“失独老人关注度”也会给失独老人带来意外不到的收获。通过这种方法,让“失独老人”多一种精神治疗途径,走出失独阴霾。
五、结语
总之,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的加速,失独老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这对于我们社会养老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都带来了诸多的挑战,能否带来妥善处理好“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政府和社会群体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群体,,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帮助,通过群体的合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让他们共享晚年。
参考文献:
[1]周洲.痛失独生子女面临晚年困境——失独者路在何方[N].浙江日报,2010.
[2]周静. “失独家庭”.谁来抚平你的伤病[J].法律与生活,2012(14).
[3]宋强玲.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3(06).
[4]董丽红.失独家庭养老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