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上海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un200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多在小麦穗期多雨、气候潮湿时流行发生.病原物的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子囊菌亚门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孢,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主要引起小麦扬花后的穗腐.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染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蜀黍赤霉烯醇等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商品性.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市郊各级农业决策部门,站在战略高度,为进一步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确提出了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概念.从此,市郊大地拉开了
5:5施肥法即水稻的基蘖肥和穗肥(促花肥与保花肥)各占总肥量的50%,在国内外已普遍得到应用,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稻5:5施肥法可改变常规施肥种植的群体结构,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