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支持;国内外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6-0039-03
【作者简介】范聚慧,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学校、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期,随之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大大增加,为这些有问题的青少年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服务是非常迫切的社会需要。国内外学者针对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现状进行综述。
二、关于心理支持的概念界定
心理支持是指帮助个体提高应付事件的能力,能够减轻压力对个体的影响。未成年人心理支持,旨在探究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发现和解决他们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未成年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支持的对象是0~18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正常儿童、青少年和特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有着重要的联系,一切围绕青少年心理的研究与实践都属于未成年人心理支持内容。
三、国外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现状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校心理学的出现开启了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先河;到20世纪50年代,社区心理学的出现推动了未成年人社会支持的发展;再到20世纪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的出现,使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系统不断完善。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以学校、社区、心理中心三种机构为主要模式的心理支持体系。
1.学校层面。
学校心理学通过使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学生、教师和家长克服阻碍学生发展进步的人际关系、教育、情感等问题。
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美国学校心理服务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业、职业、社会方面获得成功。美国学校每学期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心理辅导,几乎每位学生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服务。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上,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在专业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政府投入也不断增长。
日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心理素质展开,重点内容是在发现问题后从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指导和矫正,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日后能适应剧烈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奠定基础。
个体干预是指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课堂教学的形式在美国中小学使用较为普遍,主要通过授课、技能培训和开展游戏活动等方式教授学生心理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在美国,辅导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个人、社会和教育问题。学生的辅导工作一般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对学生出现的特定问题,心理咨询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培训。心理咨询师无法解决学生的问题时,会转介给专业的精神科医生。
2.社区层面。
美国的社区服务为青少年群体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将许多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因素都消除在社区中。美国于1944年起就开展了社区运动,实施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众多教育内容。在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好和更广泛的服务,从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澳大利亚,向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提供专门训练和服务的社区生活技能中心,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专业机构。
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建立了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体系项目(CASSP,Child and Adolescent Service System Program)。该项目主要为患有严重情绪障碍的未成年人提供持续性的心理治疗服务。在澳大利亚,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由澳大利亚幼儿、儿童、青少年家庭心理健康协会(AICAFMHA,Australian Infant,Child,Adolescent and Family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承担。可以说,该协会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比较完善的机构。
四、国内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现状
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服务,发挥了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功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機构设置。
目前,我国向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主要有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专业的精神科医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私人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出资建设的非营利性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但仍有不少属于业余爱好者。同时,各心理机构对专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比例和时间要求都很高,但对心理咨询后的督导还很少,对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以及伦理规范的培训明显不足。
2. 学校方面。
学校是我国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体。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具有心理学或德育工作背景,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心理服务工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及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能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调查结果还指出,目前大部分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方面,部分地区能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编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材,这使得教师在专业授课时能得到理论支持。 同时,一些学校还与当地的心理服务部门以及高校进行合作。只有发挥各个机构的优势作用,有效地对每个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才能为未成年人构建一个完备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五、未成年人心理支持发展的方向
国外未成年人心理支持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严谨、科学和系统的体系,学校、社区和专业机构相互作用,形成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网络,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国外未成人心理支持的体系发展中可以得到以下重要启示:
1.切实厘清未成年心理支持的范畴、目的和意义。
目前,未成年人的心理支持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7亿,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国家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未成年人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未成年人心理支持十分重要。
2.加强专业心理支持人员队伍建设。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我国需要大约3万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现有数量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人员队伍不仅人员少、水平低,而且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能满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推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采用课程教育和实践培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教师在取得了相应的资格之后才能正式从业。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设置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岗位,逐步降低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比例,拓展心理健康教师的发展空间。
3.注重未成年人心理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国外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网络主要包括学校、社区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三部分。我国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完善。因此,必须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注重发展社区心理服务体系。
4.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
目前,国家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在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上,还在制定相应的规章;在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监管上,国家尚未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心理服务行业的伦理规范和投诉处理也存在政策空白。相较于国外针对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政策和法规十分缺乏,财政支持也满足不了现实需要。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法规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同时,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政府部门还要提供经费资助来发展未成年人心理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辛隐,等.心理支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2]丁怡,肖非,杨凌燕. 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 2005(11):61-65.
[3]李智聪.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调查及体系建构[D]. 苏州:苏州大学, 2010.
[4]Evans S W, Axelrod J L, Sapia J L. Effective 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Advancing the Social Skills Training Paradigm[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0(5):191-194.
[5]黃辛隐,李智聪.国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2):33-35.
[6]俞国良.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4):433-439.
[7]黄辛隐,徐爱兵. 社会和谐心理构建中非政府组织的功能机制及发展分析——以“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26-128.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6-0039-03
【作者简介】范聚慧,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学校、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期,随之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大大增加,为这些有问题的青少年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服务是非常迫切的社会需要。国内外学者针对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现状进行综述。
二、关于心理支持的概念界定
心理支持是指帮助个体提高应付事件的能力,能够减轻压力对个体的影响。未成年人心理支持,旨在探究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发现和解决他们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未成年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支持的对象是0~18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正常儿童、青少年和特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有着重要的联系,一切围绕青少年心理的研究与实践都属于未成年人心理支持内容。
三、国外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现状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校心理学的出现开启了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先河;到20世纪50年代,社区心理学的出现推动了未成年人社会支持的发展;再到20世纪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的出现,使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系统不断完善。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以学校、社区、心理中心三种机构为主要模式的心理支持体系。
1.学校层面。
学校心理学通过使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学生、教师和家长克服阻碍学生发展进步的人际关系、教育、情感等问题。
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美国学校心理服务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业、职业、社会方面获得成功。美国学校每学期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心理辅导,几乎每位学生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服务。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上,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在专业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政府投入也不断增长。
日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心理素质展开,重点内容是在发现问题后从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指导和矫正,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日后能适应剧烈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奠定基础。
个体干预是指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课堂教学的形式在美国中小学使用较为普遍,主要通过授课、技能培训和开展游戏活动等方式教授学生心理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在美国,辅导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个人、社会和教育问题。学生的辅导工作一般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对学生出现的特定问题,心理咨询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培训。心理咨询师无法解决学生的问题时,会转介给专业的精神科医生。
2.社区层面。
美国的社区服务为青少年群体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将许多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因素都消除在社区中。美国于1944年起就开展了社区运动,实施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众多教育内容。在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好和更广泛的服务,从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澳大利亚,向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提供专门训练和服务的社区生活技能中心,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专业机构。
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建立了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体系项目(CASSP,Child and Adolescent Service System Program)。该项目主要为患有严重情绪障碍的未成年人提供持续性的心理治疗服务。在澳大利亚,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由澳大利亚幼儿、儿童、青少年家庭心理健康协会(AICAFMHA,Australian Infant,Child,Adolescent and Family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承担。可以说,该协会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比较完善的机构。
四、国内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现状
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服务,发挥了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功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機构设置。
目前,我国向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主要有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专业的精神科医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私人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出资建设的非营利性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但仍有不少属于业余爱好者。同时,各心理机构对专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比例和时间要求都很高,但对心理咨询后的督导还很少,对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以及伦理规范的培训明显不足。
2. 学校方面。
学校是我国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体。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具有心理学或德育工作背景,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心理服务工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及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能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调查结果还指出,目前大部分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方面,部分地区能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编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材,这使得教师在专业授课时能得到理论支持。 同时,一些学校还与当地的心理服务部门以及高校进行合作。只有发挥各个机构的优势作用,有效地对每个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才能为未成年人构建一个完备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五、未成年人心理支持发展的方向
国外未成年人心理支持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严谨、科学和系统的体系,学校、社区和专业机构相互作用,形成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网络,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国外未成人心理支持的体系发展中可以得到以下重要启示:
1.切实厘清未成年心理支持的范畴、目的和意义。
目前,未成年人的心理支持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7亿,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国家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未成年人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未成年人心理支持十分重要。
2.加强专业心理支持人员队伍建设。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我国需要大约3万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现有数量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人员队伍不仅人员少、水平低,而且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能满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推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采用课程教育和实践培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教师在取得了相应的资格之后才能正式从业。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设置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岗位,逐步降低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比例,拓展心理健康教师的发展空间。
3.注重未成年人心理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国外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网络主要包括学校、社区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三部分。我国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完善。因此,必须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注重发展社区心理服务体系。
4.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
目前,国家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在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上,还在制定相应的规章;在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监管上,国家尚未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心理服务行业的伦理规范和投诉处理也存在政策空白。相较于国外针对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政策和法规十分缺乏,财政支持也满足不了现实需要。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法规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同时,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政府部门还要提供经费资助来发展未成年人心理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辛隐,等.心理支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2]丁怡,肖非,杨凌燕. 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 2005(11):61-65.
[3]李智聪.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调查及体系建构[D]. 苏州:苏州大学, 2010.
[4]Evans S W, Axelrod J L, Sapia J L. Effective 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Advancing the Social Skills Training Paradigm[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0(5):191-194.
[5]黃辛隐,李智聪.国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2):33-35.
[6]俞国良.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4):433-439.
[7]黄辛隐,徐爱兵. 社会和谐心理构建中非政府组织的功能机制及发展分析——以“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