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无乳链球菌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临床引起新生儿血流感染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以及致病菌与黏附相关的毒力基因。

方法

对分离自医院产科病房的6株无乳链球菌(其中4株分离自新生儿血液,2株分离自患儿母亲的阴道分泌物)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分析各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应用PCR方法检测其主要介导黏附相关的毒力基因,并进行荚膜多糖基因分型。

结果

6株无乳链球菌其中编号7/13/37/66的4株无乳链球菌的药敏结果一致;而编号142/158的药敏结果一致。MLST分型结果显示菌株7/13/37/66的ST分型相同,均为ST-12,而菌株142/158则为ST-19。PFGE结果表明6株无乳链球菌中编号7/13/37/66的4株为同一克隆型,142/158为另一克隆型。编号7/13/37/66的4株菌为荚膜多糖基因型Ⅰb,编号142/158则为荚膜多糖基因型Ⅲ。编号7/13/37/66的4株菌含有bacbcaalp2/3基因,编号142/158则含有ε基因;6株菌都含有PI-1PI-2a基因。

结论

本研究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无乳链球菌中,既存在着母婴垂直传播,又存在着克隆传播,可能为院内感染。6株无乳链球菌皆含有黏附相关的致病基因,可能在菌株的黏附和播散方面发挥着作用。医院应加强孕妇产前无乳链球菌的筛查以及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352-355)

其他文献
期刊
背景和目的我们实验室最近的报告显示大鼠缺血后各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情况以及MMP-12在卒中后脑损伤中的有害作用。我们假设卒中后MMPs调节功能障碍在不同物种间类似存在,而且MMP-12基因敲除不会影响卒中后其他MMPs的表达。我们通过检测野生型和MMP-12基因敲除小鼠在缺血前和缺血后的MMPs表达情况来验证我们的假说。方法我们用单纤维缝合线插入闭塞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造野生型和MM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检测成都地区人型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探索拓扑异构酶基因gyrA、gyrB、parC和parE突变与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机制,提供本地区耐药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支原体进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耐药基因的扩增采用PCR方法,序列比对采用DNAMAN软件和BLAST进行分析。结果人型支原体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的耐药率
目的探讨一例科凯恩综合征(CS)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对先证者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家系分析,鉴定其致病基因突变,并利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致病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为ERCC8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400-2A>G和c.394_398delATGTA(p.L132fs),这2个突变均为新发现的突变。其中c.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