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学案应该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前自编的可供学生在课外预习和课内学习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的学习方案。它应该注重解决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从学情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为学生自学了解学习目标、理解学习内容服务的。研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方案,提前交给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主动参与教学获得,做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依照研学案学习,教师负责导学释疑,从而达到教和学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
一、研学案的内容
1. 学习目标要求。
研学案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此外还要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2. 自主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教材要求,设置情境,利用填空、表格或者回答问题等形式,使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基本完成学习知识目标。
3. 合作探究。
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将需要深化、拓展的知识等设计成高思维含量的问题,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设置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探讨与研究。这是启发学生求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研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4. 学情反馈。
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设置练习,使学生对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的应用。
5. 知识小结。
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了解课、节、框间的知识结构,明确重点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相关的知识点的图示与表格等。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情况的不同,可以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研学案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情感共鸣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该学科学习效果的好坏。然而严酷的事实,往往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甚至抱有逆反心理。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时候,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地看着老师;有的学生在桌子下面偷偷地做其他作业或其他事;有的甚至干脆趴在桌子上。因此,在设计和编写研学案时,应该首先考虑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使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 拓展学生视野。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特点,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引进一些热点的时政热点材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引用了下面这样的一段材料:2009年4月30日,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披露: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下滑,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最高为1598万元。企业高管的“天价年薪”又一次引发热议。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探究,学生们在讨论中明确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尤其是理解了社会公平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
在研学案中,引进时政热点材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自身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这种主动求索、主动参与、尝试实践的精神,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风气的形成。
3. 内化教材知识。
通过研学案,可以为知识间的联系牵线搭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大胆求索,内化课堂知识。
4. 培养学生能力。
思想品德课研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确立学术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研学案的使用,使教学过程多边化、互动化、社会化、实践化。学生在读、讲、议、求、学等活动中,大胆参与,创新思维,内化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则在激、导、引、点、释等活动中实现教学由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转化,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向多元的体验性教学转化。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更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研学案设计、使用注意的问题
1. 研学案编写的内容:研学案与教案、教材的关系。
教师编写研学案,并不等于说可以不写教案。教案侧重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备课也就是写教案的过程中,思考设计、编写研学案的问题,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情况琢磨怎样设计、编写研学案。教案与研学案力求保持一致性,保持最优化的融合,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研学案设计、编写要依据教材,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步骤、学习内容。但同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因此,必须对教材深入地挖掘,一定要用好教材,让研学案为学习教材服务。
2. 研学案下发的时间:课前还是课中的问题。
研学案到底是上课前发,还是上课时发,这是一个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研学案的重要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在上课之前就下发研学案,要求学生提前完成当中的一些内容,则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对充裕,学生的活动时间也较充分,课堂气氛以及教学效果都较好,但是,无形之中则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不利于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而上课的时候下发,则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有时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时间不够充分,甚至有时教学任务都不能完成。到底研学案应该何时下发,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来看,最好还是课堂之中下发,而设计和编写研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有的放矢,针对性要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而有些内容如学情反馈等内容,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并落实到位,保证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
3. 研学案使用的过程: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使用研学案,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自学求得知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绝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使用研学案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使用研学案时教师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应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确定探究、讨论的内容和范围,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做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地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果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必须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研学案的内容
1. 学习目标要求。
研学案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此外还要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2. 自主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教材要求,设置情境,利用填空、表格或者回答问题等形式,使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基本完成学习知识目标。
3. 合作探究。
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将需要深化、拓展的知识等设计成高思维含量的问题,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设置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探讨与研究。这是启发学生求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研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4. 学情反馈。
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设置练习,使学生对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的应用。
5. 知识小结。
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了解课、节、框间的知识结构,明确重点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相关的知识点的图示与表格等。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情况的不同,可以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研学案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情感共鸣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该学科学习效果的好坏。然而严酷的事实,往往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甚至抱有逆反心理。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时候,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地看着老师;有的学生在桌子下面偷偷地做其他作业或其他事;有的甚至干脆趴在桌子上。因此,在设计和编写研学案时,应该首先考虑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使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 拓展学生视野。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特点,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引进一些热点的时政热点材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引用了下面这样的一段材料:2009年4月30日,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披露: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下滑,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最高为1598万元。企业高管的“天价年薪”又一次引发热议。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探究,学生们在讨论中明确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尤其是理解了社会公平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
在研学案中,引进时政热点材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自身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这种主动求索、主动参与、尝试实践的精神,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风气的形成。
3. 内化教材知识。
通过研学案,可以为知识间的联系牵线搭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大胆求索,内化课堂知识。
4. 培养学生能力。
思想品德课研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确立学术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研学案的使用,使教学过程多边化、互动化、社会化、实践化。学生在读、讲、议、求、学等活动中,大胆参与,创新思维,内化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则在激、导、引、点、释等活动中实现教学由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转化,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向多元的体验性教学转化。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更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研学案设计、使用注意的问题
1. 研学案编写的内容:研学案与教案、教材的关系。
教师编写研学案,并不等于说可以不写教案。教案侧重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备课也就是写教案的过程中,思考设计、编写研学案的问题,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情况琢磨怎样设计、编写研学案。教案与研学案力求保持一致性,保持最优化的融合,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研学案设计、编写要依据教材,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步骤、学习内容。但同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因此,必须对教材深入地挖掘,一定要用好教材,让研学案为学习教材服务。
2. 研学案下发的时间:课前还是课中的问题。
研学案到底是上课前发,还是上课时发,这是一个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研学案的重要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在上课之前就下发研学案,要求学生提前完成当中的一些内容,则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对充裕,学生的活动时间也较充分,课堂气氛以及教学效果都较好,但是,无形之中则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不利于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而上课的时候下发,则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有时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时间不够充分,甚至有时教学任务都不能完成。到底研学案应该何时下发,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来看,最好还是课堂之中下发,而设计和编写研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有的放矢,针对性要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而有些内容如学情反馈等内容,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并落实到位,保证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
3. 研学案使用的过程: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使用研学案,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自学求得知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绝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使用研学案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使用研学案时教师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应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确定探究、讨论的内容和范围,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做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地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果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必须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 龙建刚